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比较政治学笔记(第1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0 19: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结束
第二——四讲 自由与民主
Part  One****制
引论:西方为何如此强大?
             1600年前
中国文明决非西方所能比拟
瘟疫(黑死病)
贸易凋敝(缺少金银)
货币短缺都是存在于西方的落后现象
    西方发展迅速的原因在于诸侯攻杀抢伐
加强了联合的需要——联合
便是为了易于攻伐
    地理大发现以前
欧洲的语言本来就有相似性
联合又加强了语言统一的需要
局部统一产生分化
于是
语言、地域、血缘、宗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
产生了民族
    一个民族在一个大诸侯或国王的领导下团结起来
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比诸侯领地范围更广阔
更易进行掠夺攻法
    开始其边缘非常模糊
人民自由进出境
自由贸易
但一旦有了出色君主
便会有明确国家界限
出现“机械的政治统一”
近而使国内贸易障碍被拆除
形成有机的经济统一
将一个地区内原本相互分割的市场体系联合起来
使其间的人民相互依赖
    政治和经济统一加上战争产生的自豪感
使社会有机统一起来
    在这种统一的社会中
不平等必然会由于商业阶层的出现而突现(伴随着资本主
地址:http://bbs07.newslist.com.cn/t1082026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国际关系论坛(存档) bbs07.newslist.com.cn

