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69|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当代中国外交学概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4 23: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就是下面需要扣你金币才可以看的《当代中国外交学概论》。本来以为什么好东西的。但下载后发现很失望,仅仅是个大纲而已。希望大家传点好东西,不要老起个很好的名字,来骗大家的金币。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宝俊
目录
序论
第一章  新中国外交的奠基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第三节        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第二章  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
第一节        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同南斯拉夫和古巴的关系
第三节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
第三章  和平公正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一节        解决中缅间历史遗留的问题
第二节        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边界问题的解决
第三节        中印历史遗留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和印尼关于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
第四章   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缓慢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美关系
第二节        中日民间外交
第三节        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五章   同苏东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中苏关系出现分歧
第二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第三节        同东欧国家关系的变化
第六章   极左思潮对中国外交的干扰
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影响
第七章   基本完成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
第一节        中国70年代的国际战略方针
第二节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四节        同其他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八章   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第一节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第二节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
第九章    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二节        同俄罗斯的关系
第三节        中越关系的曲折
第四节        同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十章        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争取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
第二节        中日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同西欧国家的关系
第十一章  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支持亚非拉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二节        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第三节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第十二章  中国的多边外交关系
第一节        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与联合国
第三节        中国与裁军
第十三章   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第一节        关于香港问题
第二节        关于澳门问题
第一章  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        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1)        战后社会主义和各国人民力量有了很大发展
(2)        美苏两国摩擦不止,北约,华约的成立
(3)        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4)        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敌视
        二.毛**,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1.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思想理论,产生背景)
简答:“一边倒”(2001)
2.        “另起炉灶”
简答:“另起炉灶”(2000)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简答:“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什么?(2002)
        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交政策的规定
第二节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一.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势力
1.        大肆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赔款
2.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        控制中国的海关
4.        享有领事裁判权
5.        获有驻军权
        二.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政治方面的特权和势力
1.        处理旧政府签定的条约(中苏之间)
2.        不承认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3.        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
4.        取消航务特权
5.        收回海关大权(1951年5月第一部真正独立的海关税则)
        三.清理外国人在华拥有的企业和房地产
        (按国籍,系统,行业等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和区别对待)
        四.处理外国人在华经办的文教,卫生和宗教等机构
1.        停止帝国主义在华新闻机构的活动
2.        处理外国人经办或接受外国人津贴的文化,教育和卫生等机构
3.        处理受外国控制和影响的教会(自治,自传,自养)
第三节 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一.同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1.        同苏联外交关系的建立(意义)
2.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二.同部分民族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锡兰外交关系的建立)(中锡贸易协定,非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
三.同部分西北欧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1.        同部分西北欧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瑞典第一,中芬贸易协定——第一个与西方国家签订的政府间贸易协定)
2.        同英国,荷兰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原因和背景)
简述中英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2001)
第二章  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一节 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
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与苏共的往来 (1949年6月21日刘少奇率团访苏)
二.        毛**第一次访问苏联和中苏新条约的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内容和意义)
三.        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同南斯拉夫和古巴的关系
        一.同南斯拉夫的关系
1.        中南外交关系的建立(1955年1月发表建交公报)
2.        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莫斯科宣言》的分歧及对南共七大的批判)
        二.同古巴的关系
1.        中古外交关系的建立(哈瓦那宣言)
2.        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
        一.政治关系的发展
二.        经济领域的合作(1950年1月中波签定易货贸易合同是新中国与东欧签定的第一个贸易协定。1951年中波建立合营轮船公司是中国同除苏联外的国家建立的第一个合资企业)
三.        其他领域的交流与来往
        第三章  和平公正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一节  解决中缅间历史遗留问题
一.        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中缅边界三段未定界,中缅边界条约的缔结)
二.        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
三.        逃缅国民党残匪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边界问题的解决
一.        同尼泊尔边界问题的解决(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
二.        同蒙古边界问题的解决
三.        同巴基斯坦边界问题的解决(克什米尔地区问题)
四.        同阿富汗边界问题的解决
        第三节  中印历史遗留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一.        中印外交关系的发展(1954年尼赫鲁应邀访华)
二.        解决西藏地方同印度的关系问题
1.        西藏的历史地位
2.        西藏问题的由来(西姆拉会议)
3.        印度企图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1959年第14届联大讨论西藏问题)
        三.边界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        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东,中,西三段,印度的前进政策)
