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人大北邮为何不能同时报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3 10:0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名成绩优秀的北京考生,如果在“一本”志愿中,依次填写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那他肯定是“犯了混”……





众所周知,我国高考采取的是集中录取制度,所有高校在集中时间内完成招生录取,录取的依据是考生的高考分数和高考志愿。决定考生能否被录取,不但要看考分,而且还考验着考生的志愿填报技巧。举例来说,在现有的录取制度下,一名成绩比较优秀的上海考生,他的一本志愿,只能依次按学校的“层次”填写,第一志愿填报复旦大学、第二志愿上海大学等等,他绝对不可能第一志愿填报复旦大学、第二志愿填报同济大学,第三志愿填报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志愿基本上是完全错误的志愿,虽然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要比复旦低20~30分,但即便他的考分最终只比复旦大学低一分,他依旧不能被同济大学录取,因为同济大学的第一志愿考生完全有可能已经录取满额,只有填写层次低于自己的学校,如上海大学,才有希望在第一志愿落空后,被上海大学录取。同样,一名成绩优秀的北京考生,如果在“一本”志愿中,依次填写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那他肯定是“犯了混”……

       这样的录取制度,导致了考生学习中的每分必争以及考试中的紧张情绪——一分之差,不但可能造成一本、二本、专科的区别,而且,也可能导致自己的志愿面目全非。同时,这样将学校方置于“强势”的录取原则,让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对学校不满、专业不满,今后多年的精力,全用在弥补高考遗憾上——本来可以上重点大学的成绩,因为“志愿填报失误”,却进入了一个普通学校,很多学生心有不甘;本希望进一个“热门”专业,却被调剂到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专业,进对了“大门”投错了“小门”,不少学生内心苦闷。

改变当前高考志愿表的“等第”填报和“先分数优先(按分数划分批次)、再志愿优先(按志愿次序录取)、再分数优先(同一志愿按分数高低录取)”录取原则为“平行”填报和录取,毫无疑问,可以放松学生每分必究的心态,也可以减少高考志愿填报的赌博心理,更有利于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选择。笔者的博客上,不少网友就曾留言,希望我呼吁实施这一制度。

但政府依旧维持着这一录取制度。政府对集中“等第”录取制度的维护,依笔者与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官员的接触和合理推测,大致坚持着三个“原则”:一是“效率”原则,这种录取制度能在很短时间中完成高考录取不说,而且能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对于高等教育资源尚不充分的我国来说,尤其“重要”;二是“权威”原则,这种录取制度,能很好地维护高考的权威,所有高校录取均利用同一依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将保证录取的“公平”以及录取考生的“质量”;三是“调控”原则,集中录取,将确保政府对高校录取的调控有效进行,将高校的招生纳入“有序”状态。

       很显然,平行志愿录取制度,“有违”以上三个原则。

首先是录取工作的效率“严重”降低,在先前的录取制度下,一个考生只能获得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被一所学校录取之后,其他学校将无法再录取,高校的录取效率由此很高,而平行志愿的根本思想,则是一名考生可以被多所学校同时录取,他拿着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作出选择。高校在这种情况下,则面临多次录取工作的可能。前文例举的上海考生,在这样的录取制度下,他可以平行填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而且有可能被三所学校同时录取,在被录取之后,他可以再在三所学校中作出选择。这显然发挥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利于考生未来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学校带来难题,一次录取满额显然是不可能的,需要再展开录取工作。

其次是高考的权威地位以及学校相对考生的强势地位受到挑战。在这样的录取制度下,高考分数的高低,虽然依旧可能是各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但是,等第志愿中的“投挡线”消失了,学生和学校的多次双向选择,会很大程度降低高考分数对录取的约束作用。另外,学生自主权的增强,会改变等第录取原则中的“强校恒强”原则,香港的大学进入大陆来录取学生,对国内高校已经沟成冲击,前几年有考生被香港大学录取,由此放弃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是明证。而值得深思的是,我国政府,如今把香港的大学也纳入了等第志愿填报名单中,以此维持着目前录取制度的“权威”。

第三,也就是政府最担心随之出现的,学校会拥有完全的自主权。政府的这种想法,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今年进行的自主招生改革中,可见一斑。这次自主招生改革,本可以尝试高校通过自主方式而不是通过高考渠道来选拔学生,但教育部对所有已经被预录取的考生提出的“必须参加高考,且一定要达到一本线”的要求,又将高校拉回到“调控”之中。本也可以让一名学生被多所学校同时录取成为可能,但所有的制度设计,最后排除了这种可能——一名考生可同时参加这两校的面试考核,同时被两校预录取(不是正式录取),但被预录取之后几天内,考生必须确认被预录取。并被告之,他们不再填写普通的高考志愿表,而填写一张单独的表,表上只能填写已经确认预录取的学校。

       让一名考生被多所学校录取,除了政府的上述“担忧”之外,还有民众的质疑,在当前整个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环境中,依据刚性的分数,集中等第录取,看来是最公平的——有批次控制线、学校投档线、学校录取线的约束,腐败的空间相对“可控”,而一旦学校和学生双向“自主”了,腐败行为可能“失控”。

       但是,如果以以上理由——配置效率低下,腐败增多等等,不推行高考改革,强化着目前这一套录取制度,那么,我们的高考路将越走越窄。事实上,实践平等录取制度,在目前不增加高考次数,不改变高考内容情况下,只需改变志愿填报方式即可——比如:以前第一批4个志愿,按顺利排列依次录取,现在平行排列,同时录取。虽然需要学生确认,学校多次反复操作(目前一些地方在高考录取中,每一批次录取结束前,针对录取额不满的学校,采取补填志愿的方法,就属于重复操作),但这比让少数学校拥有5%自主招生权,少数高校尝试面试更具实质意义。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招生透明、舆论监督,甚至在初期,沿用以高考分数为基准划分批次控制线的方式等等,来保证录取的公平。更何况,与少数学校试点自主招生相比,它的公平性与合理性,显然更胜一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6-20 09:54:0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那些学校招生有点在赌气的样子,看,谁叫你不报我们的第一志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9 12:10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