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观胡锦涛主席在华盛顿谈贸易和安全
丹·艾肯森 加图研究所贸易部副主任
这个星期中国胡锦涛主席将在华盛顿与奥巴马总统进行讨论。讨论的议程中包括在太平洋的两边各种各样的经济和安全性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风险日益增大。
美中关系的摩擦不是新鲜事,但是在过去18个月里面摩擦加剧了。关于关系日益紧张的其中一个解释是某些媒体专家和政府决策人员是通过有色三棱镜来考察与迅速上升的中国的关系。当美国面对缓慢的经济增长、高失业率和巨额债务(许多是欠中国的),而中国在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后继续保持高增长,自然让美国人更加焦虑,也改变了对两国关系的认知。
本来两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界限分明,互相尊重,可是如今这种界限模糊了,并且经济摩擦现在越来越可能造成我们地缘政治的差异。太多的美国人论文撰述中国长时间以美国为代价而实现了经济繁荣,并且说中国现在发出了的信号表明中国迫切要求咄咄逼人的美国改变以往政策。
虽然现在时髦的看法是中国成为美国制造业离岸基地,美国用巨额抵押债务交换了大量有问题的中国产品,但是事实上双边贸易关系给两个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尽管如此,美国人还是更可能倾向关注各种摩擦。当然,美国有些关于中国贸易和经济政策的抱怨是合理的,值得花力气来解决(比如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但是有些不满却是假的或者说不成立的,因为所抱怨的事情事实是要么中国没有违反协议要么美国自己也同样违背协定。
当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大幅度提升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中国政府十分反感,报之以汇率到底要升多少的反问?这样的回答自然让美国的媒体和美国政客很生气,从而使中美关系变得紧张。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它的政府和美国一样,其政策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我们应该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了解美国和中国政府所追求的政策永远不会是相同的,因而美国和中国政策永远不会是珠联璧合的。强调和发展共同点、最大程度减小差异是美中外交和政治手段的精华,这些战术必须继续贯穿在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
虽然美国对华政策作些调整不见得是个坏事,但一个更加咄咄逼人的美国政策却是多余和没必要的。即便地缘政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美国对华政策也应该继续保持不变,因为一个事实是全球化意味着相互依赖,相互依赖就要求彼此合作,而不是互相冲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