2.        中印边界武装冲突(1959年8月25日——1963年4月)
3.        中印边界武装冲突的影响及原因
简述中印边界冲突的主要原因(2002)
        第四节  中国和印尼关于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
一.        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形成(印尼的“被动制”)
二.        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195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
第四章    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缓慢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美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1.        **同美国官员的接触
2.        美国的对华政策
        二.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斗争
1.        朝鲜战争的爆发
2.        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略决策
3.        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斗争(联合国的斗争)
4.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战争的意义)
        三.中美大使级会谈(1955年8月——1970年2月)
1.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日内瓦会谈)
2.        中美大使级会谈(双方平民回国的协议达成)
        第二节 中日民间外交
一.        民间外交的开创(1952年5月,三名日本议员访问北京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1954年8月3日中国红十字代表团访日;宽大处理战犯)
二.        民间外交的波折(1958年4月国旗事件)
简答:中日“国旗”事件(2003)
三.        民间外交的发展(政治三原则和贸易三原则;高廖备忘录贸易的建立及意义)
        第三节 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意义)
一.        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阿尔及利亚问题;台湾问题)
二.        两国建交的主要原因
1.        双方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戴高乐主义)
2.        法国采取了与美国不同的对华政策
3.        中国采取区别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
4.        中法双方利益的需要
简述中法建交的原因及意义(2000)
第五章  同苏东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中苏关系出现分歧
一.        苏共二十大及影响( 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也应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        毛**第二次访问苏联(通过《莫斯科宣言》)
三.        两国关系出现分歧
1.关于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
2.关于台湾海峡危机和中印边界冲突问题(第一次暴露中苏分歧)
3.        关于中东局势的分歧(美英入侵黎巴嫩)
第二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一.        两党公开论战(布加勒斯特会议;1965年3月**断绝同苏东各国共产党的联系,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二.        在经济等领域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条约》对中国的束缚)
三.        边界冲突(1960年7月新疆驳孜艾格尔山口第一次边界事件;1969年3月2日珍宝岛事件)
四.        中国为改善两国关系所做出的努力(莫斯科三月会议)
五.        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同东欧国家关系的变化
一.        同东欧五国的关系(苏联政策的影响)
二.        同罗马尼亚的关系
三.        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
1.        中阿关系不同寻常的发展
2.        中阿关系的恶化(阿推行极左路线)
第六章  极左思潮对中国外交的干扰
        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国内外局势
1.        国际局势(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第三世界崛起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        国内局势(左倾思想发展)
        二.毛**对时局的看法
1.        关于时代(对世界革命前途充满乐观)
2.        关于战争与和平(对战争形势估计逐步严峻)
3.        关于“中间地带”的思想
四.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放弃“一边倒”,提出推进世界革命的外交政策)意义及影响
第二节  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影响
一.        否定正确的外交路线
二.        几乎陷于中断的外交关系(三砸一烧)
三.        摆脱极左思潮的干扰(1968年开始逐步纠正)
第七章        基本完成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
        第一节  中国70年代的国际战略方针
        一.“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方针(内容和意义)
简述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及其特点(2006)
        二.外交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
1.        中国面临苏联的严重威胁
2.        国际战略态势的影响(尼克松主义)
3.        扭转中国外交的被动局面
        第二节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一.中美关系的缓和
1.        中美接近(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通道)
2.        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28日)
3.        中美联合公报的意义
第一,        标志中美20多年敌对历史的结束
第二,        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        推动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
简述上海公报的主要内容(2001)
        二  中美关系的徘徊(福特的“新太平洋主义”)
        三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        中日外交关系的建立
二.        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1978年8月12日签定《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第四节  同其他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一.同西欧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        同西欧国家普遍建交(1970年同意大利建交开始到1975年同欧共体建立正式关系)
2.        同西欧国家关系的发展(法国总统篷皮杜1973年访华)
        二.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        同加拿大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加建交的重要作用)
2.        同澳大利亚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八章  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第一节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一.        外交政策调整的内部原因(把对外经济关系放到战略地位)
二.        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原因(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简述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2001)
        第二节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二.        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
三.        确立对外开放为长期基本国策
四.        以“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的统一
        第三节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
一.        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 (无敌国外交和多元化外交)
二.        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和平外交)
三.        重视经济外交(经济外交)
四.        外交风格灵活务实(务实外交)
简述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2002)
第九章  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中苏关系正常化
一.        消除两国关系中的三大障碍(苏联从北,西,南三方面构成对中国的战略威胁)
简答:中苏三大障碍(2003)
二.        两国关系的改善(葬礼外交;1987年2月重开中苏边界谈判)
三.        两国关系正常化(1989年5月15日——18日戈尔巴乔夫访华)
        第二节  同俄罗斯的关系
一.        实现由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转变
二.        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关系(《中俄联合声明》)
三.        中俄友好合作关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        中俄新型国家关系机制的建立
第二.        经济合作是中俄关系中的最重要内容
第三.        军事信任度不断提高,两国安全感增强
第四.        在国际问题上两国共识增强
论述:如何认识中俄两国利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2001)
        第三节  中越关系的曲折
        一.两国争执的问题
1.        关于华侨问题
2.        关于领事馆纠纷
3.        关于中国对越南的援助
4.        关于领土纠纷
简述20世纪70年代末中越分歧的主要方面(2003)
                 二、边界冲突
