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港媒:歼20首飞 宣示大国战略行动自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8 09:4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评社北京1月17日电/人民网发表徐勇凌文章,四代机(按俄军标准为第五代——编者注)飞了,盖茨来了。后者曾宣称中国四代机的首飞最早也得2020年以后。2011年1月11日,在美国防部长盖茨访问北京期间,中国的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成功首飞,这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充满巧合的舞台剧脚本。

  然而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毕竟不是舞台剧,为这这场巧合所做的一切解释在我看来起不到什么效果,信者自信之,解释也无用。但真正懂得航空工程与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重要的不是偶然事件本身,重要的是如何透过中国新一代战机的亮相,解读背后的战略话语。

  2011年新年伊始,我们看到了一场“狂欢”,当国产四代战机的图片出现在网络上,民众很快从开始的将信将疑,转化为一场更加热烈的“旭日狂欢”,而1月11日的“歼20”首飞,更是把这场“狂欢”的热度点燃到了极限。在国人“狂欢”的同时美国人及时地表达了他们的关切,盖茨的疑问得到了中国官方的明确答覆。与此同时,一种声音也开始蔓延:这场“狂欢”值得吗?会不会因此引起战略对手的反弹。这种忧虑似乎不无道理,问题是你的行动已经做出,对手是否反弹并不会顾及你的情绪,借用时下热门的一句话“让子弹飞吧!”我们只需做我们应该做的。如果我们的国民连表达情绪的自由都没有了,我们在世界大平台上的国家话语还有谁来倾听!在我看来,“歼20”的首飞所表达的不仅是一种国家话语,它宣示的是大国战略的“行动自由”。

  “行动自由”是西方战略理论中秘而不宣的高级理念,我们从他们的文本中读到的是所谓的“威慑”、“灵活反应”、“全球打击”,然而,只要我们解读西方人的战争文本,“行动自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幽灵。

  让我们看看西方大国是如何挤压他们所遏制对手的“行动自由”的吧:在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掀起了一场对所谓南联盟人道主义灾难的集体谴责;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国人制造了所谓伊拉克人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真实谎言”;在东亚,美国人用“舆论轰炸”将朝鲜描写成邪恶国家。

  “限制行动自由”战略其实就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版,美国人娴熟地运用这种战略技巧,达到了绝妙的效果。俄罗斯人尽管国力衰败,但始终不忘显示他们的行动自由,在科索沃战争期间,俄罗斯人出其不意地赶在西方人之前空降科索沃的普里什蒂机场。以上案例是战场层面对“行动自由”遏制。其实这种“行动自由”博弈不是冷战的新鲜产物,一战结束后的1921年,西方大国经过一番激烈的口水战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着名的《华盛顿条约》,企图用限制装备“行动自由”的方法,来维持来之不易的和平。但是美国和日本恰恰是用了条约的漏洞,分别发展了庞大的航母力量,由此演绎了太平洋战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惨烈的航母战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1: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