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洛阳疯狂盗墓的隐秘江湖 警察为何斗不过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0 12:3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页:洛阳盗墓魅影 第2页:公安部督办大案 第3页:“后遗症”
  洛阳盗墓魅影
  洛阳疯狂盗墓现象背后,是魔道消长的隐秘江湖;盗墓利益链条延伸所至的保护伞,则触及这个江湖的核心
  财新《新世纪》 见习记者 上官敫铭
  十三朝古都洛阳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最早的中国”。定鼎于此的百余位帝王,与其朝臣们魂归西天之后,多数埋骨于被视为千年龙脉风水宝地的邙山。


地处瀍河乡史家湾村的一座汉代古墓。盗墓者开凿了近3平方米直通墓穴的盗坑。上官敫铭 摄


  邙山,层层叠叠的墓葬,“几无卧牛之地”,也使延续至今的盗墓行为几乎演变为一个行业。以盗掘文物为主要动机的盗墓活动,在洛阳可谓风起云涌。盗墓者惯用的“洛阳铲”甚至伸向了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保护区,2010年底前后,这里的西山东坡也被盗掘。近年来洛阳盗墓现象之疯狂有增无已。仅2011年初即发生多起因盗墓引发的命案,多处古墓葬被洗劫。
  当地警察往往视盗墓案为烫手山芋。在与盗墓团伙的较量中,编织的是一个古老又新奇的隐秘江湖;盗墓利益链条延伸所至的保护伞,则触及这个江湖的核心。
  龙门石窟大案
  “现在抓的这些,其实都是干苦力的,是盗墓体系的最底层。如果继续追查下去,盗墓团伙涉及的人将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2010年11月2日拂晓。洛阳龙门山上,巡山的护林员听到柏树林悉悉索索作响。循声而去,几个人夺路而逃,黑影消失于密林之中。护林员看到,一块“石门”已被运到路边,钢索、小轮车及铁铲等作案工具被丢弃一旁。
  “龙门山又被盗墓贼挖了!”这是不到两年时间内,龙门山第二次被盗挖。在向财新《新世纪》记者回忆时,洛阳市洛龙区公安分局龙门派出所民警李志(化名)大呼庆幸,“如果再晚几分钟,石门可能就被装车运走了。”
  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余公里处,龙门峡谷被伊水从中划开。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逐渐被开凿出石窟雕刻佛像。其中,唐朝大规模营造的作品尤为著名。历经各朝代达400多年雕琢,绵延近1公里的龙门石窟由此形成。
  1982年,龙门山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划定了保护区域。在石窟雕刻中,西山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石雕典范。大佛身后西北边约800米处,是严禁游客进入的保护区域,前述被盗掘出土的石门就出自于此。
  当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将石门运至山脚的龙门石窟研究院后,向辖区内的派出所报案。“11·2”特大盗挖古墓葬案专案组由此成立。
  经洛阳市文物专家鉴定,该石门系国家一级文物——唐代“辅兽衔环”。在一块高1.5米、长1.2米、厚约30厘米的石板上,两只长角兽类各嘴衔圆环,莲花形状的高浮雕遍布四周。“辅兽衔环”石门被盗掘后,洛阳文物保护部门对现场进行了保护性挖掘。据相关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古墓系唐代墓葬,目前已挖出形似莲花宝座的地砖结构,石门之下是否有地宫及其他文物,还有待进一步开掘鉴定。
  “北京一位文物专家鉴别后,说这是他看过的最精美的石门。”李志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鉴于事件的敏感性,此案一直秘不外宣。
  作案现场遗留有矿泉水瓶、烟头等物以及作案工具。警方确定了“以物找人”的思路,以盗挖现场为中心,半径5公里的排查行动由此展开。案件的突破口,最终确定为遗留在盗挖现场的小轮车。专案组通过对该品牌轮胎销售点和附近小加工厂、建材租赁站的排查,获得关键线索。随后顺藤摸瓜,发现龙门村村民李全立、冯松卫有重大嫌疑。“11·2”案发后,两人突然不知所踪。警方决定对二人采取抓捕行动。
  2010年11月14日凌晨,李全立在回家时被捕。经审讯,李全立交代了伙同冯松卫、张俊杰、李学立等12人盗挖龙门西山古墓葬的经过。
  据“11·2”专案相关材料,2010年10月,张俊杰等人经过两次踩点,找到了一年前已被盗挖的古墓位置,确认石门仍埋在地下半米深处。10月30日,他们将石门挖出并拖离古墓葬。由于保护区砌起砖墙与外界隔绝,张俊杰等人趁黑摸到古墓葬后,将石门抬上了准备好的小轮车。十余名盗墓人分成多组,有人负责放风,有人推小轮车,其余的则将钢索绑在林间的柏树上,试图将石门一步步拖上山顶平地。
  石门太重,张俊杰等人每次只能拖出二三十米。或是遵循了盗墓行业“鸡鸣灯灭不摸金”的古训,次日拂晓时分,张等人掩藏好石门及作案工具后便悄然退去。
  如此深夜作业,凌晨撤离,11月2日,当张俊杰等盗墓人第三次拖运时,被护林员发现,弃石门逃离。
  李全立被捕后,截至2010年12月24日,警方先后在关林、伊川、汝阳及商丘等地,将犯罪嫌疑人张俊杰、冯松卫、李学立、翟国栋等11人抓捕归案。另有3人在逃。
  据专案组透露的信息,犯罪嫌疑人的相关口供资料显示,上述十余人分属三个盗墓团伙,多年来流窜于陕西和河南多个地区盗掘古墓葬。已被抓捕的犯罪嫌疑人明确供认盗挖古墓十余起,形成了一个现场盗掘、当场收购、再转手倒卖的盗墓及贩卖文物犯罪体系。
  “我们现在抓的这些,其实都是干苦力的,是盗墓体系的最底层。”李志说,“如果继续追查下去,盗墓团伙涉及的人将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盗墓风潮
  “前些年还收敛点,这几年‘工程’就没有停过。两条规矩,只要不动皇陵,不出人命,其他地方随便挖”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于12世纪,中国历史上近三分之一的皇帝埋葬于此,古谚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之说。位于洛阳市北部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邙山陵墓群,遍布着自周代以降的多朝帝王将相。