三.        两国关系的改善(柬埔寨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同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        同东北亚国家的关系
二.        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1.        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2.        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四项原则)
3.        关于南沙群岛问题(核心是归属问题)
试述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演变(2002)
三.        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四.        与中亚,蒙古的关系
1.        与中亚国家迅速建立和发展关系
2.        同蒙古的关系
第十章  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争取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
        一.80年代两国关系的基本状况
1.        两国保持了高层领导人的互访
2.        中美经济,技术合作在80年代有了新的发展
3.        两国军事往来稳定
4.        其他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
试述80年代末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原因(2000)
        二.90年代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1.        中美关系出现低谷(89政治风波)
2.        中美关系的改善(1993年之后)
试述冷战后中美关系的特点(2003)
        三.中美关系中的主要障碍
1.        关于台湾问题(对台售武问题;八一七公报)
简答:中美“8.17公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01)
2.        关于经贸问题(受政治关系影响;最惠国待遇问题)
3.        关于人权问题(卡特最直接公开明确的宣布“人权是美国外
        第二节  中日关系的发展
        一.两国关系的发展
1.        高层互访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简答:中日关系四原则(2000)
2.        克服障碍保持两国关系平稳发展(89风波影响;1991年8月海部俊树访华,标志两国关系全面恢复)
        二.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关于如何对待历史问题
第一.        关于历史教科书问题
第二.        关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第三.        关于赔偿问题
2.        关于台湾问题(光华寮事件)
3.        关于领海问题(钓鱼岛争端)
简答:钓鱼岛争端(2002)
        第三节  同西欧国家的关系
一.        同德国的关系(1993年11月科尔访华)
二.        同法国的关系
1.        中法关系的低谷(89风波及对台售武)
2.        中法关系的改善
第十一章  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支持亚非拉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同亚非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1.        同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埃及第一个建交)
2.        同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加纳第一个接触,几内亚最早建交)
3.        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古巴第一个建交;同智利签订第一个民间
        二.同亚非一些国家关系的曲折
1.        同亚非一些国家关系出现曲折
2.        同亚非一些国家关系出现曲折的原因(制造“两个中国”;中苏分歧;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三.        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三次大面积出访;经济援助)
四.        支持印支人民争取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
1.        支持建立和平中立的老挝
2.        支持柬埔寨人民的反美斗争
        第二节 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一.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提出及意义
1.        毛**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
2.        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的意义 (P223)                                                                                                                  
三.        与第三世界国家共同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支持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争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斗争)
第三节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一.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政策
二.        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关系(高层互访频繁;支持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反对侵略,维护和平)
三.        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
第十二章  中国的多边外交关系
        第一节  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原则立场
第一.        中国不参加任何带有军事色彩的多边合作条约,对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都积极支持。
第二.        主张多边外交活动中,主权国家一律平等
第三.        积极参加多边经济合作
第四.        重视联合国的作用
        二.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历程
1.        从新中国成立到恢复联合国席位期间的中国多边外交活动(亚澳工会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        联大席位恢复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多边外交关系(开展争取恢复在联大专门机构席位的工作)
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关系
第一.        领域广阔
第二.        在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享受权利
第三.        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发展为目的
        第二节  中国和联合国
一.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二.        争取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
三.        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1.        在政治与安全领域的工作(柬埔寨问题;海湾危机;维和行动)
简述中国维和的立场(2003)
中国关于维和行动的原则立场(2001)
简述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立场(2000)
2.        在经济领域的工作(促进多边经济合作)
3.        在联合国其他领域的工作
(1)        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
(3)        中国与联合国专门机构
        第三节  中国与裁军
一.        联合中小国家共同反对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
二.        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实行裁军(中国裁军的六项原则P252)
简述冷战结束后中国关于军控的基本立场(2002)
三.        冷战结束后中国有关军控的立场和活动(P255)
        第十三章  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第一节  关于香港问题
一.        香港的历史
二.        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1.        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2.        中英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P261)
3.        关于香港基本法
简答:香港过渡期“居英权计划”(2003)
三.        香港的过渡期
四.        香港回归祖国
1.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保持良好关系,“一国两制”开始落实。
2.        香港特区政治,经济各方面平稳发展,“港人治港”顺利实施。
        第二节  关于澳门问题
一.        澳门的历史
二.        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中(中葡联合声明P269)
三.        澳门的过渡期
外交的概念(2001)
半外交关系(举例说明2002)
大国伙伴关系(200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23:15:38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版主不要删这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9-17 21:19:0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看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9-21 22:47: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21 22:47: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9-21 22:47: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9-21 22:47: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9-21 22:48: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9-21 22:48: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9-21 22:49: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09:4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