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监会开查房贷隐性捆绑销售等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 10:4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您在我行有存款吗?购买了理财产品吗?或是认购过基金吗?”来到某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杨小姐首先迎来的是贷款专员这一通连珠炮般的问题。在杨小姐连连摇头之后,贷款专员面露难色:“那从您的资质来看,您申请贷款优惠应该没有可能。”

  目前,像这样以“优质客户”身份换取贷款优惠利率或优先贷款权的现象并不少见。不过这一做法有可能即将被监管部门叫停。昨日,银监会发文明确要求,严厉查处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中出现的捆绑销售、乱收费、虚假承诺等违规行为。

  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政策法规的要求,审慎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经营,切实做好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工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监管部门人士表示,商业银行向贷款申请人推销产品或揽储的做法涉嫌“捆绑销售”。如果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明确要求申请者购买银行产品或是有揽储行为,便是赤裸裸的“打包”捆绑销售。但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多家银行都不会将此类要求明确向贷款客户提出,而是作为一项“隐性指标”来考量,这也为监管部门界定“捆绑销售”行为增加了难度。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各家银行要求的“客户资质”包含多个方面。首先,客户在该行的个人资产总额当然是一项“硬性指标”,此外客户认购的理财产品、基金等额度也很重要,再有就是客户在该行办理的信用卡额度及信用记录状况。这位人士表示,银行对大客户优先放款或给予一定优惠也在情理之中,但也有部分银行将发放房贷变成了揽储或推销产品的大好时机。本报记者 沈衍琪

  专家支招

  口头优惠写进合同免风险

  针对近期部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出现的客户投诉等问题,昨日,银监会发文表示,银监会对此高度关注,已要求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从维护自身声誉、严格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真对待客户反映的问题和意见,积极与客户沟通协商,妥善解决客户投诉问题。协商解决不了的,应通过合适的法律途径解决。

  据报道,随着近期利率上调和银行紧缩信贷的双重影响,部分贷款人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在利率优惠方面存在争议。来自亿房网的一份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表示曾遇到过贷款利率“被上调”的问题,而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则表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会选择放弃购房。

  “春节之前银行的信贷专员和我说好了可以给9折利率,但是过年之后我从老家回来,利率优惠就取消了。”最近正在筹款买房的杨小姐表示。据了解,在出现争议的贷款合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银行与客户的“口头协议”。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贷款人在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对待,不要轻易相信口头承诺和约定。凡是口头承诺和约定,一定要以书面形式落实在合同里,以免增加贷款人的风险系数。凡是贷款双方签订了贷款合同的,承诺和约定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执行。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盛岚)
分享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2 01:2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