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佩奇的使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5 16:5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谁”有时候比“我的业务是什么”更重要。
  历时10年的由施密特、佩奇和布林组成的谷歌“三驾马车”,今年出现了变化。谷歌创始人佩奇将于今年4月接任施密特、出任谷歌CEO一职,全面负责谷歌的产品和技术战略及日常运营。
  我相信,产业趋势与竞争环境变化是这次谷歌CEO调整的主要原因,虽然谷歌业绩仍稳步增长,但这家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感受到严峻挑战。因为在潜移默化之中,互联网世界的中心正在慢慢从搜索引擎向社交网络转移。
  比如,虽然2010年Facebook全球广告收入已经超过了18亿美元,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流量和用户停留时间这两个互联网企业的关键指标,Facebook已经超过了谷歌。
  与此同时,已经有2.4万名员工和超过293亿美元营收的谷歌已经变成了彻底的大公司,但其过于聚焦的业务──占据收入90%的搜索广告,某种程度上也锁定了其注意力、资源和企业基因,让其在其他新方向上的创新一直屡战屡败。比如谷歌巨资购买Youtube后,视频广告领域却被后来居上的HULU超越;尽管在微博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都推出过自己的产品,但谷歌根本没有形成对Twitter和Facebook的有效威胁。
  10年前的谷歌作为一个“少年企业”,在挑战成年公司的时候,需要老成与睿智,但是10年后的谷歌却开始“被中年、被挑战”,激QING和偏执显然必须被唤醒。
  我一直觉得,施密特过去在谷歌是个至关重要的“监护人”角色──是他确保了在商业上“未成年”的两个创始小伙子不至于太过随性而把公司带到沟里。佩奇和布林是两个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的创始人,而施密特最大的贡献就是帮他们落实了改变世界的方法──就像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明确了这家公司的业务是什么。
  他完善了一个基于搜索引擎的广告商业模式、创造了一个日趋活跃的Android移动终端生态系统、构建了一个全世界最优秀技术人才聚集的“研究院”,进而让这两个年轻人真的改变了世界。
  但有时候,你又不得不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在特写镜头中,施密特驾驭着了一辆精致、绚丽的“法拉利”,并在公路上从众多宝马、奔驰中脱颖而出极速前进,但是当镜头拉成更大的广角后,你发现路边的田野上,一辆辆“敞篷吉普”却正在尘土狼烟中“走切线路径”直奔目的地。
  施密特一直坚持认为谷歌最大的威胁来自微软的搜索引擎必应,一直不认为Facebook等互联网新锐会对谷歌形成重大威胁,这种基于现有业务的战略判断必然会影响公司的行为、节奏和决心。
  接任CEO的佩奇要让谷歌成为一家拥有初创公司的灵敏、灵魂、激QING和速度的大公司。但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跳出原有的基因和思维,暂时忘记“我的业务是什么”,而去回忆“我是谁?”──回忆起那两个创始人“用技术改变世界”的初衷,进而跟上这个新的时代。这,就是佩奇的使命。
  实际上,对于很多创始人来说,他们的使命就在于不让企业因太熟悉“我的业务是什么”而忘了“我是谁”。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永葆青春。
(责任编辑:田瑛)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1 13:5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