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屈原“手中握有杀人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7 09:3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屈原·杀人刀·毛**》,作者为张曦娜。文章摘编如下:

  车子从岳阳市到了汨罗区,我们开始在乡间路上颠颠簸簸,一路走过泥泞路、石子路,途中虽然数度经过汩罗江,但一心一意想要寻访的屈子祠,却一直在云深不知处。

  没到过屈子祠的出租车司机,服务精神还算可嘉,在没有明确路标的情形下,一路停车问路,七拐八弯下,终于到了屈子祠坐落的屈子祠镇。小小的屈子祠镇,街道不长,沿着小路走去,拐过窄窄的山弯,来到汨罗江下游的玉笥山。

  我们坚持一游的屈子祠就坐落在汩罗江边的玉笥山麓,相传屈原就在汨罗江畔与玉笥山度过了晚来时光。从岳阳市到屈子祠镇不过八九十公里,可这一路寻觅,却教我们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

  玉笥山一点也不高,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山岗。但居高临下,举目远眺,但见江水悠悠,古树森森,四周环境十分清幽静谧。而漫山翠绿中,那碧瓦红墙朱檐古建筑即是屈子祠。

  屈子祠大门面对着汨罗江,传说山下就是屈原怀沙投江的地方。屈子祠是屈原投江后,乡人立祠以祀。期间经过历代修缮,眼前的屈子祠是清朝乾隆年间于1754年重建的。

  砖木结构的屈子祠分前、中、后三进,正中“屈子祠”三个大字写来苍劲有力。古祠虽然留下岁月的痕迹,看来有些许老旧,但仍然称得上古朴肃穆。

  我们是当天惟一到访的游客,深秋的季节里,冷冽的空气中,感觉益发清冷。由正门入中殿,可见一幅巨幅雕屏,上面刻着司马迁《史记》之《屈原列传》,雕屏上方还悬着“光争日月”巨匾。读着雕屏上的《屈原列传》,读到了这一段:“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走过屈子祠过道,只见墙上镶嵌着的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当视线落在毛**的七绝《屈原》时,瞬间一阵不安,诗中写道: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我一字一句读着诗,反复想着“手中握有杀人刀”这几个字。这短短七个字,简单明了,看在眼里,感觉却如此惊人。

  据说毛**生前十分推崇屈原,但喻指屈原或其作品手握杀人刀却委实叫人难以信服。毛**就以这样的方式赞赏楚地爱国诗人屈原吗?

  当年读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至今印象深刻。这是个忧愤国事的诗人,以诗记载着自己坎坷的一生,对国运与自家悲怆命运的感伤与牢骚。屈原性格耿介不阿,在昏庸的楚怀王面前同样正直敢言。但忠言逆耳,在遭受奸佞小人的毁谤与排挤下,渐渐为楚怀王所疏远,最后甚至被楚怀王逐出郢都,从此流放天涯。《离骚》正是屈原作于被楚怀王放逐之后。

  想起《离骚》,想着“离骚”与“杀人刀”,这是何等不同,何其有别的意象。将两者相提并论,益发教人为之触目惊心。

  固执如我,旅途上偶尔还是会想起屈原及其“杀人刀”,也总是意难平。回家后,一天夜里无端又再想起,心血来潮下,走进书房将《楚辞》翻了出来,灯下再读《离骚》,怎么读都是一首充满了忧愁的长诗。读着屈原从其家世出身、政治理想谈到一生中的挫折苦闷,以及流放后的去国神游,上下求索。

  在我读来,《离骚》字字句句尽是孤独、悲怆与幽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众皆竞进以贪婪”,诗末,他无限感叹说:“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离骚》是抒情而有热情的,也因为其如大河奔流的激QING,读来震撼人心。将写《离骚》的忧国诗人喻为“手中握有杀人刀”,百思不解下,还真叫人觉得,政治人物的思维真够诡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1:42 , Processed in 0.6718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