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开始张化桥:“趴在地上”做业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7 09:0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放弃动辄万亿元规模的资本项目,张化桥驻扎在广东县城里做起了十几万元、几万元一笔的小额贷款。他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

  6月20日,张化桥给自己换了份差事:从瑞银证券中国区副总经理的任上提前退休,转天就当上了广州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
  远离了一二级资本市场亿万元规模的项目与资金,告别了西装革履、五星级酒店和无休止冲进黑莓手机里的工作邮件,张化桥开始泡在名不见经传的广东小县城里,跟烧腊店、盆栽小老板、养猪户们掰算十几万元、几万元的单笔贷款。
  13年来,在中国内地与香港两个资本市场上,“瑞银”和“张化桥”是互相成就的两个品牌。1999年张化桥进入瑞银担任研究部主管,在瑞银,张得以释放其率性敢言的个性,掀起过跟格林柯尔、欧亚农业等上市公司的质疑对战,拿下“最佳中国分析师”的市场口碑;他也曾经用其价值投资理念,让瑞银和自己在A股Shi场双双名震江湖。2006年到2008年,他一度离开瑞银,前往红筹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担任COO,2008年又再度返回瑞银,出任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
  2011年离开瑞银,却是以退休的名义,听上去无可挽回。在张化桥身后,西方银行业大幅裁员、债务问题卷土重来、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正在生成。有朋友半真半假地夸他:“2008年9月危机到谷底时你回瑞银,现在眼看着危机又要来了你就走了。你真会抓时机。”
  张化桥笑着说:不是这回事。他对《中国企业家》说:“我一直有一个‘小企业家’的心态。现在都快50岁了,还不做的话以后就没有机会做了。”
  从2010年底开始,小额贷款的影子一直在张化桥脑子里晃动。张说,自己“再难找到像小额贷款这么好赚钱的行业”。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是迄今为止民间信贷上岸的唯一通道。张调研发现,短短三年内,全国各省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激增3900多家,但其中的99.9%,做的仍是百万元、千万元量级的贷款,沉在水面下的平均数额小但规模巨大的资金需求,尚未有多少人开掘。
  从那时起,八九个月里,张化桥已经以个人名义斥资3000万港元,投资在香港上市公司的中国金融服务(0721.HK),借后者入股了天津和江西景德镇的两家小贷公司。又进一步在北京、广州直接参股了两家小贷公司,而对后者、即广州花都万穗小贷公司的投资,不但有金钱,还有他个人几乎全部的精力。
  迄今为止,他可能是内地投资小贷公司数目最多的个人投资者。
  “我要把所有鸡蛋全部放到一个篮子里,再把它看好。”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就是你买入后不想卖出的投资。”
  熟悉张化桥文章的人,对这些话不会陌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1-9-7 09:06:37 | 只看该作者
“趴在地上”做业务
  “我从小被灌输的就是小农经济这套东西。”张化桥生在湖北荆门,父母亲都目不识丁,却很有小生意头脑。受家庭影响,张化桥自己的第一笔生意是大学毕业后,在老家的信用社里贷款1万元,买了一台拖拉机让13岁的弟弟搞货运。3个月后把拖拉机卖掉时,赚了3000块钱。他这辈子的第一笔生意,回报率就高达30%。
  1980年代在人民银行工作时,他曾受命去江浙做过民间借贷的调查,意在打击、查处。“当时被教育的思想是,这是坏东西,扰乱金融秩序。”
  多年以来他对这个理念深以为然,后来投行生涯中,他也没机会去仔细思考这回事。去年10月《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震动了他。文章里说,某个星期五的傍晚,一个小伙子走进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所,掏出身份证借到了80美元,用来给过生日的女友买花、吃晚饭。下周一小伙子领到了工资后,连本带利还给债主100美元。
  “三天时间,债主的利息率高达25%,年化的利率高达百分之几千,但是那个美国小伙子没有抱怨。”故事里打动张化桥的不是浪漫,而是自己一直反感、排斥的高利贷。他觉得“高”字要重新理解。“多高算高?黑龙江、内蒙古、广东、东北都有民间借贷,为什么监管者觉得高,用户不觉得高?”
