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视关注高考作文:教育应先捍卫说真话权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8 14:3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1+1》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今天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已经被罗列出来,看完之后,有人做出这样的评价,“纵观这些年,高考作文题目的质量是在稳步提高,而高考作文的质量却不敢这么说,甚至有所下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播放小片)
  字幕提示:2011年6月7日
  解说:
  又是一年高考时,今天全国933万学子奔赴高考,上午11点半第一门考试科目语文正式结束。像往年一样,试卷上的作文题目仍然是考生和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记者:
  就在几分钟前,雨花台中学的下课铃声已经打响,那么这里我们可以来公布今年江苏省的作文题目,那么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
  记者:
  今年辽宁省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非常有意思,又是先给出了一段材料,一段故事,是一名教授在课堂上拿着实际上是蜡做的苹果,然后告诉台下说这个苹果非常地香。
  记者:
  今年四川的作文题目叫做《总有一种期待》,刚才我们也问了一个学生,然后他告诉我的就是说……
  记者:
  现在已经知道一个大概,讲的就是“谈中国的发展”。那么这个题目到底是好做还是不好做,是难还是易?
  记者:
  你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
  北京考生:
  我觉得还可以吧。
  记者:
  发挥得怎么样?
  北京考生:
  还好。
  北京考生1:
  挺喜欢(这个题目)的,因为它有一些现实意义。
  解说:
  今年5月17日,当中国队以包揽全部冠军的成绩结束鹿特丹世乒赛后,国球“独孤求败”的现状就引发了人们对于乒乓球发展的思考。在不到一个月后的今天,当它成为高考的作文题目时,有评论就指出,这是北京作文35年来首考体育热点,主题为乒乓球赛的垄断与竞争,这是距高考时间较近、时效性较强的题目。既考察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也考察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阅读材料中,老师说,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则给了这个题目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在今年的高考题目中,有的题目却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论,比如2011新课标卷的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题目给出的材料中写到:中国崛起成为相关机构公布的全球最大新闻。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对于这样一个题目,有人说这也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一个范例,但同时也有专家认为,这属于主题先行。中国有没有真正的崛起?应该是考生自己判断后的表达。与一些给出具体事例的题目不同,广东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回到原点》,作文要求考生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自定文体的文章。而对于今年为何这样命题?高考语文评卷组长表示,希望能给考生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也是广东省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广东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 陈少华:
  考察出考生的这样一种思辨的能力,真情实感的表达,关心时事,关心周边的生活的状态。我觉得这个题目来讲,应该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解说:
  从世乒赛到中国的崛起,再到回到原点,高考作文无疑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而全国卷的《关于诚信》,山西试卷的《中国的发展》,这一特征也同样鲜明。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喻旭初:
  由道德高标回归现实生活,由泛泛地讲一个大道理回归到关心每个个人,关心生命的质量。那么这个命题的变化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正是我们时代经历的一个过程。
  解说:
  喻老师认为,近十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至2003年这一段,作文题目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的形式,内容多考虑考生的道德取向。2004年至2006年是第二阶段,全国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开始自主命题,题型出现了画题、材料命题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体现了社会文化趋势,包含哲理和对美学价值的追求。2007年至2010年,作文题目开始趋向生活化,要求学生更面向现实生活,特别是2009年以来,题目开始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喻旭初:
  比如说,去年北京的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个题目有引导作用的,就是在你追求个性化的同时,你不要忘记应该有广阔的胸怀,同时要脚踏实地做事。
  主持人:
  你看完了今年的这个高考作文题,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我要是碰上《中国的崛起》,我觉得这个题目并不好写。
  评论员 白岩松:
  其实这几年已经形成一个惯例,几乎像全社会的一个必修课,高考的第一天之后大家都在关注高考的各地的作文题。今天我就接到全国很多地方的这种电话,当然我都没有回答。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了题目上,的确今年有一些题目似乎选得很好,比如说北京这个题目,他给了孩子们更多个性表达的空间,更多想象力的空间,最重要的是给了多元思想的一种展现的空间。但是我不关心题目,我更关心的是一个又一个进步了的题目,接下来我们的阅卷老师和我们的评判标准会不会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和僵化的某些东西,让这些个性的、多元的,然后让这些有想象力的东西都被扼杀,最后是空话、套话,然后八股的话却能得高分,所以我觉得如何让真话、个性的话语可以在未来的阅卷过程当中被包容,被宽容,甚至被纵容。今天上午这个作文题只是考考生,接下来要考阅卷老师,考中国的教育,考我们整个中国的社会。
1   上一页   相关阅读:
2011.06.05
2011.06.05
2011.06.05
2011.06.04
2011.06.03


推荐微博: 胡舒立 陈朝华 吴海民 张力奋 刘洲伟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7 09:4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