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食品权重挪移几许CPI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7 14:0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官方的CPI权重数据,CPI预测是雾里看花;权重调整不改通胀2011年前高后低
  (记者 王晶)2011年1月起,国家统计局采用新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调查方案,涉及对比基期、权数构成、调查网点和代表规格品的调整。
  国家统计局2月15公布了上述消息,并公布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交通银行了根据新方案调查的2011年1月CPI。数据显示,2011年1月,CPI同比涨幅为4.9%。
  该数据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此前一些分析人士预计CPI将创下近两年新高,多数分析师的预测值集中于5.2%-5.4%。
  按照新的CPI调查方案,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中,食品类的比重降低2.21个百分点,居住类提高4.22个百分点,其他六大类的权重均略微下调。
  一位统计系统资深人士介绍称,CPI可以通过八大类商品和服务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得出。不过,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CPI八大类的权重,分析人士只能通过估算权重预测CPI。该资深人士指出,这种估算不一定准确。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CPI权重调整,尤其是调低了涨幅较高的食品价格权重,拉低了CPI0.2个百分点,根据旧的权重测算,1月CPI同比涨幅应为5.1%。
  但是,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结果却显示,按旧权数计算的1月CPI同比涨幅为4.918%,比新权数计算同比涨幅降低0.024个百分点。环比涨幅为1.070%,比用新权数计算的环比涨幅1.021%提高了0.04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还利用2011年新权重和2010年已发布的CPI八大类价格指数,对2010年各月的环比和同比价格总指数分别测算,结果也与已发布的价格总指数基本一致,误差较小。
  CPI基期调整
  按惯例,新方案还对CPI基期作出调整。这是自2001年以来,国家统计局第二次更换CPI基期。
  上述统计系统资深人士介绍说,自2001年起,中国计算CPI的方法是用链式指数计算定基指数。具体而言,是将CPI的基期固定在某一年。比如以2000年为基期,就将2000年平均价格定为100。2001年1月价格除以2000年平均价格,得出2001年1月的价格指数。以后每个月都跟上月比,上个月都和基期价格有个比值,然后连乘起来,得到的价格指数可以计算同比和环比。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徐强对财新记者说,更换CPI基期,是为了更方便比较,时间越久,规格品价格变化越大。按照国际惯例,很多国家每年更新一次CPI基期。中国每五年更新一次。
  国家统计局解释称,选择逢0逢5年度作为计算CPI的对比基期,目的是为了与中国“五年规划”保持相同周期,便于数据分析与使用。
  其他变动
  除了权重和基期调整,国家统计局还增加了调查网点1.3万个,包括百货店、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消费单位6.3万个。
  规格品方面,新方案也指出,选中调查CPI的市县根据当地居民消费水平、习惯,更新部分代表规格品更新。
  徐强分析称,由于可比性和代表性难以同时兼顾,各地的规格品不完全一样。比如,北方羽绒服消费较多,但是,南方消费却较少。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庞晓林曾撰文,中国CPI调查汇总分三步走。首先,市县统计部门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按照统一的统计标准、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要求,结合当地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计算本市县的CPI。
  其次,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对辖区内市县统计部门计算的CPI数据进行审核确认后,按人口和消费水平加权汇总计算本省(区、市)的CPI。
  最后,国家统计局对各省(区、市)计算的CPI数据进行审核确认后,按人口和消费水平加权汇总计算全国的CPI。
  权重调整影响
  美银美林证券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认为,权重调整对CPI影响不大。他认为,1月CPI同比涨幅远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食品涨幅预测较高,因为1月最后一周临近春节,食品价格涨幅可能较大,市场对食品类平均预测涨幅在12%左右,而实际数据为10.3%。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还指出,非食品价格涨势放缓,在新权重下,也拉低了总体CPI。据中金测算,1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升0.2%,延续了过去几个月逐渐放缓的趋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认为,权重调整难以改变CPI中期发展趋势,统计调整不改变基本面对通胀影响,并维持全年CPI“前高后低”,下半年可能平缓回落的判断。他认为,对通胀压力的判断主要基于食品、非食品中的居住、医疗保健等主要类别自身的发展趋势,权重调整不会影响到具体类别的变化趋势。
  陆挺认为,对未来通胀的判断目前关注国内旱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变动,“如果不出现更大的风险,暂时不下调对通胀的预期。”■
(责任编辑:克伟)
财新网
324粉丝
关注
财经要闻
1092粉丝
关注转发到微博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14:1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