  他用几个月时间一气在国内走访了6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惊奇地发现这个行业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同一笔钱到了那些活跃在三四线城镇、农村的借款人手里,资金流动性远远好于大公司。
  而这群需要资金的人,却又是畏惧于复杂借贷程序和手续,不肯走进银行的一批:“我的衣服穿得不好看,信贷员给我难堪的脸色,放款上拖我,还要我贿赂。所有成本加起来,还高于民间借贷。”
  一路探访下来,张发现,虽然小额信贷行业的玩家们不规范、受限多,但当下民间利率高出银行基准利率五六倍,说明市场对资金高度渴求。而到2011年5月底,中国国内信贷余额为62万亿元,其中3900多家小贷公司有3000多亿元,占比0.5%,加上典当行、担保公司的占比,贷款总和还不到一个华夏银行的一半,或福建兴业银行的40%。
  按照多年来征战资本市场的习惯,他把自己当做职业投资人,参股了天津、北京、江西、广东的四家小贷公司。
  在投资的四家里,他最喜欢万穗。
  “这个行业平均资本金是1.5亿元,那些公司可能贷10笔就完了。而万穗在账上的当期贷款笔数不是10笔,也不是100笔,是1700笔,平均单笔贷款额只有13万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这个公司成立两年多来,交了两三千万的税,这就意味着它有清晰的账目,而且意识上正确。它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请的是全世界第五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审计。这让国开行对它也很满意,提供了7500万元的长期贷款。”
  银行们不屑理睬的郊县烧腊店、花店、文具店小老板们,是万穗最大的金主。按照张化桥的说法,对这些小老板,银行是“弯不下腰来”,其它小贷公司是“腰弯了一点点”,只有万穗,是“真正趴在地上做业务”的。“一般的小贷公司,平均6到7个员工就够了,但万穗员工总共有51个人。除了6个高管,其余全是一线信贷员。”
  兴奋之下,他对当时的董事长蒋晓勤说,我给你们投点钱吧。他计划给这家心仪的小贷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
  万穗方面的回应让他猝不及防:某天深夜,蒋晓勤突然电话告知他,请他次日速来广州面谈。见面后,她告诉张,自己身体抱恙,董事会已商议,想请他接手万穗,出任董事长。
  震惊之后,张化桥动心。“我一直觉得以前做的事情有点虚,离真实生活有点远。但这么多年一直是钱的俘虏,高工资、高福利,舍不得,患得患失。”而这次或是他创业的机会。“我现在不做,难道要等到60岁再试吗?其实我可能是中国创业者里面条件最好的一批,跟人家已经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了。”
  他很快做出决定,辞别瑞银,转投这家只在镇上做业务的小贷公司:入股12%,成为个人最大股东并出任董事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9-7 09:06:41 | 只看该作者
  “趴在地上”做业务
  “我从小被灌输的就是小农经济这套东西。”张化桥生在湖北荆门,父母亲都目不识丁,却很有小生意头脑。受家庭影响,张化桥自己的第一笔生意是大学毕业后,在老家的信用社里贷款1万元,买了一台拖拉机让13岁的弟弟搞货运。3个月后把拖拉机卖掉时,赚了3000块钱。他这辈子的第一笔生意,回报率就高达30%。
  1980年代在人民银行工作时,他曾受命去江浙做过民间借贷的调查,意在打击、查处。“当时被教育的思想是,这是坏东西,扰乱金融秩序。”
  多年以来他对这个理念深以为然,后来投行生涯中,他也没机会去仔细思考这回事。去年10月《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震动了他。文章里说,某个星期五的傍晚,一个小伙子走进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所,掏出身份证借到了80美元,用来给过生日的女友买花、吃晚饭。下周一小伙子领到了工资后,连本带利还给债主100美元。
  “三天时间,债主的利息率高达25%,年化的利率高达百分之几千,但是那个美国小伙子没有抱怨。”故事里打动张化桥的不是浪漫,而是自己一直反感、排斥的高利贷。他觉得“高”字要重新理解。“多高算高?黑龙江、内蒙古、广东、东北都有民间借贷,为什么监管者觉得高,用户不觉得高?”
