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渝川:权力不能全面介入公民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1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两条新闻,放在一块儿看,很值得琢磨。
  2月20日的《长江日报》报道,为遏制十分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湖北省九三学社近日提交提案,建议出台对超出合理范畴的食物消费征税等政策,提倡餐饮机构出售食物论克、论块、论个计量。
  新一期《半月谈》杂志关注了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农民因来往“人情债”过重而返贫的现象。报道提到,该省舒兰市政府在农村采用标语、广播等形式,宣传“DIZHI人情风,倡导新乡风”,还在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普通农户婚丧嫁娶要向理事会报告,获批后按准许规格简办。
  笔者注意到,无论湖北省九三学社提的建议,还是吉林舒兰市采取的举措,都突出强调对公职人员(村镇干部)消费、操办人情礼的约束。这当然是希望通过模范带头作用,推动移风易俗——政策制定者有这样的意识,也算有所进步。
  但这些真能约束“公家人”、当家人奢侈浪费或操办敛财吗?拿操办活动说,近几十年来,国内各级各地纪检部门不但每逢节庆发警示,还不时组织抽查督查,却不能取得预期效果。道理很简单,问题出在权力运行与监督制约机制上。这个问题不解决,只纠正公职人员的做法,就会引发更离谱的“变通”,譬如多年前要求干部下乡,接待标准不得超过“四菜一汤”,结果端出了用脸盆盛的甲鱼汤……
  而对超出合理范畴的食物征税、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等建议和做法,就不能不说是公权力对民众生活和市场体系的过度介入了。
  什么叫超出合理范畴的食物?每人食量不同,还受心情好坏影响,如何界定和测量?按该建议的思路,今后政府得向各餐馆和每个家庭加派计量员,再加设收费员;为从源头上杜绝食物购买的浪费,还得将所有消费者的信息、家庭情况联网,在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每个摊位设置记录员——这分明是拉动就业的建议嘛!?
  同样,吉林舒兰市在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这个理事会变相掌控着审批权,权力得不到约束和监督,又涉及具体利益,必然催生寻租现象。难道到时再往各村理事会派驻纪检组?
  如前述,纠正食物浪费、人情债泛滥,涉及移风易俗,也关系民众生活质量。但政府不应事无巨细予以包揽,而应发挥恰当、正当的作用。比如:政府同行业组织通过对食品各行业计量标准的修订,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推动食品企业节约经营;政府官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借媒体加强宣传引导;还可以推动各级政府财政预决算的全面翔实公开,遏制公款消费和公款送礼。但绝不能贪图方便,让权力之手延伸到公民的餐桌上,要求人们只能吃多少、请客请什么人。
(责任编辑:姜炯)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09:4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