在瀍河区小李村,村口不远处一块约400亩的土地上,百余个盗洞散布田间。上官敫铭 摄


  中国自古有厚葬之风,盗墓亦成为延续千年的行业。据“11·2”专案组相关民警介绍,张俊杰、李全立等盗挖古墓犯罪嫌疑人虽出身农家,却长年以盗墓为营生。盗墓面临着严厉的法律制裁威慑,据《刑法》规定,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或者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并伴随罚金、没收财产等处罚。
  然而,由于利益驱使,盗墓及倒卖文物等行为在洛阳从未绝迹。据洛阳市公安局原刑警支队党委委员、2002年“12·10”专案(此案为公安部督办的打击洛阳市盗掘、倒卖、走私文物犯罪集团专案——编者注)具体负责人张建岳向财新《新世纪》记者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物收藏风潮兴起,盗墓现象死灰复燃。
  警方在打击盗墓及倒卖文物的同时,内部人与盗墓者勾结亦不乏其例。1994年,原洛龙区公安分局缉私队队长郭勇就因此被处以极刑。2002年,在公安部支持下,洛阳警方成立了打击盗墓及倒卖文物团伙的“12·10”专案组。但严厉打击之下,盗墓者还是将“洛阳铲”探向了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园区。
  “11·2”特大盗挖古墓葬案仅是近年来洛阳市盗挖古墓案之冰山一角。洛阳警界一名民警向财新《新世纪》记者坦承,如今盗墓已呈猖獗之势。
  2011年1月13日,一群盗墓者在洛阳宜阳县盗墓时,墓坑发生坍塌,三人当场毙命于古墓穴。
  2011年1月16日,九名盗墓者在洛阳孟津县平乐镇左寨沟村盗挖一汉代古墓。当天深夜,村民被盗墓者掏土的咚咚声惊醒后报警。直到警车逼近时,盗墓人才开始逃窜。有三名盗墓者坠入不远处的深沟,造成一死两伤。
  2011年2月14日夜,洛阳邙山镇发生命案,五名盗墓者因分赃不均发生口角,一人被当场杀死。
  除了因盗墓引发的命案,一些盗墓者索性放弃了“鸡鸣不摸金”的行规,明目张胆于白天盗掘古墓。
  在瀍河区小李村,村口不远处一块约400亩的土地上,百余个盗洞散布田间。这里原是马坡村的一部分,享誉海内外的“洛阳铲”正是发源于此。清末民初,马坡村村民李鸭子首创的半圆筒形铁铲,后来成为最著名的盗墓工具。
  据附近的村民称,前述地块已被征收,将用于厂房建设。盗挖古墓的人大白天便在该地块挖掘。一般情况下,白天盗掘古墓要在青纱帐掩护之下,如今,这块暂时“无主”的土地,则成了盗墓人公开“探宝”之地。除了烟头和手套等物,古人的遗骨也散落于盗洞周边。
  一位专业人士判断称,从破碎的瓦罐瓷片及遗落的铜币可知,这些墓葬多是汉墓和唐墓。从盗洞顶部向墓室探视墓葬规格断定,应多属平民墓葬。
  达官贵人的墓葬也难逃盗墓者之手。在瀍河乡史家湾村的一宗土地上,兀立着一块近百立方米的土堆,据村民介绍,这是一座汉代古墓。古墓方圆百米,“洛阳铲”打探的地洞密布其间,在坟冢墓碑朝向处,盗墓者开凿了近3平方米直通墓穴的盗坑。这块土地被一家企业征用多年,但闲置至今,盗墓者在此探洞也无人过问。
  不但挖掘古墓,明目张胆抢文物的现象也不鲜见。2009年4月12日夜间,距白马寺东北方向约4公里处,位于孟津县平乐镇金村的金龙寺,一伙人将多位寺院管理人员控制后,将一尊北魏时期的石佛抢走。如今,该尊石佛仍不知所踪。
  “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了。”前述供职于洛阳警界的李志说,警察甚至也管不住。而洛阳盗墓界的老鬼(化名)则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前些年还收敛点,这几年‘工程’(指盗挖古墓)就没有停止过。两条规矩,只要不动皇陵,不出人命,其他地方随便挖。”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克伟)
分享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9 01:50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