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宝兰委员:满文申遗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9 14:4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民进会员贾宝兰委员:
满文申遗刻不容缓
满文在清代作为国书在文牍中与汉文并用,到辛亥革命前一直被使用。满文从清代创制、到推广使用,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然而,据专家统计,全国范围内,今天能够说满语的还有些人,但能够看的很少,能写的就更少了。
清朝留下来的大量满文文献涉及清朝内政、外交诸多方面,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但能够整理的人很少。满文作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柳晓森)
吉林延边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金硕仁代表:
保护民族文化的土壤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作为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为了保护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完善了州、县两级普查体系,并组织延边民间文艺家协会、延边朝鲜族民俗学会等组织参与普查、发掘和保护。
更好地保护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这些遗产生成和存在的村落、节日、民俗活动、生活习俗等等。
(本报记者 刘文波)
内蒙古乌兰察布广播电台贾建慧代表:
保护“非遗”重在传承
“东路二人台”是广泛流传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的地方剧种,2007年10月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乌兰察布二人台实验剧团被命名为非遗保护单位。但他们的物质条件很艰苦,比这更令人忧虑的是,这项流传久远的剧种现在濒临失传。
保护“非遗”重在传承,呼吁国家加大对于“非遗”人才的保护。 推荐微博 张春贤 民生建议回复 蔡奇 胡坚 林炎志全部收听 相关专题:  



独家 对话 建言 热案 人物 语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15:4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