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
原题:中国工人薪资涨幅低于预期
工人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扬意味着中国出口奇迹的终结吗?今年不会。
2010年,中国许多省份发生大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国劳工的低成本时代正在结束。但渣打银行的调查显示,2011年的工资增幅为9%至15%,比20%至30%的预期涨幅要低,仅比2010年10%的工资增幅略高。
目前,中国人口总数的半数以上仍居住在农村,30年来的经济发展以及劳动人口的日渐老化,使能到工厂工作的年轻劳工越来越少。今年第一季度,渣打银行对87家制造业公司的调查显示,工人的工资在不断上升,但不是大幅飙升。
鉴于中国的劳动力总数超过7.9亿,仅对87家制造业公司进行调查可能涵盖面还是太小,但中国央行的家庭工资期望值调查也显示,今年的工资水平只有温和增长,增幅略低于上年同期。
中国劳工观察是调查中国出口行业工人状况的组织,该组织估计,制造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去年上涨10%,今年将增长15%。
对中国经济来说,工人工资增幅低于预期的现象,在短期内,意味着工资对通胀压力的推动作用小,出口商的成本压力也会得到缓解。但对中、长期而言,工资水平的温和上涨,对增加工人实际收入和实现中国政府让海外需求与国内需求实现再平衡的目标都起不了多大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