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大学2002-2005年传播学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1 13:1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考试科目:传播理论</B><BR>2002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R><BR>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4分)<BR>1、人际传播<BR>2、“5W”模式<BR>3、枪弹论<BR>4、议程设置<BR>5、新闻价值<BR>6、遵从性心理<BR>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BR>1、新闻信息与一般信息相比,具有什么特征?<BR>2、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对新闻的本源是如何认识的?<BR>3、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什么?<BR>4、符号系统中信号与象征符号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BR>5、试述“沉默的螺旋”的主要观点。<BR>6、画出并解释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BR>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BR>1、请用传播学理论解释“对牛弹琴”的荒唐之处。<BR>2、请用传播学理论解释《皇帝的新装》中大家心里明知,却纷纷夸奖“新装”的美丽。<BR>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BR>1、试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贡献。<BR>2、如何理解和评价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BR><BR>2003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R>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32分)<BR>1、中介因素<BR>2、大众传播<BR>3、社会雷达<BR>4、“电视人”与“容器人”<BR>5、反馈<BR>6、“知沟”<BR>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BR>8、新闻自由<BR>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BR>1、信息与讯息的区别。<BR>2、大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BR>3、新闻的时间性、时新性与时宜性的关系。<BR>4、试述社会责任理论。<BR>5、新媒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BR>6、试述“培养分析”的主要观点<BR>7、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BR>8、画出并解释“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BR>三、分析题(每题9分,共18分)<BR>1、请用传播学理论解释“众口铄金”的原理。<BR>2、请用传播学理论解释“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原理。<BR><BR>四、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16分,共52分)<BR>1、综合分析全球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全球信息化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BR>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引导舆论并实施舆论监督。<BR>3、对比分析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方法和观点。<BR><BR>2004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R>一、术语解释(每题8分,共48分)<BR>1、内容分析<BR>2、“地位授予”<BR>3、“媒介即讯息”<BR>4、信号与象征符<BR>5、新闻真实性原则<BR>6、《麦克布莱德报告》<BR>二、论述题(1、2题每题15分,3、4题每题16分,共62分)<BR>1、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西方传播学。<BR>2、从“5W”模式到循环互动模式、再到社会系统模式,传播学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BR>3、传播学视野中的“三贴近”。<BR>4、如何看待我国大众传播界出现的“广电集团”现象?<BR>三、解析题(40分)<BR>用传播学理论解析央视从单一频道到多个频道的传播格局演进。<BR><BR><B>考试科目:新闻传播实务</B><BR>2002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R>一、术语解释(每题3分,共21分)<BR>1、倒金字塔结构<BR>2、延缓兴趣结构<BR>3、社会新闻<BR>4、复活报道<BR>5、春秋笔法<BR>6、编辑方针<BR>7、标题新闻<BR>二、简答及论述(第6题9分,其余各题5分,共34分,必要时请继续联系具体案例简要分析)<BR>1、何谓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产生的背景是什么?<BR>2、当今的报道十分注重“新闻地方化”原则,请问,什么是“新闻地方化”?它体现了新闻价值的哪一方面?<BR>3、在传播活动中,编辑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R>4、如何理解“题文相符”的含义?<BR>5、与报纸新闻相比,电视新闻的优势是什么?<BR>6、记者能否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发议论?如不能,可通过什么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倾向?<BR>三、综合实作(45分)<BR>根据所给的材料,改写一篇报刊用新闻报道;根据所写的报道,写一篇报刊用新闻评论。<BR>具体要求如下:1、新闻报道在300字左右,有完整规范的体例,制作标题;2、新闻评论在800字左右,评论体例为短评或专栏文章。(文章略)<BR><BR>2003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R>一、 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32分)<BR>1、显著性<BR>2、报道角度<BR>3、文牍语言<BR>4、新闻导语<BR>5、时务体<BR>6、编辑意识<BR>7、版面设计<BR>8、隐性采访<BR>二、简答及论述(第8题11分,其余各题6分,共53分)<BR>1、何谓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包括哪几方面内涵?、<BR>2、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访经验之一是“与采访对象相识在采访之前”,请问:这个经验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在采访之前做到这一点?<BR>3、选稿有哪些基本标准?<BR>4、图片配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BR>5、什么是光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BR>6、什么是“独家新闻”?试述独家新闻的特征和分类<BR>7、比较论述报纸新闻与电视新闻的各自优势。<BR>8、什么叫新闻失实?下列这段报道是否有失实之处?如果有,请指出具体句子、说明其造成失实的原因并提出避免类似失实的方法。<BR>“一阵阵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子上,敌人的机枪仍在嘶叫,他从嫉妒的疼痛中醒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黄继光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后面坑道里的参谋长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目前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黄继光一跃扑上了敌人的枪眼。”