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铸铅行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9 14:3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铸铅行动
目录
行动介绍
军力对比
战争结果
行动原因
行动过程
1. 第一阶段
2. 第二阶段
3. 第三阶段
战争结束
大事记
行动介绍
军力对比
战争结果
行动原因
行动过程
1. 第一阶段
2. 第二阶段
3. 第三阶段
战争结束
大事记
展开
编辑本段行动介绍
  2008年12月26日——2009年1月18日(18日停火,21日以军撤军完毕)
??
以色列对加沙出手
交战双方:哈马斯 以色列
编辑本段军力对比
  以军 17.6万人 后备役44.5万 3400辆坦克 6650辆装甲运兵车 756门大炮
  345架F-15/16 45架阿帕奇直升机 15艘战斗舰 3艘海豚艇
  哈马斯 1.4万人 包括1000名哈马斯精英,2000名“圣战战士”和民兵
  1000枚火箭弹
编辑本段战争结果
  损失:造成至少1414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5500人受伤。还有近700名哈马斯成员,以军仅损失一个班
编辑本段行动原因
  由于以色列并没有按照协议中规定的,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导致了哈马斯不愿意延长停火协议的期限。2008年12月26日,以色列以哈马斯不愿意延长停火协议的期限,袭击以色列领土为由,对加沙发动武装侵略。
编辑本段行动过程
第一阶段
  2008年12月26日,以色列空军数十架战机在4分钟内,向加沙的100个目标投掷了上百吨炸弹,造成至少270死700伤,其中多数是哈马斯的警察和武装人员,当然也有无辜平民。这次代号“铸铅”的军事行动堪称典型的“闪电战”,一扫两年前黎以战争期间以军的“窝囊”形象,重现其作战迅猛的特点。
  与2006年黎以战争的匆忙决策不同,“铸铅”行动的决策长达两年。据以色列《国土报》
??
行动范围:哈马斯控制下的加沙地区
2008年12月27日披露,早在2007年初,以色列政治决策层和国防部就开始策划针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但因为当时以色列与叙利亚关系持续紧张,加上以色列空军正为空袭叙利亚“核设施”全力备战,对哈马斯的打击行动被推迟了。2008年11月18日,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国防部长巴拉克在特拉维夫市中心的国防军司令部内碰头,原则上同意实施“铸铅”行动,并由后者在行动计划上签字。直到此时,两人仍没有将“铸铅”计划交给内阁批准,只向外长利夫尼一人做了秘密通报。2008年12月24日,以色列召开内阁会议。在对外发布的新闻公报中,提及加沙局势的只有一行字。然而事实上,内阁花了整整5个小时讨论“铸铅”行动的细节。一位参加会议的内阁部长表示:“那是一份极其详细的作战方案……显然吸取了两年前黎以战争的教训。讨论结束后,所有内阁成员都投票支持这次行动,把开战的时间交由总理、国防部长和外长决定。”稍后,利夫尼飞往开罗并紧急约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向其透露了将对哈马斯实施打击的情报。2008年12月25日早晨,国防部长巴拉克与军方要员再次会面。他告诉众人,几个小时前,奥尔默特、利夫尼和他本人正式决定:次日空袭哈马斯!