查看详细资料TOP

canglangdw
注册时间2004-12-13 TOP 沙发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6 22:01 只看该作者 文章开始文章结束
1600年前
中国文明决非西方所能比拟
瘟疫(黑死病)
贸易凋敝(缺少金银)
货币短缺都是存在于西方的落后现象
    西方发展迅速的原因在于诸侯攻杀抢伐
加强了联合的需要——联合
便是为了易于攻伐
    地理大发现以前
欧洲的语言本来就有相似性
联合又加强了语言统一的需要
局部统一产生分化
于是
语言、地域、血缘、宗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
产生了民族
    一个民族在一个大诸侯或国王的领导下团结起来
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比诸侯领地范围更广阔
更易进行掠夺攻法
    开始其边缘非常模糊
人民自由进出境
自由贸易
但一旦有了出色君主
便会有明确国家界限
出现“机械的政治统一”
近而使国内贸易障碍被拆除
形成有机的经济统一
将一个地区内原本相互分割的市场体系联合起来
使其间的人民相互依赖
    政治和经济统一加上战争产生的自豪感
使社会有机统一起来
    在这种统一的社会中
不平等必然会由于商业阶层的出现而突现(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成员要求平等
并分出不同阶层
国家权力也得到加强
    但平等只能是法律上的平等
    法律思想和条文的不断完善导致现代国家法制的出现
这样就最终打造出了实在的民族国家
也是现代国家的雏形
    其中英国做得做好
因为它恰好有一个好的系统
法制体系虽然在国王领导下
但存在社会公正
正是明确的法律界线使得英国成为一个实在的民族国家
           对比中国
一直是一个文化范畴
民族众多
从来不存在清晰的疆界划分
语言上亦缺乏统一性
市场分隔
无经济上统一
皇帝多是道义上的纽带
没有机械的政治统一
民族认同很弱
    到近代
始终不能与民族国家抗争
所以只能形成民族国家
    陈天华等人所做的努力都是希望中国能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
但中国一直都是有家无国
但近代的世界是无国便无家的
    中国的民族意识是抗日战争时崛起的
被逼之下
终于形成民族国家
因为民族认同和团结是生存攻伐的利器
    中国的近代历程:清朝(学日本)→袁世凯(西欧)→孙中山(美国)→蒋介石(德国法西斯主义和美国)→毛**(德国共产主义和俄国)
    开始国共的斗争实际是德国人在打
蒋的新生活运动雇用的都是法西斯顾问
**方面有李德等人
后来共产党的胜利的决定因素是在政治制度
    毛**的成功和贡献都在于先做成了一个民族国家
       主权是实力维持的
实力依靠民族国家
    正是民族国家使得西方强大
中国这种文明层次上的国家(部落聚成)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民族国家是西方的发明
中国自古已有的大一统思想(eg.非我大汉者
虽远必诛)决定了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民族国家
    西欧先进是因为成功
成功是因为政治制度
民族国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前提
    现代化首先要建立民族国家
不要家的国
而要以国为前提的家
1、  自由liberty
自由就是自主——self-rule
1、  经济自由——经济要素流动的自由
经济要素:资本——→劳动力  ——→  土地(生产资料)
                               ↑(异化)↓↘产品经济↙↓
                             商品  ←——价格        +          价格
经济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即可生产的产品
最初没有资本
人们以交换为目标
后出现资本
即成为生产的首要目标
资本的利益大大超过了人生存需要的利益
于是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
    所以经济自由异化成资本至上
实际上在现阶段真正的自由也不存在
因为劳动力不能自由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公平流动
    原因就是民族国家的存在
2、  社会自由:社会规范道德的自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3、  如性方面的禁忌解除
其实美国未必比中国开放多少
欧洲比较自由(西欧大于东欧
天主教大于新教)
4、  政治自由:参与决策、反对政府、推翻政府的自由等
自由是绝对的概念
因而决非显示的
也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
人生而不自由
因为人生而被社会关系捆绑
于是人们就更加渴望自由
    对自由最大的限制就是政府
自有政府以来
如何使政府服务而不伤害人民是政治学的永恒话题
    西方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民主
2、  民主democracy
民主源于古希腊
    在重甲步兵出现前
希腊实行原始部落的贵族制
贵族靠当骑兵、勇敢参战获得自己的地位
并保持高尚的传统
    直到今天
欧洲仍有尊重贵族的传统
    但重甲步兵出现后
左盾右矛
成为军队的重要力量
贵族的地位下降
而平民可以自己买盔甲参战
地位上升
    在平民中也有不同的出路
穷人去海上做桨手
中产阶级就可以通过参战提高自己的地位
    平民为了避免贵族滥权
便产生了民主的思想
    其中最主要的逻辑就是人民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所以决议应得到人民的大多数的通过才符合人民的福利
    决议的执行是领导者的工作
但关于谁来领导
为了避免选举方式决定领导者产生结党、权威、滥权、舞弊等不良后果
希腊人选择了抽签的方式实现公平
    为了保证国家安全
将军不抽签产生
可以连选连任
    最早的民主是柯林斯的“三一制”
即陆地、海洋、城市各取一部分人来共同组成政府
古希腊认为人民的权力与人民的福利正相关
实际这是有问题的:
(1)  责任政府:一旦政府决策出错
(2)  归咎于全体人民显然是不(3)  可能的
(4)  没有一国能惩罚公民的多数
(5)  只有外国才可能实施这种惩罚
    都负责=都不(6)  负责
(7)  专业知识:出色的专业人才不(8)  能靠抽签产生
(9)  甚至不(10)  能单靠选举就能产生的
(11)  他们必须经过专业训练
    治理国家是一门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学问
(12)  不(13)  是所有人都可以胜任的
    人民的多数并不(14)  一定能看到人民的福利
(15)  而(16)  是很容易受到煽动和灌输而(17)  迷失自己的福利
(18)  他们需要领袖
(19)  多数的含义:人民不(20)  可能只分为两个集团
(21)  所以非多数不(22)  代表就是少数
    这样就产生了“绝对”和“相对”的差异
(23)  人民分为两个利益集团时
(24)  (50+1)%就获胜
(25)  但不(26)  可能只有两个
(27)  如果有三个
(28)  则(33+1)%形成相对多数
(29)  已经不(30)  是多数
(31)  如果有多个集团
(32)  而(33)  没有一个取得相对多数
(34)  就要不(35)  断复(36)  选(二选一
(37)  有强迫性)
(38)  最后一定有一个获胜者
(39)  但其从来就不(40)  是多数
    古希(41)  腊的科学是在民主衰微的亚历山大时代(希(42)  腊化时代)产生的
(43)  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也从来不(44)  相信多数决
    (45)  对“自由”侵犯:当一个人的意见被其他人的决定所约束时
(46)  就不(47)  是自由
(48)  而(49)  是专制了
所以说
民主在产生的第一天就已达到了顶峰
(抽签制
一天一次)我们不能说民主是在发展进步的
    在罗马时代和中世纪
民主都被认为是坏制度
导致了雅典的衰落
    卢梭成为极端民主派
但是他赞美的实际是斯巴达
    美国的国父们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还都认为美国是共和制而不是民主
    现代民主的来源是北欧
尤其是瑞典的贵族议会制
又成为代议制
    19世纪初
美国人在借鉴了这种制度后认为自己的代议制与北欧不同
是人民而不是贵族的代议
所有白人男子都可以参加
为了区别
更名为Democracy
把民主一词复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制度上
    这种制度是少数决
以选举为原则
人民的多数决定谁当权
谁当寡头
而不是投票于政治事件本身
选出的议员(寡头)之间再多数决方式处理国家大事
    这不是民主制
是人民选一些寡头来管理政府
保留了少数决的优点
又加入了一点多数决的优点
经过了人民的同意
所以是间接民主
与以前的直接民主不是一回事
另外
民主也有质量的不同
不一定都是好的
例如中国农村向来就存在很多地缘民主、裙带民主、宗族民主之类
    所以民主不一定是好事
不能迷信
3、  法制(法治)
引例——民主非万能
①苏格拉底之死——民主的耻辱
②孙中山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
没有提到民主问题
    (也是因为当时有外来侵略)
③柏拉图(哲王说)
对民主有很多批评
又著了法律篇
④孔子(仁君、圣主)
认为是为“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提倡王治和德治
⑤亚里士多德——提倡混合制
但要有法制(雅典的法制经常变更
不可取)
⑥西塞罗(罗马时代)总结过去的法律思想
认为政府之所以做好事
来自政府的规则约束
    人是上帝按自己样子造的
人皆有神性
神法即规矩
自然产生
即为自然法(Divine  law)
法是正义的化身
无好坏之分
西塞罗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中世纪末
    英国的议会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法的机构而非立法机构
所以一直无成文宪法
立法一词起源于法国大革命
    (还有新西兰和以色列也没有成文宪法)但英国还是宪政
无成文宪法可以是宪政
有成文宪法也不一定是宪政
    宪法的根本精神在于人心中的道义
而非成文与否
自然法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痛苦实践才总结出来的道义原则
    政府不可无道
道义可以用来约束政府
政府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民本主义思想)
罗马人认为王权不能大于法权
政府要守法
并语焉不详地提到了分权制衡
    罗马至少有二到十个国王
有元老院、保民官
类似于公务员系统的相互制衡
    卢梭认为无最好的制度
各地情况不同
要判断一种制度好坏可以比较相同条件下人口的规模
    更早的例子是斯巴达的分权制衡
无民主也非专制
后来罗马接受了基督教
立法根基发生了变化
    《圣经》中的“十诫”成为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础
也是自然法的来源
    前四诫要人信仰唯一的神
不能任意解释神的意志
道德标准要唯一;后六诫教人不能杀、偷、抢、骗、淫
要孝顺
    (即六德)基督教实际就是利用人们对神的遵从和恐惧来约束人们的
    这是人与神定立的契约
如不遵守就会被以神的名义惩罚
    对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来说
人性不善也不恶
需要教育;对于基督教和法家来说
人性本恶
需要法律约束
    但随着社会关系的越来越复杂
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单纯
再加上“自然法基础”中如淫、孝含义的转变
使得情况愈加复杂
六诫可能随时间改变
但是基本法不会改变
它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准则
    它不一定要成文
不一定写进宪法
但存于人心
    天下为公则六诫非常重要
天下为私则六诫未必有效(如现在出现的同性恋
单向抚养)
    私有的概念模糊以后
权利会变得有限(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带来的窘境)
    法来自宪法
宪法来自基本法
基本法的变迁是非常缓慢的
如果政府按照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行事
就不会伤害人民的利益
而代表政府行事的如果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圣君哲王
就构成了一种比民主更好的可能性
法来源于基本法
    罗马的法一部分是来自传统
一部分来自神
    法一向是一个独立的职业
代表中立和正义
    恶法存在
但那是人立出来的
我们从不能说宪法是人民立出来的
    北欧有很多民主传统
存在人民公决
但法也基本上不作修改
    美国1787年宪法是由几个大奴隶主——杰弗逊(弗吉尼亚最大的庄园主)等55个绅士中的30多个投赞成票通过的
即《联邦宪法》
发至各州
200多年以后依然是好法
    日本的宪法是由美国军舰逼出来的
香港的宪法是由英国侵略者的一封信决定的
内容十分简单
法的权威何来?法之有效
在于政府能迫使所有其他人都守法
特别是政府自己
凭什么让有权势的人守法?过去以敬神为诫
或以宗法为训
在选举制下
选举结果是惩罚政府的形式
但远远不够
只有以权力制约权力
如何惩罚政府权力?只有政府的权力才能制约政府的权力
    所以必须存在司法独立
不是任何利益集团的代表
不由选举产生
而是由公正建立起来的权威
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构成政府的一部分
由中立、优秀来维系权威
只有基本法精神为后盾
是三权中最弱的一部分
    如果无司法
则政即是法
    并不是说司法独立了就不会有错案
但即使有也是树立司法权威必要的代价
    政府和人民的对错由司法独立来裁断
而执法是由公务员系统执行
独立于政客的系统(包括军队国家化)
    以上归结起来就是要分权制衡
各个统治层面在关键时刻相互制约
最终靠法律解决
分权制衡使法的权威上升(但分权不一定导致制衡
还包括功能要有一定的重合之处)
逐渐实现靠正义之道治理国家
    所以法制是解决政府犯法的唯一方法
    本来就没有什么法制和法治的区别(rule  by  law  and  rule  of  law)
在西方两者一样
法制的核心是分权制衡
民主的基本原则是多数决
两者共同构成****制