  他用几个月时间一气在国内走访了6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惊奇地发现这个行业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同一笔钱到了那些活跃在三四线城镇、农村的借款人手里,资金流动性远远好于大公司。
  而这群需要资金的人,却又是畏惧于复杂借贷程序和手续,不肯走进银行的一批:“我的衣服穿得不好看,信贷员给我难堪的脸色,放款上拖我,还要我贿赂。所有成本加起来,还高于民间借贷。”
  一路探访下来,张发现,虽然小额信贷行业的玩家们不规范、受限多,但当下民间利率高出银行基准利率五六倍,说明市场对资金高度渴求。而到2011年5月底,中国国内信贷余额为62万亿元,其中3900多家小贷公司有3000多亿元,占比0.5%,加上典当行、担保公司的占比,贷款总和还不到一个华夏银行的一半,或福建兴业银行的40%。
  按照多年来征战资本市场的习惯,他把自己当做职业投资人,参股了天津、北京、江西、广东的四家小贷公司。
  在投资的四家里,他最喜欢万穗。
  “这个行业平均资本金是1.5亿元,那些公司可能贷10笔就完了。而万穗在账上的当期贷款笔数不是10笔,也不是100笔,是1700笔,平均单笔贷款额只有13万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这个公司成立两年多来,交了两三千万的税,这就意味着它有清晰的账目,而且意识上正确。它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请的是全世界第五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审计。这让国开行对它也很满意,提供了7500万元的长期贷款。”
  银行们不屑理睬的郊县烧腊店、花店、文具店小老板们,是万穗最大的金主。按照张化桥的说法,对这些小老板,银行是“弯不下腰来”,其它小贷公司是“腰弯了一点点”,只有万穗,是“真正趴在地上做业务”的。“一般的小贷公司,平均6到7个员工就够了,但万穗员工总共有51个人。除了6个高管,其余全是一线信贷员。”
  兴奋之下,他对当时的董事长蒋晓勤说,我给你们投点钱吧。他计划给这家心仪的小贷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
  万穗方面的回应让他猝不及防:某天深夜,蒋晓勤突然电话告知他,请他次日速来广州面谈。见面后,她告诉张,自己身体抱恙,董事会已商议,想请他接手万穗,出任董事长。
  震惊之后,张化桥动心。“我一直觉得以前做的事情有点虚,离真实生活有点远。但这么多年一直是钱的俘虏,高工资、高福利,舍不得,患得患失。”而这次或是他创业的机会。“我现在不做,难道要等到60岁再试吗?其实我可能是中国创业者里面条件最好的一批,跟人家已经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了。”
  他很快做出决定,辞别瑞银,转投这家只在镇上做业务的小贷公司:入股12%,成为个人最大股东并出任董事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9-7 09:06:47 | 只看该作者
放弃动辄万亿元规模的资本项目,张化桥驻扎在广东县城里做起了十几万元、几万元一笔的小额贷款。他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

  6月20日,张化桥给自己换了份差事:从瑞银证券中国区副总经理的任上提前退休,转天就当上了广州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
  远离了一二级资本市场亿万元规模的项目与资金,告别了西装革履、五星级酒店和无休止冲进黑莓手机里的工作邮件,张化桥开始泡在名不见经传的广东小县城里,跟烧腊店、盆栽小老板、养猪户们掰算十几万元、几万元的单笔贷款。
  13年来,在中国内地与香港两个资本市场上,“瑞银”和“张化桥”是互相成就的两个品牌。1999年张化桥进入瑞银担任研究部主管,在瑞银,张得以释放其率性敢言的个性,掀起过跟格林柯尔、欧亚农业等上市公司的质疑对战,拿下“最佳中国分析师”的市场口碑;他也曾经用其价值投资理念,让瑞银和自己在A股Shi场双双名震江湖。2006年到2008年,他一度离开瑞银,前往红筹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担任COO,2008年又再度返回瑞银,出任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
  2011年离开瑞银,却是以退休的名义,听上去无可挽回。在张化桥身后,西方银行业大幅裁员、债务问题卷土重来、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正在生成。有朋友半真半假地夸他:“2008年9月危机到谷底时你回瑞银,现在眼看着危机又要来了你就走了。你真会抓时机。”
  张化桥笑着说:不是这回事。他对《中国企业家》说:“我一直有一个‘小企业家’的心态。现在都快50岁了,还不做的话以后就没有机会做了。”
  从2010年底开始,小额贷款的影子一直在张化桥脑子里晃动。张说,自己“再难找到像小额贷款这么好赚钱的行业”。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是迄今为止民间信贷上岸的唯一通道。张调研发现,短短三年内,全国各省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激增3900多家,但其中的99.9%,做的仍是百万元、千万元量级的贷款,沉在水面下的平均数额小但规模巨大的资金需求,尚未有多少人开掘。
  从那时起,八九个月里,张化桥已经以个人名义斥资3000万港元,投资在香港上市公司的中国金融服务(0721.HK),借后者入股了天津和江西景德镇的两家小贷公司。又进一步在北京、广州直接参股了两家小贷公司,而对后者、即广州花都万穗小贷公司的投资,不但有金钱,还有他个人几乎全部的精力。
  迄今为止,他可能是内地投资小贷公司数目最多的个人投资者。
  “我要把所有鸡蛋全部放到一个篮子里,再把它看好。”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就是你买入后不想卖出的投资。”
  熟悉张化桥文章的人,对这些话不会陌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8:5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