  “铸铅行动”吸取了黎以战争情报准备不充分的教训,在开战前做了细致的情报搜集。据知情人士透露,6个月前,国防部长巴拉克就命令以色列所有情报机构全力搜集哈马斯各种目标的情报,制定“目标数据库”。哈马斯的重要设施以及加沙地带的道路、桥梁和电力设施等,均被纳入其中。这些情报上报后,由国防部南方司令部和总参谋部作战处核实编成,然后下达给各作战单位。因为情报准备充分,所以2008年12月26日以色列空军发动空袭时,仅用4分钟时间就摧毁了100个目标,造成大量哈马斯武装人员伤亡。据以色列军方2008年12月27日通报,当天的袭击目标如下:位于特尔-扎塔尔的哈马斯武装总部以及训练营;位于加沙城的“巴勒斯坦囚犯塔”(目前是哈马斯的行动中心兼武器库);哈马斯警察学校;位于加沙中部和南部的训练营;哈马斯总理哈尼亚的办公室;加沙北部的“卡桑旅”指挥部。
  突如其来的袭击造成哈马斯加沙警察部队司令和特警部队司令双双死亡,令哈马斯在加沙的指挥系统完全瘫痪。
  “铸铅行动”的另一个招数,就是对哈马斯实施战略欺骗。
  作为“障眼法”,以总理办公室直到2008年12月24日晚还向外界散布消息说,国防部长巴拉克决定“继续外交努力”,同意开放加沙通道,并批准大约80辆运送药品、食物和燃料的卡车在26日进入加沙。这一说法遭到了猛烈抨击,但巴拉克装出“无奈”的样子,哈马斯也因此失去了警惕。 此外,以总理办公室还放出话来,称将在12月27日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加沙局势,军方则安排大批官兵回家休假,从而进一步麻痹了哈马斯的情报人员。事后,以色列国防部的一位高官得意地说:“欺骗行动非常成功,12月23日哈马斯还担心会遭空袭,于是让各指挥部人员分散隐蔽;但当他们得知我们‘准备开内阁会议’时,便让所有人员回归岗位,结果被打了个正着。”
  有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这一举动意在与哈马斯签订一个新的和平协议,但这一协议要比12月19日中止的停火协议更为具体。但以色列仍要面临的问题是:以色列对其敌手的威慑力已经削弱,因此以色列在考虑阻止哈马斯袭击、保障人民安全的同时,也要考虑通过炫耀武力修复自己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尽管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曾表示支持以色列,但以色列并不是十分放心,此次行动无疑也是在考验美国新政府对其的支持程度。奥巴马在今年7月竞选海外之行访问以色列时曾表示:“如果有人在夜里用火箭弹袭击我的家,威胁我两个女儿的安全,我会尽全力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也希望以色列能这样(保护自己的家园)。”目前来看,以色列的行动实际上得到了布什政府的默许。布什政府虽敦促以色列避免在空袭中造成平民伤亡,但并未呼吁以方停止空袭。而奥巴马能否坚持他在7月的表态,则是以色列此次行动所要知道的一个答案。
  以军的地面攻势势如破竹,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行动目标明确 每一支突入加沙地带的以军部队都携有一份目标清单,清楚地标明恐怖分子的隐身地点,比如说弹药库和可能的地道入口。一旦发现上述目标,部队将立即进行摧毁。与此同时,他们还按名单逮捕哈马斯武装人员,以便获得更及时的情报。
  2、空袭效果显著 在以色列军方持续数天的空中打击和地面进攻中,哈马斯武装组织的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哈马斯高层连向军队下达作战命令都面临困难,无法组织人员进行有效防御。这也是哈马斯武装人员伤亡数量不多的原因。
  3、武器差距巨大 哈马斯的武器装备既原始落后,又数量有限。目前,哈马斯没有坦克、飞机和武装直升机,步兵轻武器勉强够用,重火器和压制火力寥寥无几。以色列陆军则是重炮、重型坦克、重装步兵战车,而且以军有具有便捷的战场通讯系统。两者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
第二阶段
  以军当地时间2009年1月3日晚间8时30分左右展开了对加沙地带的地面攻势。 
  作为地面进攻开始的前兆,以军2009年1月3日晚突然开始对加沙地带进行炮击。加沙地带北部拜特拉希亚的居民说,以军坦克和其他军用车辆进入加沙地带北部时,他们可以清楚地听到以色列坦克和装甲车辆发出的轰鸣声。在加沙城内的目击者说,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城东部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交火,空中有以军发射的照明弹。
  在以军地面部队进入加沙地带的同时,以军战机又向加沙地带的目标实施了空袭,造成2人死亡。同时,以海军严密封锁了加沙地带附近的海域。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随后发表的一份声明说,隶属于哈马斯的卡桑旅和其他派别的武装人员在加沙地带北部和东部与以军展开激烈交火,并称打死了数名以军士兵。对此以军方面没有立即予以证实。
  这份声明说,“由于巴方顽强抵抗,以军在地面的推进十分缓慢”。来自加沙医院的消息称,有9名巴方武装人员在交火中受伤。
  以军方面的声明称,“铸铅行动”第二阶段已经开始,目标是捣毁哈马斯的“恐怖主义”机构,占领哈马斯武装人员用来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的区域,从而大大减少巴武装人员向以发射火箭弹的数量。
  同时,以军发言人强调,行动意在给哈马斯沉重打击,增强以军的威慑力,保证以南部地区安全。他说,参与行动的部队数量众多,包括步兵、坦克部队、工程部队、炮兵、情报机构以及空军和海军等。
