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志强:立体建筑节能环保 将为中国筑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8 11:2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要:12月10日,第十二届CIHAF中国住交会在深圳举行。在住交会的论坛上,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表示,我国目前整体的建筑密度还很低。在政府不主动肩负节能环保任务时,开发商正在推动政府前进。同时,他明确表态支持冯仑提出的立体城市概念,认为立体城市可以真正的为中国建筑“筑梦”。
 
我国整体的建筑密度还很低
  一说到房地产就认为房地产商都把土地用光了,所以在中国出现了地少人多的矛盾,甚至于菜价涨了也说开发商把菜地占了,粮价涨了也是开发商把粮田占了。其实开发商每年在占用的农耕土地中只占1.5%,剩余的98.5%都是别人占了,比如说道路、交通或者是退耕还林等等,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在美国大家认为土地最宽松的国家里,纽约的城市化建筑密度是最高的、人口密度是最高的,包括纽约、芝加哥等等,一平方公里有很多的建筑、很多的人口。中国人口土地本来就稀缺,为什么我们的人口密度极低呢?到现在人口密度最高的是石家庄,大概每平方公里只有四千人,像大家认为最堵的城市上海只有两千多人,而北京连一千二百人都不到。北京的建筑密度是多少呢?城市核心建城区1270平方公里,而我们的建筑连1.1都不到,非常少,加上周边北京的容积率大概只有0.57,连0.6都不到。
开发商正在推动政府节能环保
  为什么中国人又去浪费非常稀缺的资源?这就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因为我们秦砖汉瓦,当我们只有秦砖汉瓦作为建筑的时候,我们没有先进的技术,我们没有办法把它立起来。因此开发商中间经常讨论,一个是讨论我们的节能环保问题,一个是讨论城市建筑的问题。其实在国外节能环保不是开发商干的事,应该是政府和建筑商干的事。我们有日本的朋友在这里,他们说提出一个建筑要求,怎么建设是政府、是设计师的事。但今天我们变成了开发商自我的一种努力,是开发商拼命想办法推动政府用最集约化的土地进行立体城市建设,比如冯仑先生一直讨论如何在一平方公里内建设立体化的城市。
  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到现场来支持和帮助冯仑先生做这样立体城市的宣传,很重要的是表明我们的态度,作为开发商我们努力从节能环保以及土地资源的重新利用上下功夫,这些研究成果没有一分钱是政府花的,但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希望在今天社会中面临的各种矛盾中找到突破口,即使政府不去做,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替政府找到一条更好的中国之路。所以我们看到是房地产协会、商会、团体在不断推动节能环保问题、土地资源再利用问题,拼命地想从现有的土地资源中找到一个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价格之间的矛盾,使得带有无数民怨的认为高房价都是开发商干的坏事能得到一个好的解释。其实,我们的政府在土地集约化中得到的利益是最大的。
立体城市将为中国建筑“筑梦”
  立体城市除了要在资源、环保各方面解决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我们把就业、消费、生活融为一体的概念,其中包括了我们的刘永好可能要在楼上养猪,台湾的朋友在楼里除了种农业以外还要养海鲜,已经在做养海参、养大虾等各种建议。所有人集中起来讨论的是我们能不能把国外人没有实现的梦想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移植到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很多建筑师比如说刚才的原田先生日本因为城市的破落无法实现立体城市的梦想。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能不能移植到中国实现这样一个梦想?
今天的“筑梦”,我们只能把它停留在设计、规划、研究和各种项目综合的过程的探讨中,但很快冯仑先生告诉我们要把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让她生孩子。今天我们预祝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冯仑先生的梦能变成现实,能在中国创造一个奇迹,也让我们的坎昆会议形成一个典范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让世界上所有人关注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创造一个过去人们只敢想而不敢做的奇迹。虽然今天还是梦,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还需要再继续坚持一两年的时间,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


《风马牛: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当当网订购专线 卓越网订购专线
欢迎访问“风马牛集中营”www.fengmaniu.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05:2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