4、  民主、法制、自由的阶级性
在现今社会上我们明显感受到集团的利益
    马克思说社会地位决定社会意识
现在已逐渐庸俗化为工资决定利益的论调
    利益使人聚合成利益集团
组织力量强的就能在很多问题上占优势(取决于power)
阶级首先是财产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意识的概念
如果它不稳定就无法构成文化的阻隔
所以阶级是一个稳定的概念
    欧洲的阶级结构稳定
代代相传
由此产生了阶级斗争等等
    社会的斗争使社会的阶级***、排列、组合
    而当欧洲移民去往美洲时
大多是穷人
    此时在欧洲各个阶级发生动荡
农民转入城市
贵族没落
阶级斗争激烈
才导致后来法西斯主义、空想或科学社会主义的兴起
    在美国情况不同
自然条件的广阔使得社会分工不用在强制下进行
使美国成为缺少阶级意识的国家
久而久之就具有了高速度的社会流动性
阶级间没有成型的界限
很多时候人们的决策源于信仰而非理性
    这种流动性是随着一系列传奇建立起来的
这种传奇使每个人都萌发着“美国梦”
体现出乐观主义的信仰
美国是一个利益集团的社会(group  of  profits),欧洲则是classes  of  profits
但相同点即都是强者占有权力
    这种强权在于人数多即为统治者
但在中国没有
因为中国不信仰强者统治
而是正义统治
并始终认为西方强者统治是野蛮的
    在我们的观念里没有贵族观
中国传统社会两头小中间大
布衣中可选拔出官员
因而走中间路线
讲求中立
    中国历史上反贪官反昏君却不反制度
因为中国人认为这是文明的
政党内也不是民主的
有党鞭存在
美国有强权的概念
是从欧洲继承而来的
不信仰阶级就会信仰强权
组成利益集团
形成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选举、投票等行为受到权力的影响很深
这种权力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途径实现
    中国不存在公民社会
存在underground  society
一切都与政治权力结合
总之
一定的社会构成导致一定的政府形态
    因而我们能看到各种政治制度——阶级社会、利益集团社会、两者均无的社会等

