|
点击数: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0月14日文章】题:2012年候选人能通过攻击中国获胜吗?(作者 迈克尔·科恩)
两党合作精神暂时回归华盛顿!先别激动,这无关就业、赤字或经济,而有关中国。美国参议院11日以63票赞同35票反对通过严厉的法案,将对故意把货币定价过低的国家强制征收关税。尽管该法案成为法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却得到一群自由派、温和派和保守派参议员的支持。
这暗示,对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猛烈抨击得到各个政治派别的支持。
从某种角度说,国会花了这么长时间才终于使中国成为美国经济持续下降的替罪羊,这出人意料。毕竟,在国内对经济不满时找个外国恶魔已经毫不稀奇。
在11日共和党的辩论中,该党的竞选领跑者米特·罗姆尼毫不掩饰地把中国称作骗子和货币操纵者。
他说:“中国人一路笑着来到银行,拿走我们的货币,拿走我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拿走我们的未来。”
3天后,罗姆尼在《华盛顿邮报》评论版撰文,变本加厉地指责中国试图“通过有系统地剥削他国经济”和窃取美国的发明创新牟利。他提出的补救办法是: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并针对其采取一系列单边措施,包括惩罚措施。
这类对中国的攻击尽管在总统竞选中相对少见,但也并非前所未闻。“猛击”中国在2010年的国会竞选中更为突出,数十位参选者都把中国说成美国经济麻烦的替罪羊。
让美国人愤怒的不仅是损失工作岗位,还有中国政府持有的上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事实上,中国只持有8%左右的美国国债,最大的一群国债持有者是单个的美国人和美国机构。但是,就连贝拉克·奥巴马总统也急着提醒公众,持续的赤字开支意味着“从中国这样的国家借更多的钱”。
中国是“美国债主”的说法已经多多少少成了陈词滥调。
点击数:
尽管存在两党一致抨击中国的现象,目前还不清楚美国民众是否买账。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面临“对中国更强硬”或“发展两国关系”的选择时,选民更支持后者,比例为40对53。尽管参院民主党人中除5人以外都投票支持这次的货币法案,只有32%的民主党选民希望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皮尤研究中心能发现的唯一支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人自称是茶党成员。
现实是,尽管中国的货币很可能定价过低,但这完全不是美国经济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
此外,像参院通过的法案这类粗鲁的工具不大可能在近期改变中国的行为。
如果说这样做有什么效果,这种行动可能导致工作流向其他低工资国家而不是回到美国。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发生。
鉴于中国是美国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潜在的贸易战不仅会影响美国为中国产品支付的费用,也可能直接损害美国出口商的利益——并且使美国的工作岗位流失。
这并不是说汇率就不重要。但是,美中关系中的其他挑战,比如加强美国商品的市场准入以及对知识产权的更好保护,大概危害更大。关注点应该在这里,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亚洲问题观察家德温·斯图尔特认为,正确的方向应当是集中力量在国内刺激创新,发展社会基础设施,而不是把中国变成全球的坏蛋。
这让我想起我与《外交政策》杂志前主编之一查尔斯·威廉·梅恩斯在9·11袭击后不久的一次对话。当我说到美国人多么迅速地团结起来反对“基地”和更普遍的恐怖主义幽灵时,他责备我说:“如果没有圣战者,那恐怕就是中国人了。”乌萨马·本·拉丹已经沉在阿拉伯海底的某个地方,现在大概轮到中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