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新苏黎世报》4月18日文章,原题:在阿穆尔河,就像鱼在水中
从俄罗斯边境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到中国仅一步之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那里定居、学习语言、结婚、做生意。一些人甚至加入俄罗斯籍。
张永金(音)虽也入籍,却仍保持着中国心。他看着鱼缸里的鱼,“它就是我的榜样,总是来回游动。”张尝试着鱼一样的经历,从阿穆尔河(即黑龙江)那边来到这边打拼,并在两边来回活动。两岸都是他的家。宽大的桌上电话和手机铃声一起响个不停。他左耳接听电话时嘴里说的是汉语,右耳接手机时却成了俄罗斯的尤里诺维奇·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张永金成为首批来到苏联经商的中国人之一。当时,北京和莫斯科间的关系仍保持着低温。他曾在一家养鸡场工作,“我们像牲口一样辛苦,但收入不错”。张永金在马加丹码头认识妻子玛莎。两年后,他们搬到阿穆尔河边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当时在阿穆尔河边掀起淘金热。他与一些中方合作伙伴创办公司。苏联解体后,张买了其他人的股份。1995年,作为“富人尤里”的张被捕了,公司也随后破产,他与妻子也离了婚。张从头开始,并登记了新公司,从事中俄贸易。由于俄罗斯进行改革,虽然他是俄罗斯的法律公民,但不是“俄罗斯人”,因此常受到骚扰。
从阿穆尔河的俄罗斯一边到中国那边,常常要排长龙。到达中国这边后,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看,房子都是新的。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山村。但在中国这个边境城市也不是到处都是金子。这里和俄罗斯那边一样,也有贪污现象。但至少这里的政客们希望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张说。
在一幢入口处有门卫的新楼的五层,张在阳台上眺望阿穆尔河。去年,张为母亲买了这套公寓。中产阶级情调的客厅里摆放着真皮沙发和红木家具。我问他是否愿意回去。“回中国?”张沉默了,他的目光随着一条鱼游动。▲(作者为德国历史学家索伦·乌班斯基,青木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