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大优化提升中国载人航天测试发射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9 14:3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酒泉9月28日电 (记者王玉山、孙彦新)20年来,从火箭操作手、火箭系统指挥员到神舟七号时的零号指挥员,44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站长郭忠来参加了神一到神七的历次神舟飞船发射。
发射前夕,郭忠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满足交会对接任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通过设备、流程和人员3个方面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载人航天测试发射能力。
设备优化:火箭发射将首次实现自动点火点火按钮成为备份设备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测发大厅和指控大厅以及发射塔架,满目皆新。
“指挥监控系统是新换的。原来都是一些486、586机器,尽管是小型机,但仍比现在用的普通电脑大很多。这些用了10多年的机器性能和软件都比较落后,新进的大学生甚至都没有学过这些软件。”郭忠来说。
郭忠来说,电视画面和数据原来是分开投送,测控大厅的大屏幕上清晰度不够,并且显示都是单幅画面,不能全部监控到。“火箭点火后几十秒,大屏幕还没有显示出来,非常滞后。摆杆有没有松开?火箭在刹那间是否升空?对于指挥员来说有不确定性,要靠指挥员的经验来判断。”
作为神舟七号时的零号指挥员,郭忠来介绍,以前火箭起飞时给出的零秒信号,是模拟的,这次全部换成数字的,更精确了。
“光缆由原来10兆变成现在的千兆,可以直接上网,通信数据量很大。”郭忠来说,“有上百路的信息,现在画面很清晰,指挥员指挥的时候也更加方便。”
“神六和神七的时候都是手动点火,但交会对接要求精度在一两秒之内,人工控制难度很大,所以需要一个自动点火设备。”郭忠来说,“现在通过卫星和光缆授时,实现了数字化自动点火,首先传送到通信机房,再送到发射控制台,最终传送到火箭,精确授时的误差是毫秒级的。”
“老设备从1997年开始用到2008年,我们从2009年开始改造,2010年改造完成。优化后的新设备这是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郭忠来说,“之所以进行改造,一是设备自身的寿命到了,另外是现在火箭和飞船的数据量越来越大。”
“发射塔架上重新刷了漆。”郭忠来说,用了24吨油漆,先后刷了六七遍,可以防锈、防风沙、防腐蚀。除此之外,发射塔架上的整流罩还新增了空调。
“发射神七的时候下过一场大雨,大家很紧张,赶紧用塑料布去盖,很麻烦。但活动平台上仍落了一部分雨水。现在密封区里增加了送风的空调,可以制冷制热。不怕风吹日晒,不怕淋雨。”郭忠来说。
1  上一页  分享到:    1 相关专题: 订阅相关阅读:
2011.09.28
2011.09.28
2011.09.28
2011.09.28
2011.07.18


推荐微博: 天宫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中国空间站征名 中国航天报 中国科学院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12:4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