(新华社朝鲜战地报道《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BR>三、综合实作(65分)<BR>根据所给的材料,改写一篇报刊用新闻报道;根据所写的报道,写一篇报刊用新闻评论。<BR>具体要求如下:1、新闻报道在300字左右,有完整规范的体例,制作标题;2、新闻评论在800字左右,评论体例为短评或专栏文章。(文章略)<BR><BR>2004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R>一、术语解释(每题3分,共30分)<BR>1、时新性<BR>2、隐性采访<BR>3、人物专访<BR>4、亲社会内容<BR>5、首席文字<BR>6、新闻策划<BR>7、专栏<BR>8、交叉蒙太奇<BR>9、记录片<BR>10、散射光<BR>二、简答及论述(每题10分,共50分)<BR>1、何谓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产生的背景是什么?<BR>2、当今的报道十分注重“新闻地方化”原则,请问什么是“新闻地方化”?它体现了新闻价值的哪一方面?<BR>3、在新闻业务中,编辑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R>4、记者能否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发议论?为什么?可通过什么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倾向?<BR>5、镜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BR>三、新闻业务综合实作(70分)<BR>1、根据所给的材料,拟订一份报道提纲和采访提纲。(100字左右,15分)<BR>2、根据报道提纲,写一则报刊用的消息。(300字左右,25分)<BR>3、根据所写的新闻报道,写一则各媒体通用的新闻专栏评论。(1000字左右,30分)(文章略)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16:21 | 只看该作者
<B>云南大学200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传播学)<BR>考试科目:传播理论</B><BR><BR>一、简答解析(第1题10分,2、3、4题各20分,共70分)<BR>1、麻醉功能<BR>2、请简介“发展传播学”与“知沟”的概念,并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BR>3、请简介“两极传播”与“创新扩散”的概念,并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BR>4、请用相关传播学理论阐释新闻媒介引导舆论的功能。<BR><BR>二、论述(每题40分,每题1000字以内)<BR>1、请论述传播思想从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移的学术过程。<BR>2、请用传播学理论对下面这篇报道进行分析、解释和评判。<BR>12月1日,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ITV)面向全国推出《都市剧场》、《七彩戏剧》、《法治天地》和《魅力音乐》共6个全新的付费电视频道。至此,SITV向全国有线数字付费电视用户输送的频道数已经达到11个,成为播出频道数量最多的付费频道开办机构。<BR>据悉,SITV今年10月又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12个全国性付费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内容涵盖生活娱乐、竞技体育、影视剧集等。除了这次推出的6个频道之外,不久后,全国第一个专业情景剧频道——《欢笑剧场》,第一个定位于中老年观众的专业频道——《金色频道》和以赛事转播及竞技体育节目为主的《劲爆体育》等3个频道也将与观众见面。<BR>据SITV相关负责人介绍,12月1日开播的6个频道均具有很强个性化及专业化特点。其中,《都市剧场》频道每天精选大量都市题材影视剧集,采取4集首播、8集联播的方式,周末则有“两天看完一部剧,精彩剧集不错过”的特别编排,这将给都市人提供巨大的休闲空间;《生活时尚》频道立足追求卓越品质、享受悠闲生活的时尚人群,每天独家挑选国际时尚界最具声誉的FaGuoFASHION TV 3个半小时美丽、前卫的时尚电视素材,与世界潮流同步;《极速汽车》频道立足赛车和汽车文化类节目;《七彩戏剧》频道则面对戏迷观众,让他们不出家门、过足戏瘾,不仅有传统戏剧,而且中青年观众喜爱的话剧也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法治天地》频道则通过多角度案件剖析,用可看性、知识性强的节目、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传播和普及法律知识;《魅力音乐》频道也与国外知名音乐频道合作,为年轻一代提供大容量前卫、流行的音乐节目和资讯。<BR>SITV常务副总经理高悦在谈到这些专业化频道的开播时说:“SITV这次新推出的频道,既保持了原有24小时全天候大容量、大密度的编播方式,同时更注重全国市场目标受众的不同特点,集成适合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和不同爱好电视观众收看的各类专业频道。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划以彩票信息为特色的《幸福彩》频道和以高清电视节目为特色的《新视觉》频道。”<BR>据了解,自从今年9月9日SITV全国性付费电视运营平台开通以来,全国各地的数字付费电视用户中已有70‰在收看的付费频道。这批新频道的播出,又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BR><B><BR>云南大学200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传播学)<BR>考试科目:新闻传播实务</B><BR><BR>一、术语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BR>1、新闻价值<BR>2、黄色新闻<BR>3、新闻策划<BR>4、民生新闻<BR>5、交叉采访<BR>6、镜头化描写<BR><BR>二、简述题(第1和2题每题10分,第3题20分,共40分)<BR>1、为什么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这一定义不足以界定新闻?为什么要在这一定义加入“有影响”的这一限定,从而形成新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最近发生的有影响的事实报道”。何谓“有影响”,“影响”的对象指什么?<BR>2、大众化报纸和严肃报纸对新闻的处理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简要陈述其各自的特点<BR>3、联系新闻报道案例,阐述现代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准则及其操作规范。<BR><BR>三、实务操作题(第1题30分,第2题20分,第3题30分,共80分)<BR>1、应用所学过的新闻知识评析下面这篇新闻稿(30分)<BR>购买盗版人数居高不下 国民版权意识亟待加强<BR>**社**12月12日电(记者***)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国民购买盗版出版物的比例居高不下,从1998年至2003年一直保持在43%至76%左右,其态势之严重令人忧虑。<BR>根据这次调查,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盗版购买率达56.6%,农村居民盗版购买率达42.3%,与1998年相比,城市居民的盗版购买率基本持平,但农村居民中购买过盗版的人数比例不断增加。<BR>调查表明,盗版音像制品是人们的主要购买对象,其次是盗版图书,盗版教材教辅和计算机软件。而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可随时买到想买的出版物是人们选择盗版出版物的主要原因。<BR>调查还显示,我国国民购买出版物的渠道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新华书店,在购买图书上还以的比例保持一定优势,而将近一半的人从街头报摊购买书报杂志,至于音像制品几乎大多数是从街头小贩或小店中购买的。当然,这些街头小摊贩大多销售的是盗版制品。<BR>2、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要求你对盗版相关的问题采写一篇报道,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报道角度?先结实什么是报道角度,再叙述你觉得可行的角度以及这样的角度所体现的新闻价值。(20分)<BR>3、就盗版问题,写一篇500字以内的短评(30分)。 <BR>
3#
发表于 2006-10-3 14:24:08 | 只看该作者
有劳了,亲爱的:)
4#
发表于 2011-9-15 21:08: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12:52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