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数:
美国《侨报》10月15日载文《中国改革须破解“文化命题”》,摘要如下:
颇受外界关注的**十七届六中全会15日在北京开幕,此次会议的主题此前已经确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或许,在当下欧债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动荡以及美中汇率博弈之际,文化议题略显冷门,特别是**明年将召开十八大,许多海外媒体试图由此嗅出一些政治、经济的气味。事实上,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与灵魂,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它与政治、经济早已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在此时探讨文化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在十八大之前还将召开十七届七中全会,但依据惯例,七中全会很难涉及文化议题。因而,十七届六中全会被外界视为胡温领导集体最后一次以中央全会形式高规格专题研究和部署文化工作,颇具承前启后意味:从2002年11月**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到2011年**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成立90周年大会上提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勾勒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清晰脉络,**高层需要对此进行总结,并希望借此统一党内“思想”;同时,这次全会通过的文件将直接决定着未来(十八大以后)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道路和战略,透露出一种文化交班的义涵。
当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之际,必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确定了“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改革措施;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30年,财富高速聚集,但信仰缺失,出现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直指“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他特别提到,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任务要求。
点击数:
因此**特别提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政治的高度确定文化强国的策略,以强势的主流文化重塑国民精神。此次会议可能首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确定包括核心价值体系、全民族的文化文明素质、文化软实力等综合文化建设体系的目标。
当然,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必然不能局限于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应着眼于国际,从中外文化交流,在文明交流与碰撞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软实力。
近年来,中国大大小小的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数百所孔子学院在全球掀起了汉语热,中国形象也接连在“世界的十字路口”纽约时报广场亮相……但与经济贸易顺差相比,中国文化贸易仍存在严重逆差:演出市场常年处于赤字状态,动漫市场供需不足导致中国成为外国动画产品出口的主市场,当美国人用着便宜的中国货时,中国民众则在花大价钱排队购买美国大片的电影票;当庆贺文化交流的成果时,又有多少是花架子的表面文章,而非直达人心的佳作?
所以,文化已经是中国发展的一块短板,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障碍,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回顾历史,90年前**的成立,正是肇始于新文化运动。90年后的今天,**力图掀起新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为中国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寻求“文化突破口”。因此,关于文化命题的探讨绝非“冷门”,而文化体制改革也必将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如何让中国文化更适应经济发展和现化的需要,如何让文化成为教化人心、提振正气的利器, 不仅要靠官方的推动,更要靠每一个公民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