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程远有话就说:请好心的黄奇帆市长暂且息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8 17:0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远有话就说:
  近来,媒体上流传着一则故事:两会期间,重庆市长黄奇帆“捶桌子”“怒斥”汽车企业:“到处布局,同时开工”,“都在往500万辆走,都昏了头了”,在他旁边就座的是国资委主任王勇。分析认为,黄市长所“怒斥”的汽车企业,是地处重庆市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长安隶属中国兵装总公司,不是重庆市属企业,黄市长可能特意说给王主任听的,但不便指名道姓。近年来,长安集团确实“四处”投资,在南京、景德镇、哈尔滨、深圳、北京、合肥,以及最近的重庆、昆明等地,均有不小的投资项目,媒体对此已多有评论。
  同一消息还称,今年1月24日,黄市长曾高调出席长安汽车鱼嘴千亿汽车城奠基仪式,据称这个“汽车城”占地1万亩,约合6.67平方公里,无疑是个大手笔。
  孤立看上述两个事件,都很平常:市长批评企业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样的事情不是每天都在发生吗?何况黄市长还没有点名。再说地方长官出席企业活动,如今也是“司空见惯”,有的地方还常常是“四大班子”领导一同出席。但若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似乎就有点“别有用心”了,给人的感觉是,黄市长“怒斥”的只是企业到其他“四处”投资,而对在他治下的地盘投资,不仅不反对,而且是大力支持的,高调出席表示的就是一种态度。
  长安这么“四处”扩张,自然是很有风险的,但企业的哪种经营活动没有风险呢?就说汽车产能过剩问题,是最近20多年政府部门和专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时不时就要提溜出来论一论,但企业总是听不进去。
  回顾最近二十多年,中国汽车的确不止一次出现过产能过剩问题,但是由于市场潜力很大,加之增长速度很快,过剩的产能总是很快就被市场消化了,似乎还没有出现过企业完全因产能过剩而被拖垮的案例。反倒是发生的几次“市场井喷”,不少企业因产能不足,生产不出车子卖,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挣不到手,让企业感到无限的痛苦与悲哀。就象民间传说中“狼来了”的故事,企业对产能过剩的警告,总是不以为然。
  现在,从上到下,从国内到国外,无论咨询机构还是企业,都对中国未来汽车市场总体看好,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增长期,只是增长速度会有所降低。对未来的市场规模,最保守的看法也在4000万辆以上,美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利斯科特甚至给出了7500万辆的“天文数据”。既然中国汽车市场有如此巨大的发展空间,依照现在的1800万辆规模,不仅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大大不足的问题,如果谁率先把规模做上去,谁就有可能抢到市场先机。所以对产能过剩的警告,企业总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纵观人们对未来市场乐观的理由,理论依据都是“千人平均汽车保有量”。的确,不用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是达到120辆的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也还没有达到一半。中国人口众多,需求多元化,仅要填平这个差距,我们还有几千万辆的市场空间,这的确能够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汽车给人类带来的方便、效率与舒适,自然会引发人们对汽车的无限追求;就中国而言,购买力也已不是问题,仅就这两个条件,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拓展,几乎是无限的,即使全球汽车生产能力都供应中国,也许勉强能够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中国企业加紧扩充产能,实在堪称是明智之举。
  然而,我们在看到汽车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汽车给人类带来的麻烦:道路拥堵、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已经成为紧紧困扰全世界的共同难题,而中国尤甚,因为中国地大物不博,人多资源少。如果新的清洁能源研发近期能够突破,那么能源与环保问题可以解决,但国土面积还是有限,增加那么多的汽车,往哪里摆?在什么地方开?至少在汽车本身发生革命以前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像通用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EN-V概念车,仅供一人单独驾乘,占用空间很小,依靠电子技术识别,进行转向和避让,甚至可以短暂离开地面。可是这样的汽车,失缺了舒适与驾驶的乐趣,只有代步功能,能够为今天贪得无厌的人类所接受吗?所以,汽车传统技术突破之前,中国汽车发展的空间实在、实在是很有限,很有限的。
  不过,还是要请黄市长不必为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焦虑,中国汽车界有句流行语,叫“计划赶不上变化”。最近30年来,中国汽车业所做的无数规划与计划,包括十分严肃的“五年规划”,“十年规划”,可曾有照章实现过?不是偏于超前,就是偏于保守,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汽车企业,应变能力实在是太超强了。以我近30年来的观察,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于“说了不做,做了不说”,每家企业,在每件事情上都有两种预案,也就是两手准备,以应对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所谓“四处投资”的企业又何止长安一家?但他们大多只是“撒豆成兵”,抢占山头,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以求主动,一旦要掏出真金白银的时候,他们还是很谨慎的,是会量力而行的。最了解市场的是企业,最了解企业的是企业自己,政府部门的判断往往是不够准确的,还是请好心的黄奇帆市长暂且息怒吧。(作者系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程远)
相关链接:
链接标记程远——透视中国汽车业规模化:多少是水分?
链接标记汽车业仍是"规模挂帅" "转变发展方式"更似一句口号
链接标记程远:2011车市调整成必然 自主品牌面临形势严峻
链接标记程远车评:这次中国汽车市场的调整期真的来了
链接标记程远:汽车发展要节制 产能过剩不是“伪命题”
链接标记车市疯狂增长损害消费者利益 不利产业健康发展
链接标记汽车产销增速依旧不低 市场无需刺激
  (注:本文为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或“来源:中国经济网”。)
链接标记
链接标记更多《程远有话就说》专栏文章,请点击进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1 22:3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