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费“开门红”争夺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8 16:5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记者从各保险公司公布的业务数据中发现,今年以来,广东寿险市场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月,实现保费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5%。保险市场排位差距继续拉大,中国人寿市场份额今年1月达到39.6%,同比增长0.5%,继续占据市场主导的地位;平安的市场份额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人寿太平洋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继续下降到20.6%,同比下降1.4%。在平安寿险以往最为骄傲的个险新单期交上,国寿实现了同比42%的高速增长,份额达到47.8%,领先平安12.3%,平安则同比负增长。排名第三到第五位的分别是新华、太保和人保寿险,泰康则屈居第六。
  今年1月其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到20.6%,同比降1.4%
  市场排位差距仍继续拉大
  据数据显示,在市场竞争上,目前占据市场第一梯队依然是中国人寿,市场份额达40%,第二梯队中的平安市场份额达21%,第三梯队的是新华、太保和人保寿险,且相互间的市场份额差距在不断缩小,而各梯队间的差距则进一步拉大。
  从总保费收入方面来看,中国人寿今年1月实现保费收入467682.49万元,同比增长5.37%,平安寿险保费收入为244058.13万元,同比增长为-2.34%。除平安寿险外,泰康人寿、太平洋安泰人寿、国华人寿等14家寿险公司保费亦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局面。
  某大型保险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保费收入下滑与统计口径的不同有一定关系,按照《新会计准则》政策,投连险、万能险大部分保费不计入保费收入,如果此前投连险、万能险销售比例较高,则保费规模在《新会计准则》政策下受到一定冲击。
  据了解,自《新会计准则》去年执行以来,保险市场的格局随之发生了变化,国寿自2000年以来一直坚持以分红险产品为主,符合国际寿险发展的大方向,成为《新会计准则》的最大受益者,市场份额逐步加大。而其他寿险公司则纷纷调整了产品策略,以应对市场份额的下跌。
  平安银保保费规模负增长
  上述人士表示,今年保费收入下滑还与银保新政有关,保险公司保费开门红一般通过银保渠道来实现,他坦言,去年银保新政出台后,对银保市场的负面影响已有所体现。
  根据去年11月银监会下发的通知,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每个银行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合作,再加上五大银行均已有自己控股的保险公司,银行在代理保险业务时往往偏袒与自己有股权关系的保险公司,“与银行不存在股权关系的保险公司,选择合作的对象只能转向中小银行。”某合资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记者从广东总保费数据中发现,今年1月,平安寿险等多家保险公司银保保费出现不同程度负增长,而人保寿险、友邦保险及太平洋寿险银保保费增速较快,增速分别为80.10%、48.94%、39.04%。从市场份额来看,银保市场份额前五名依次是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平安寿险。
  市场人士分析,平安银保保费负增长与银保新政及银行员工由于揽储压力因而无力销售保险有一定关系。而寿险探花之位对于太保寿险来说意义不同,为维持市场份额,太保寿险银保保费高速扩张已是不得已之举,从广东总保费来看,太保寿险银保保费总规模已被新华保险超越,同时人保寿险紧逼其后,市场人士预计太保寿险银保扩张还将持续。
  份额逐步下跌平安“抓狂”
  在这场“开门红”保费的争夺战中,与中小险企策略不同,上市保险公司由于面临3月底年报公布的市场压力,对一季度“开门红”的业绩更为关注。
  记者从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三家上市寿险公司近几年的年报和中报中发现,中国人寿在3年前就逐步开始调整产品的结构,在其他公司突击万能险、投连险的时候仍然坚持分红险,并逐步从趸交转型到期交,从短期期交转型到长期期交,经过1年多舍弃市场份额的调整,目前已呈现出市场竞争的优势。
  而中国平安则不堪市场份额的逐步下跌,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产品策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趸交产品销售计划,趸交产品一直是中国平安几年前抨击竞争对手的重要落脚点,何以现在开历史倒退车自己主动销售起来?
  记者对此做了调查,主要原因还是市场压力,今年开年以来,平安在全国各地的业务发展明显落后于时间进度。内部人士指出,“去年平安保险刚经历了管理层的重大调整,公司内部尚未完全理顺关系,这个时候业务发展又不理想,加上年报公布的时间临近,需要给投资者和市场一份漂亮的成绩表,唯有剑走偏锋。”
  这次平安的短期突出销售趸交产品,据悉在全国要一个月内销售54亿元的分红险,其中广东平安要销售6个亿。记者走访了几家中资保险公司,各公司对平安的产品策略都不愿评论,仅表示会按照既定的策略和计划执行,不会特别采取应对措施。某外资公司高层则向记者表示,“期交产品是寿险业的发展方向,保监会近年一直要求各保险公司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发展长期期交产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趸交产品,特别是业内大公司在个险营销团队中做趸交,不是太合适。”
  对于平安吃“回头草”的营销策略,广东保监局相关人士则表示会对此加强关注,希望各保险公司在关注市场竞争时,更要对广大消费者负责。该人士同时提醒消费者,买分红保险应重在适合自己的保障需求,而非红利。
  旁边报道
  分红险继续“一险独大”
  纵观2011年的寿险市场,分红险继续呈现出“一险独大”的状况,除了《新会计准则》的政策引导作用,更多的是因为分红险能满足客户在人身保险领域的保险保障和储蓄理财需求。分红险已经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各寿险公司的分红险新产品更是扎堆面世,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竞争局面。从广东寿险市场来看,分红险保费收入占整体保费收入的89%。
  在今年开门红期间,各大保险公司都力推分红险,中国保险市场产品结构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大型保险公司一般决定着产品的导向。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曾向媒体表示,对中国人寿这只寿险业航母来说,稳定发展压倒一切,公司业务经营不能大起大落。中国人寿10年来一直力推分红保险,引导了整体市场向有分红收益、又有较高保障的分红类保险产品倾斜,从最初的投连险、万能险与分红险分庭抗争,到现在分红险已成为中国保险产品的中流砥柱。
  同时,分红保险的发展也变相提升了保险业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通过对分红保险类产品的规划和创新,整个行业的投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一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水平,已经在金融市场上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谢伟)
分享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7 20:34 , Processed in 0.500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