Part  Two  ****制的实践
1、  ****制在西方的根源
为什么中国至今还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制?西方的
※ 来源:国际关系论坛(存档) bbs07.newslist.com.cn

查看详细资料TOP

canglangdw
注册时间2004-12-13 TOP 板凳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8 21:32 只看该作者 文章开始社会科学院导师 重点介绍
文章结束
史卫民
                          历史学硕士
研究员
曾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0-1991年)
中国社
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学系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政治制度史、比较政府
现正主持"地方人大代表选举研究"课题
研究
     代表作有《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元代卷》、《元代军事史》、《大一统》、《基
层选举:理论与实践》等
     E- mail: shiwm@iwhr.com



                   王一程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近两年发表的主要
论文有:1.《加强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建设》
《人民日报》2001年2月27日
    2. 《<共
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
收入《世界沧桑150年》社科文献
出版社2002年2月
    3.《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光明日报》2002年8月3日
    4.
《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8
月15日
    5.《政治文明的理性思考》
人民日报《时代潮》2002年11月5日6.《实现社会
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11月19日
    6.《坚持
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永葆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问题研究述评》和参与
撰写的《我国目前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调研报告》收入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编《邓小平理
论研究前沿报告NO.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社科文献出
版社2002年11月版
    7.《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报告》(内部发表)
    8.《对当前社会结构
和阶层分析问题存在的不同认识》(内部发表)
    9.《俄罗斯的现状、走向和苏联解体的
原因与教训》(内部发表)





                 房宁  1957年6月生于北京市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学系主任
教授
    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
留校任教
    19
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1年9月由首都师范大学调入中国社会科
学院工作
    在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等单位有关研究机构任兼职研究员
     主要著作:《现代西方政治理论》
北京出版
社1995年版
    《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全球化阴影
下的中国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当代中国的新政治哲学——论以
德治国方略》
文汇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成长的中国--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
研究》
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
     《论“分权模式”的不稳定性》《选举与民主》《治
国需要新思维》《未来话语:民族主义·平等·民主·信仰及绿色》《从哈贝马斯看西方
“左派”》《未来公民的政治意识》《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
释》《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杨海蛟
笔名:洋龙、华农心、郑慧、严文部、郑言

