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 和衷共济 共创繁荣——专访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
问:2010年亚洲形势倍受关注。您如何评价一来的亚洲形势?
答: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背景下,亚洲经济政治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总的看,谋和平、维稳定、求合作、促发展是亚洲形势的主流,亚洲正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生机与希望的地区。
我想强调的是,相互尊重、睦邻友好、求同存异、和谐相处,依然是亚洲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排除各种干扰,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仍然是绝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中国、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引领世界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亚洲国家间人文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入,不同文明和文化在对话交流中取长补短、交融互鉴。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呈现出各种机制优势互补、协调并进的良好局面。亚洲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当然,亚洲形势也有复杂严峻的一面。亚洲国家仍面临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紧迫任务。亚洲面临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多,热点问题时有起伏,部分国家政局持续波动,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坚信,只要亚洲国家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方向,顺应变革、开放、包容的时代潮流,坚持走适合各自国情发展道路,坚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就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
问:2010年,中国在促进同亚洲国家关系全面发展、增进睦邻友好与政治互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过去一年,中国同亚洲国家的关系总体呈现良好态势,同各国双边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在这一年里,我们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实现了高层互访和交流,中国主要国家领导人出席多个重要地区多边会议,这些高层交往与外长互访超过130起,其中包括胡锦涛主席赴韩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赴日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吴邦国委员长访问柬埔寨、印尼和泰国;温Jiabao总理访问韩国、日本、蒙古、缅甸、印度和巴基斯坦,赴越南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习近平副主席访问孟加拉国、老挝和新加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访问印度、朝鲜等。来华出席上海会、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相关活动的亚洲国家政要近60位。巴基斯坦和东帝汶总统、柬埔寨和泰国总理年内2次访华,印尼总统、副总统及28位内阁部长访华,充分体现出这些国家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高度重视。
中国同亚洲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中柬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印建立国家领导人定期互访和外长年度互访机制,中巴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和外长对话机制。此外,中国领导人还利用出席20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亚欧会议和东亚领导人会议等多边场合同亚洲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看法,增进了政治互信,促进了友好合作。
总的看,中国与亚洲邻国高层交往更加密切、利益交融更加广泛、民间友好更加深厚,我们之间的传统友谊、睦邻互信、互利合作和世代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问: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您认为中国同亚洲国家的合作在拉动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基础并不牢固,进程并不均衡,经济恢复仍有很大不确定性。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同亚洲国家一起,弘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加强团结协作,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实现亚洲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并使亚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同亚洲国家经贸往来更加活跃。2010年,中国继续保持为亚洲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1至11月,中国与亚洲国家贸易额达79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6%。中国同亚洲国家进口4465亿美元,同比增长41.1%。中国对亚洲国家贸易逆差达955亿美元。据中方统计,2010年中国同东盟贸易额达29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5%,跃升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朝鲜、蒙古、日本、韩国、越南、印尼、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同日本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同韩国贸易额超过2070亿美元,同印度贸易额约620亿美元,中国已是蒙古、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的最大出口市场。
中国对亚洲国家投资持续增长。亚洲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2010年1至11月,中国对亚洲国家非金融类投资金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对东盟投资17.5亿美元,对东盟投资存量高达113亿美元,成为东盟第四大投资来源地。中国已成为朝鲜、蒙古、缅甸、柬埔寨等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地。
中国同亚洲国家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使双方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显著提高,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中日韩三国确立了2012年完成三国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的目标。中国还同其它东亚国家积极推进东亚自贸区建设,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同亚洲国家财金合作日益深化。2010年,中国与新加坡签订价值1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与亚洲国家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已达5100亿人民币。中国与越南、缅甸等国签订自主选择的双边货币结算协议。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和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正式建成1200亿美元的区域外汇储备库和7亿美元的区域信用担保和投资基金。
中国对亚洲国家的援助继续增加。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灾,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2.47亿美元救灾援助。印尼发生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泰国发生全国性水灾、柬埔寨发生严重踩踏事件后,中国分别向印尼提供约1350万元人民币现汇援助,向泰国提供1000万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柬埔寨提供53万美元现汇援助。中国还向巴基斯坦、孟加拉、柬埔寨、老挝等欠发达国家提供优惠贷款,积极参与巴基斯坦灾后重建,阿富汗、斯里兰卡战后重建。此外,中国还致力于同本地区国家推动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不断推动与亚洲邻国的互利合作与利益交融。
问: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理相邻,文化相近,请问在促进同亚洲国家社会人文交流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果?
答:2010年,中国与亚洲国家人文交流活跃,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内容更加丰富。中国同印度、印尼、越南、缅甸等邻国分别以“友好年”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热烈庆祝双方建交。中国还同有关国家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中菲、中泰建交35周年和中新建交20周年庆祝活动,有力增进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中印两国在对方国家互办“中国节”和“印度节”,共举行了两百多场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我们在印尼举行了中国绘画展、伊斯兰文化展演并派航天员和远望号测量船访问印尼,在当地引发一股“中国文化热”和“航天热”。我们在广西举办了由中越两国32000名青年参与的大联欢活动,加深了两国青年人情谊。
中国同亚洲国家人员往来人数再创新高。2010年,我国仅同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之间人员往来人数就达到2541.82万人次,同比增长17.2%。在中国内地公民出境十大目的地中,亚洲国家成为除港澳地区外的首选。我国成为越南、蒙古等国最大游客来源国。来华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外国游客中,韩国和日本人数位居前两名。
中国同亚洲国家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我们在泰国、新加坡新建“中国文化中心”,继续举办“欢乐春节”、“中泰一家亲”、“亚洲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
中国重视与亚洲国家新闻媒体和智库、非政府组织间交流与合作。2010年,我们主办了第二届中国-东盟新闻部长会议、第二届中韩媒体高层论坛等活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在印尼、东帝汶等国新设站点。中日举办“北京-东京论坛”、启动700名中国媒体和社科工作者访日工作,召开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首次会议。中印尼举办了两届战略伙伴关系研讨会,为双边关系发展献计献策。
1 上一页 相关阅读:
2011.01.16
2011.01.15
2011.01.15
2011.01.15
2011.01.14
2011.01.14
2011.0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