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1 17:3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关系第一次台海危机1953年2月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交了第一份国情咨文,提出了所谓“放蒋出笼”的政策,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政策逐步走向强硬。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走向引起了新中国领导人的注意。1954年7月,**中央作出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定。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澎金马的同时,还占据着福建和浙东沿海一些岛屿。9月3日,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第一次台海危机拉开序幕。炮击金门使蒋介石极为恐慌,也使美国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2月2日,美蒋签署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1月18日对一江山岛的总攻正式开始。江山岛解放后迫使该岛国民党守军撤逃台湾。1955年1月,艾森豪威尔向美国国会提交了题为《台湾海峡正在发展的局势》的特别咨文。第一次台海危机达到顶点。鉴于进一步解放福建沿海岛屿的时机尚未成熟,新中国领导人决定暂时不对金门和马祖发起进攻。此后,中国利用万隆会议向周边国家解释了中国的政策。4月23日,周恩来总理发表声明,强调中国愿意同美国谈判,讨论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在美国对声明作出反应后,中美两国开始进行直接会谈,第一次台海危机逐渐平息下来。第一次“台海危机”后,美国误认为中国当时要以武力解放台湾,因此,发出核威胁和战争叫嚣,加剧了远东紧张新局势。美台矛盾明显暴露出来。
第二次台海危机1958.8,中国福建前线部队炮火轰击金门,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这是反对美国侵略政策和***中国阴谋的外交斗争。美国对中国的行动横加指责,甚至以原子武器相威胁。中国宣布:中国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并指明这一决定适用于台湾、澎湖和其他中国沿海岛屿。声明最后还提到,美国武力侵占台湾和澎湖地区是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非法行为。金门炮声引起了苏联极大关注但对我炮击金门的真实意图仍未知晓,害怕引发世界大战。中国决心自己承担后果。美国推卸扩大加剧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责任。苏联指出美国粗暴地干涉中国的内政。中国愿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台湾地区紧张局势是美国制造的,美国只有从台湾和台海撤军,从根本上消除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各兄弟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积极声援中国人民反美斗争。西方国家也不支持美国的冒险政策。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表示中国愿意同美国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得到了美方的响应,由此促成了中美大使级会谈。1957年,美国表示只能以代办出面与中方接触,意图借此停止与中方的这种外交接触。1958年9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复会,继续讨论台湾地区局势,美方重弹“不得使用武力”的老调。美国见对迫使中国放弃对金、马使用武力已不可能,企图以金、马换台、澎,阴谋制造“两个中国”。中国适时制定了不让美国“脱身”的和避免形成 “两个中国”的继续留蒋军在金门、马祖的决策,使炮击金门的斗争进入以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为主、以军事斗争为辅的新阶段。
上海公报 这是中美两国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是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在上海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于1972年2月28日签署。双方首先并没有回避各自的歧见,文件中阐明了两方不同的观点,然后表示双方愿意尊重对方的立场。随后再阐述双方达成的共识。两国对越南问题以及亚洲其他地区政治局势的不同看法; 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 国际争端应在尊重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基础上解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亚洲建立霸权或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利益范围; 中方反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所持立场,反对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一国两府、台湾独立和台湾地位未定论; 美方认识到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并对此不表异议,支持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将逐步减少在台美军设施和武装力量; 扩大两国民间交流与往来,为双边贸易提供便利; 保持接触管道; 《上海公报》是尼克松访华的主要成果,标志着中美关系的缓和。对美国而言,该公报的最主要意义在于拉拢了中国,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苏联及其卫星国家,利用中苏***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对于中国,虽然当时两国存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但是中国领导人认为因地理原因,苏联依然是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因此与美国改善关系对中国也有利。而今天,《上海公报》最大的意义则在于美国对中国首次正式表明了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公布了两国建交公报,即中美建交联合公报。这是美国面临苏联扩张压力,中国面临苏联北部重兵压力,中美两国战略调整,两国关系发展的产物。公报的主要内容是: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成立外交关系,相互承认。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台湾,美方承诺撤军、断交、废约,并不和台湾保持任何官方关系,在此基础上和台湾保持民间经贸关系。两国重申中美都不在太平洋、亚洲、以至世界范围内谋求霸权,也反对任何国家旨在建立霸权的努力。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建立了外交关系,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与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同时也有力地反对了霸权主义。但是,此后美国又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违反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为中美关系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八一七公报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发表有关军售台湾问题的公报。美国与中国在1979年建交时,对军售台湾问题因未能达成共识而搁置。1981年里根上台后,继续讨论此棘手问题,双方经过冗长的谈判过程,于1982年8月间达成协议,发表公报。其内容除重申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认知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美国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外,主要强调美国不打算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而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准,美国将逐步减少对台军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这一公报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唯一专门针对台湾问题的公报,也是三个联合公报中争议最大的一个公报。该公报是为了彻底解决美国对台武器出售的问题而签订的,该问题在《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都未获得有效解决,双方只是阐明了各自的立场,但都未达成共识。但是在公报中,除了美方首次强调将逐步减少对台武器销售之外,中国则重申“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美国也对此表示“赞赏”。 《八一七公报》的达成使当时紧张的中美关系得到缓解,使中国在国际上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中美间三个联合公报提出的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对8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较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台湾关系法,美国卡特政府同意大陆的正当要求,于1979年1月中美恢复邦交。此举遭到了美国国内**亲蒋势力的强烈反对,加上适逢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利用此事猛烈攻击卡特。在台当局的背后运作下,与台湾关系法出台。1979年3月28日和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经卡特总统签署后生效。《与台湾关系法》包含着一系列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第二,增加所谓台湾安全条款,使美国协防台湾法律化;美国严重关切以非和平方式包括DIZHI或禁运来决定台湾前途的任何努力,承诺将“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第三,在美国国内法体系上给予台湾类似“国家”的地位,称美国法律中提及外国、外国政府或类似实体时,“也适用于台湾”;台湾的地位不受“断交”影响。第四,台湾驻美机构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该法生效后,美国历届政府和台当局一直把它作为发展关系的借口。该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干扰、破坏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效力。 “与台湾关系法”具体的破坏性则体现在美国对台军售、支持台当局加入国际组织、提升美台高层官员互访与接触等方面。正是受《与台湾关系法》的影响,岛内“台独”分子才有恃无恐,认定美国会帮助台湾,他们一再在两岸关系上进行挑衅,妄图谋求“独立”地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1-23 08:06:3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5-19 10:37:4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5-19 22:37:51 | 只看该作者
是哪个版本的名解?方连庆老师的、刘德斌老师还是唐贤兴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6-3 00:55:0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6-3 11:51: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啦!非常感谢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4-5 16:32:32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4-5 16:32:50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4-5 16:33:0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4-5 16:33:13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2 12: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