汉族
**党员
    1955
年5月生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政治学研究》编
辑部主任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1998被聘为研究员
    1993年始享受政府特殊
津贴
    主要简历: 1978.3——1981.12 山西师大求学 1982.1——1985.9 山西师大任教
1985.9——1986.12 华中师大科社所求学 1987.1——1991.4 山西师大任教 1991.4——
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从事研究、编辑工作 2000.9——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攻读政
治学博士学位研究成果: 近年来
主要集中于对马克思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政治学说、社会主义民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转变政府职能、反对腐败、政治
稳定等问题的研究
    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史哲》
、《政治与法律》等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
出版专著10本(含合著)
    论文约二十篇被《
新华文摘》、《哲学动态》、《毛**思想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摘要介绍

    截至目前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
一项结项后
其调研报告作为优秀成果上报
国务院和书记处
一项作为“九五”重大委托项目已于2002年初顺利结项
一项正在进行
之中
    完成中国社科院院级科研项目多项
    国家社科基金: 1.《社会保障制度与政治稳
定》
1998年立项
2000年底结顼
     2.《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九五”重
大委托项目
1997年立项
2001年初结项
3.《政治学基本理论、基本范畴研究》
2001年立项
     获奖情况: 曾多次荣获优秀教师
、优秀党员称号
在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曾连续8年业务考核被评为优秀




                            董礼胜 研究员 男 1955年3月18日出生于江苏南京
汉族
**党员
    1992年7
月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政治与社会科学系
获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
学研究所所长助理
    1998年6月当选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学术成果: 《欧
盟成员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
独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德国行
政法--与中国的比较》
合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 《中德行政法现状: 行政为
、行政监督、行政审判》(中、德文)
合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1月
《中国1978年以来的行政改革》(英文)
主编
荷兰亚洲问题国际研究所
1994年12月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2期
     "厉行法
治行政、防止以权谋私
"《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4期 "全球化浪潮中的公共行政"
《学习时报》
2000年10月30日 "丹麦的全国地方政府财政平衡制度
"《中国国情国力

1999年第10期 "公共问题的民间解决:智利地方政府改革经验"
《中国行政管理》

1998年第5期 "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两作者之一
《求是》
1998年第3期 "
中国干部和公务员的录用"(英文)
《问题与研究》
第29卷第10期  




                  潘小娟 研究生
博士
研究员
    1982年8月起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其间赴法国巴黎一大进修深造
主攻公共行政
1994年9月获法国公法博士学位
    自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工作以来
一直从事行政学
特别是行政组织、行政改革、比较
行政和市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社科院重点课题研究
目前正主
持 “社区管理及其改革研究”和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两大课题
    本人在研究中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出版和发表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专著和论文
    研
究报告《海南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和成效》获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
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近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
: 《法国行政体制》
专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7年 《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
实践》
专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 《埃纳和法国行政》
专著
中国法制出
版社
2000年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管理制度》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专著
时事出版社
2001年 《当代西
方学术辞典?政治学卷》
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海南推行“小政府、大社
会”管理体制的探索和成效》
研究报告
载于《“小政府、大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
《论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论文
《求是》
1998年第8期 《法国公共部门的改
革》
论文
《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9、10期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若干思考》
论文

《政治学研究》
1997年第3期
※ 来源:国际关系论坛(存档) bbs07.newslist.com.cn

查看详细资料TOP

canglangdw
注册时间2004-12-13 TOP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10-8 21:34 只看该作者 文章开始有点难写的论文
文章结束
苏联一党制的弊端和教训
(内蒙古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黄荣城    呼和浩特市010021)

                                                                              
                                       
摘要   具有近70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在短短几年的政治剧变和独立浪
潮中于1991年12月25日宣告解体
作为国家不复存在
    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历史
的重大事件
它的影响和后果正在历史地表现出来
为什么苏共长期作为苏联惟一的执政
党会丧失执政地位?为什么具有93年历史、执政74年、曾经拥有18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
会丢掉政权?导致苏联一党制瓦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它是世界上
任何一个统一国家(尤其是象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不能不认真深思并高度重视的问题

    正确认识苏联一党制的弊端和教训
对于我们分清是非
树立信念和增强信心
积极投
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苏联  一党制  弊端  教训
※ 来源:国际关系论坛(存档) bbs07.newslist.com.cn

查看详细资料TOP

tigerbb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7:3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