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扶贫基金会首办捐赠人大会反馈资金使用等情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8 20:0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扶贫基金会段应碧会长将上善奖颁给曹德旺先生和加多宝集团,二者代表接受颁奖。昨天,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人大会举行。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获助母亲肖友兰手捧爱心记录卡。


  本报讯 (记者底东娜)昨天是第19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召开2011捐赠人大会,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一次专门为捐赠人举办的会议,通过项目展览、项目报告等方式向捐赠人和公众进行捐赠反馈,报告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展现了全程透明的公益项目管理。
  扶贫基金会计划每年召开年度捐赠人大会。
  上年度筹集5.5亿元
  捐赠人大会开场就上演了基金会工作人员表演的歌舞《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以往,这些只在扶贫项目中接触得到的基金会员工通过充满热情的演出展现了其工作之外的另一面。
  大会播放了视频,向捐赠人汇报了上年度基金会的各项支出及重大项目完成情况:上一个年度(2010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募集资金和物资5.5亿元,发放小额信贷5.7亿元,投入扶贫项目款物近8亿元,惠及257万贫困和受灾人口,行政福利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3.8%。
  负面影响波及四方面
  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文奎在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重点项目时,首先谈了“郭美美”等公益领域系列事件引发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对筹资的影响,刘文奎说,中国扶贫基金会运作正常,但受到的影响很明显,2011年计划筹资3亿元,但截至目前,实际筹到1.5亿元,今年完成筹资计划很难,基本无法实现。
  再者是对受益人的影响,因筹资计划未按预期完成,对受益人的资助也自然无法按计划完成。
  其次,是对合作伙伴的影响,刘文奎说,合作中,不少合作方担心做了好事,却受到负面评价,有畏惧心理。
  最后,是对士气的影响,刘文奎介绍,在公益组织,工作收入虽少,但很受人尊重,这也是支撑很多公益人的关键,但近期同事外出工作时,常被各种质疑困扰,不少同事感到伤心、沮丧。
  曹德旺获上善奖
  中国扶贫基金会年度表彰分为上善奖、年度突出贡献奖、年度公益大使奖等共计9个奖项,148个单位和个人获荣誉称号。其中上善奖是颁发给累计捐赠一亿元以上的企业或者个人,该奖项颁给了曹德旺先生和加多宝集团。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扶贫基金会近期主要开展的公益项目,包括:善品网、筑巢行动、爱心包裹暖冬行动和非洲之角行动。
  此外,中国扶贫基金会还围绕国际消除贫困日推出“消贫手环”活动。这些消贫手环通过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进行发放。
  ■ 项目探访
  地点:福建省政和县
  危急重产妇获补超800元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众多公益项目中,“母婴平安120”项目已运行10年,“120”不仅代表急救,还意味着“拯救1个家庭,挽救2条生命,生育0风险”。“母婴平安120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设立的以救助贫困母婴、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为宗旨的公益项目。
  10年间该项目覆盖福建、云南、宁夏等6省份12县,累计救助贫困母婴12.7万人,抢救危急重产妇287人。日前,记者随项目工作人员探访福建省政和县项目点,了解“母婴平安120”项目在该县的运行状况。
  产妇死亡悲剧未再重演
  从政和县镇前镇到筠竹洋村,55公里的路要开近三个小时的车,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前进,政和县妇幼保健院书记叶杨信介绍,通往村子的路修好不过三年,之前,村里的孕妇若要到镇上或县里医院生产,必须要靠几个壮劳力从山里抬出来。
  在村卫生所,记者见到了陈妙仁,8年前,他的妻子因在41岁高龄生产第三胎,在分娩后两个小时,出现产后大出血在家中去世。
  回想起当年的情形,陈妙仁说,村里妇女不讲究到医院生孩子,家家都找接生婆在家生,当年路也难走,把人抬出去不是件容易事。
  妻子去世后,陈妙仁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没有主妇的家庭,日子过的拮据又潦倒。
  在贫困地区,很多孕产妇仍采用传统的在家自然分娩的方式,叶杨信介绍,政和县孕妇住院分娩率已由项目实施前的62.15%提高到100%。
  在筠竹洋村,陈妙仁家的悲剧再也没发生过,陈妙仁说:“现在村里人都知道把人送到医院生孩子,当年我要是提前把老婆送出去,现在孩子也不会没有妈。”
  最高补贴超过800
  在筠竹洋村,每人都知道到医院生孩子会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补贴,顺产70元,剖腹产600元,出现难产等危重情况,补贴超800元。
  想起两年前生孩子大出血的情景肖友兰就后怕,命差点没了,4000多元的治疗费也让丈夫急的没了办法。
  穿过七拐八拐的青石板路来到肖友兰家,今年40岁的肖友兰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怀中抱着2岁婴儿,家中的收入靠不识字的丈夫在外打工。
  两年前,38岁的肖友兰到县医院待产,出现产后大出血,当年的情形让指挥抢救的叶杨信记忆深刻,“人差点就没了,出血不止,我们全院人都参与抢救,人总算保住了。”
  事后到病房看望时,叶杨信了解到肖友兰的家庭情况,4000多元的治疗费相当于她全家的收入,叶杨信帮肖友兰申请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母婴平安120”项目补贴800元,这相当于这个家庭两个月的收入。
  项目受益人口过万
  扶贫基金会母婴平安项目部副主任黄陆川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8年,孕产妇的死亡原因中,产后出血稳居首位,它在总死亡中所占比重保持在30%以上,提高住院分娩是降低死亡原因的重要有效途径,也是项目设计初衷。
  截至2010年,母婴项目共为政和县6600多名贫困产妇补助132万元,爱心企业为孕产妇捐赠奶粉、米粉、婴童衣服等实用物资价值325.23万元,受益人口过万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5 15:3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