第三阶段
  以军通过空投传单和电话留言警告加沙地带居民,以军的军事行动将会升级。其中一个随机电话留言说,行动的“第三阶段”即将开始,并警告他们“最好远离哈马斯成员,应当听从以色列军方的命令”。以军传单还说,以军将把军事行动扩大到人口稠密地区,进一步打击武器库。这表明以军打算进一步向加沙各城镇和难民营推进。以军已开始将预备役士兵派往加沙,参加在那里进行的军事行动。这是以军采取行动以来,首次将预备役士兵派往加沙。以媒体普遍认为,这是行动进入第三阶段的“强烈信号”,以军可能对加沙城人口稠密区域发动攻击。
编辑本段战争结束
  2009年1月18日凌晨2时,以色列军队开始在加沙地带实施单边停火。当天晚些时候,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各武装派别与以色列停火一周,并要求以色列在这一周内从加沙地带撤军。持续燃烧22天的加沙战火终于暂告一个段落。
  以军对加沙城已形成包围并分割控制了3个城区,随时可以发动旨在全面攻占加沙城的行动。面对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掌控军事主动权的以色列选择现在停火,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①开战目标部分实现。以军对加沙发动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军事打击目的有两个,一是严厉惩罚哈马斯,摧毁它的基础设施,削弱甚至铲除它继续向以南部发射火箭弹的能力;二是在加沙边界地区建立新的机制,防止哈马斯走私武器。22天来,以战机不断轰炸加沙,将哈马斯总部、训练营、武器库、地下指挥和控制中心等许多机构夷为平地,并对一些人员实施“定点清除”。以过渡政府总理奥尔默特说,以军已经取得所有既定目标。
  ②全面强攻后果难料。以军已重击哈马斯有生力量,哈马斯的生存和活动空间被大大挤压,但无法将其彻底消灭。眼下,哈马斯主力退缩加沙城内,以军若展开短兵相接的巷战,伤亡人数可能上升,代价太大国内民众无法接受;若使用重型武器打击哈马斯,则势必造成更多无辜平民伤亡。而保持并加强对加沙城和哈马斯的军事压力,又以停火促谈判,或许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迫使哈马斯签下一份“城下之盟”。
  ③ 有效缓解国际压力。“铸铅行动”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战火使加沙成了灾难之地,人道主义危机加剧。国际社会在积极调停的同时,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火。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了1860号决议。随着战争延续,一些国家宣布中断或冻结与以关系。以方单边停火,可以看作是对国际社会日益高涨的停火呼声的回应,既可缓解自身面临的巨大压力,也为各方进一步展开外交斡旋留下较大余地。
  ④ 不让奥巴马“难堪”。以色列内阁官员称,以色列不想让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就职时“难堪”,以色列希望能与美国加强合作,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打击伊斯兰极端恐怖分子。此外,以色列也会履行利夫尼外长与美国国务卿赖斯不久前签署的“理解备忘录”,双方共同预防哈马斯向加沙地区走私武器。
编辑本段大事记
  2008年
  12月27日,以国防军以阻止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火箭弹袭击为由,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空袭。
  2009年
  1月1日,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尼扎尔•拉扬遭空袭身亡。
  1月3日,以军地面部队攻入加沙,拉开军事攻势第二阶段序幕。
  1月4日,以军行动造成巴勒斯坦死亡人数超过500人,受伤人数超过3000人。
  1月5日,以色列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拒绝欧洲联盟发出的立即停火的呼吁。
  1月6日,以色列军队攻击了3所联合国开办的学校,造成48人死亡。
  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60号决议,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火,要求以军完全撤离加沙。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均未对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作出积极回应。
  1月14日,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1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4700多人受伤。
  1月16日,哈马斯方面提出停火一年,以换取以色列方面撤军并结束对加沙的封锁。
  1月17日,以色列内阁投票决定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2时(北京时间18日8时)开始实施单方面停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7 16: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