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药IPO前夕遭“突袭” 医药国企上演“三国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31 10:4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北药,当这三家国内医药巨头同时出现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一出医药界的“大戏”。5月20日,上海医药H股上市,以22.6亿美元募集总额成为近5年来全球最大制药类IPO企业,同时,这家目前亚洲史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保健类IPO企业“同期巧遇”了另两大巨头,只不过这出“戏”对其而言,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5月16日,安徽华源向港交所及香港证jian会寄出举报信,称上药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涉嫌虚报原料来源,旗下公司已遭冻结财产等。随后3个交易日内上海医药A股在一片良好的局势下接连下跌,5月18日跻身沪市主力建仓前十,同日上海医药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并发布澄清公告。
  5月20日,在巨头“包围”下的上海医药终于在香港上市,开盘价报23.25港元,最高价为23.35港元,全天成交18.80亿港元,换手率为11.16%。收盘报23港元,勉强与IPO发行价持平,盘中一度破发,跌至22.85港元。15.06倍的超额认购较2009年国药控股IPO 570.11倍的认购相距甚远。外界评论,安徽华源隶属央企华润集团,华润与上药两大国企如此“撕破脸”,实属罕见。
  上市前遭“突袭”
  上海医药发布澄清公告称:上海新先锋并非本集团的业务和资产,涉案产品亦不属于本集团产品之列
  安徽华源在举报信中指出,上海新先锋及华康生产的一款药品声称原料来自日本,却一直未能提供相关文件,“有理由怀疑这些原材料是冒充日本进口”,同时称该产品多次接到投诉,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港媒报道后,上海医药于5月18日发布澄清公告称:上海新先锋并非本集团的业务和资产,涉案产品亦不属于本集团产品之列。若上市公司因司法程序遭受任何经济的损失,均由上药集团承担,此次事件与上市公司无关,不会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随即,安徽华源法务部负责人李利在其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名为《这里是上海》的博文,详细说明了举报事件的来龙去脉,文中指出今年3月2日,国家发改委将双方合作产品头孢替安零售价从原有的99.5元降至53.4元,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已作下调后,新先锋负责人想另寻经销商取而代之,对华源公司的降价要求不予理睬,导致公司失去竞争能力,并冻结了数个银行账户,冻结资金已超过9600万元,使安徽华源造成巨大损失。
  李利提及,“目前新先锋与我公司依然保持联系,双方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和解方案。”但由于举报门事件爆发于上药H股上市前4天,此时,市场关注的焦点已不在上药及华润这两家旗下公司身上。
  安徽华源所指的这款药品是头孢替安,属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中的代表品种,最初由日本武田制药研发。2002年8月,上海新先锋获得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的首个批文,开始在国内销售,其原料据称来自日本,公司一直以首仿者的身份享受单独定价的优惠条件。目前,国内共有14个头孢替安制剂批号,但仅有哈药和浙江永宁药业能够生产头孢替安原料药。
  渊源已久的举报门
  2002年,华源集团出资11亿元人民币占有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一跃成为上海医药第一大股东
  据广州某报报道,5月23日,上药集团原总裁吴健文涉嫌经济犯罪案在上海一中院公开审理,起诉书中显示,吴健文在担任上药集团抗生素部门总裁期间,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达4000万元。而此次举报门事件中的产品头孢替安则为旗下抗生素之一。
  在华源法务部负责人李利的博客中,曾有如下描述:“新先锋公司前负责人见利忘义,违背协议,背着华源公司与一个注册资金仅100万元,且无药品经营资格的北京华氏公司就头孢替安签订协议。”这一说法也被业内认为有可能是指吴健文。
  此前,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曾多次表示:抗生素业务目前并不符合上市要求,待符合要求后才会置入上市公司。而在举报事件发生后,上药集团宣称牵涉在内的新先锋及华康公司并未列入上市公司,因此不会对公司产生影响。
  但上海医药H股招股书显示:上海医药与新先锋公司和华康公司均有关系,上海新先锋公司目前由母公司委托上市公司管理,待符合条件后再注入上市公司,华康公司则由上市公司委托收购,该笔交易预期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上海医药董秘韩敏的默认,换言之,此次牵涉进举报门的公司,在未来仍有极大可能置入上海医药,但对于华源制药举报信中提及的原材料来源及质量问题,上药仍未给出解释。
  其实举报者华源集团与上海医药的渊源颇为久远。2002年,当年排名仍位于全国前列的华源集团致力于打造“中国医药航母”,出资11亿元人民币占有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一跃成为上海医药第一大股东。
  2006年,华源集团资金链断裂,总经理裘祖贻自杀,公司破产重组。随后华源通过司法途径,将上药股权冻结并拍卖给华润集团,成为华润旗下的医药资产之一。这也为日后一系列事件埋下导火索。
  产业规划引发“三国杀”
  “十二五”规划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最大的推动因素还是新医改的基本药物目录
  上药H股上市成功后,不仅成为了上实集团旗下第三家A+H股大型上市公司,也同时被冠以内地首家A+H大型医药上市公司的名号。这并未出乎业界意料。在此之前,国药、上药及华润这三大医药巨头的扩张速度就不止一次令市场咋舌。在商务部要培育1到3家千亿规模销售企业的规划下,国药、华润和上药三大家族早已开始“明争暗斗”。
  去年4月,华润集团高调宣布了与北药结盟,成立华润北药集团,随后在短短三个季度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在11个省市、18个优质企业的兼并和重组。1月18日,华润北药宣布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营规模过千亿、在香港主板整体上市并进入蓝筹股的计划。
  同时,上药也不甘示弱,去年12月,上药斥资40亿元收购了China Health System Ltd 58%的股权,并控股了北京中信医药事业有限公司,在直接与华润北药直面的情况下加快全国药品分销网络的布局。
  对此,安邦咨询医药行业分析师边晨光认为,现在国内医药市场的地盘实际已经分配得差不多了,“十二五”规划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最大的推动因素还是新医改的基本药物目录。若要在基层覆盖的话,配送就是很大的一块,当初国药募集情况如此之好的原因也是在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0 12:5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