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国经济的“五大误解”
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身影,但对中国的经济,很多人还存在着不少误解。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工厂的定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经济能量。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把中国设定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区位。而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但对中国这一广大的市场,很多国外投资者依然不甚了解,甚至存着不少的误解和错误的认识。为此,华尔街日报访问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约翰.奎尔奇(John Quelch)。约翰教授曾任伦敦商学院院长,对东西方商业贸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为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投资者总结出了五个对中国的“误解”。
1、中国消费者不消费
对于任何一个走在上海南京路的人来说,这种说法显得那么的荒谬:中国很快将成为全球奢侈品的第一大市场,去年在中国售出的法拉利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售出的多。
当然,中国的人口是美国人口的四倍还多,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只占全国GDP的三分之一,而美国的这个比例高达三分之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90%的中国人年收入少于5000美元,他们的生活还充满了风险。
这些风险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由于经济增长,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意味着许多中国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没有了传统的大家庭依靠,而现行的退休福利制度也没有让人足够的放心养老。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要存更多比例的钱以防万一,而这一比例要比美国人多的多。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在公共医疗服务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民众提供一个稳定的安全网络,以期中国消费者可以增加其国内消费。如果能够顺利进行,那么,做为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无疑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2、中国消费者不社交
在中国,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这样一个高度活跃的经济体系中,你所展示的品牌意味着身份和价值。也就是说,当有一百个同样资质的人在单键同一份工作时,你的“关系”将非常的重要。
尽管Facebook没有在中国开通,但中国的网络上却不乏中文的线上社交网络。事实上,据索福特市场谘询公司(TNS)研究显示,2.65亿中国用户拥有社交网络帐户,平均每周花5.6个小时在社交纲络上,而有54%的人每天都要使用。中国社交网路中每个人的平均好友数是67个,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它意味着一个新商品休息或是对某个品牌的批评在网上将会迅速的传播开来。
并且,中国已经成为了团购的最前沿。在淘宝这一中文线上购物网站上,互不相识但都对同一商品有兴趣的人们可以组团议价购买产品。美国的“Groupon”集团以及其它公司现在正在向美国推广这一商业模式。
3、中国人擅于模仿但从不创新
通过成为世界工厂、从西方公司承接订单和按照西方的规格制造产品,中国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然,一些中国公司避开了质量检验标准,一些公司利用晚上和周末来制造仿造的产品。但是,对大多数中国公司来说,中国的管理和劳动力已经把符合规格的商品销向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现在,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已经转移到中国一些欠发达的省份。而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东部沿海以及珠三角地区生存标准的提高,这些工作甚至已经转移到了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那么,中国的经济会因此而转变为更加强调知识创新和服务部门吗?有三个原因让我们可以对此持肯定的态度。
首先,中国已经迅速地开始调整自己,积极开发更我的制造业机会。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制造业专家和创新人才。而中国的竞争力、顺应力和灵活性又保证了中国可以做到这些目标。
第二,许多的中国企业已经积极地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在研究发展领域增加投资来从价值链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巴菲特对中国电动汽车比亚迪的投资和中国在太阳能领域内不断强势的地位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有越来越多的毕业于中国大学而非海外留学归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准备加入到中国创业大军的队伍中来。
4、中国的管理人才不全球化
中国国内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同一百年前的美国一样。但是,当今我们生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当中,中国的企业已经能切身体会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后需求锐减的感觉。并且,中国政府也非常热切地通过在发达国家并购公司来对其美元贸易顺差进行再投资。
为了能获取成功,大多数中国管理者都开始培养全球化的意识,并且尽可能地说英文。中国现在学英语的人数是英国人口的五倍。
在文化上,中国人比日本人更加的开放和直接。中国的经济发展当然在某些方面会受一些日本管理者的影响,但现在,中国的企业家已经可以经营自己的国际化公司。并且,中国的管理者不仅可以经营国企事业,还更多地参与到了西方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的管理中,而这一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在一些跨国公司中,中国人也可以担任高层的职位。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成为世界五百强公司的CEO,那么你一定要有中国及亚太总部的工作经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百胜餐饮集团的副主席苏敬轼(Sam Su),他的前沿组织关系图把全球分为了三个区域:北美、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
5、中国学生是被动的
在最新的全球高中成绩中,上海学生在数学、科学和其它科目中名列第一。这一结果很快就被西方世界所忽略,因为这被看成了中国学生擅长死记硬背的学科的反映。
但是,这也可以有另外的解读,你必须训练到富有创新力,而在这之前,则必须对基本知识掌握熟稔。当然,中国学生的绝对数字使竞争力得到加强。对许多家庭来说,整个家庭投资于仅有的孩子是这一结果最好的保证。但是,据在学校的实际观察,中国学生同样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提出尖锐的问题。
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接近10%,花时间去学习的机会成本也不断加大。这使得中国的商学院学生需求大增,他们需要能够直接运用的知识和理念,也需要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照搬西方的教科书。(中评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