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学生辩称逃票系野外探险被指刺痛公众的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7 11:4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18名驴友滥用“探险”之名的“伪探险”,以一名年轻民警的生命为代价,深深刺痛了公众的心。作为名牌大学的学子,他们本该是这个时代最有常识、最富科学精神的一个群体,但为何他们的表现却显得如此低智化和轻浮化?
  本报特约评论员 吴龙贵
  12月12日,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通过网上拼团的方式,组团前往黄山未开发区域探险时迷路,经当地部门全力搜救后安全脱险,但黄山风景区公安局的民警张宁海在营救行动中不幸坠崖遇难。14日,有获救的驴友承认,的确没有买门票。
  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一起草率鲁莽的探险活动,人们很难不为这场本该避免的悲剧而扼腕叹息。如果说对于这起意外,人们无奈大于谴责的话,那么事后获救大学生表现冷漠,以及试图利用媒体进行危机公关等种种举动,所表现出的道德缺失和露骨的功利性,则近似于在挑战人性底线了。
  围绕道德而展开的舆论争议使事件持续发酵。一名获救驴友也表示,“虽然这次没有买票,但我们不是为了逃票,而是寻求一种探险的刺激。”——“寻求一种探险的刺激”,其实既是对“逃票”这一不光彩行为的辩护,也是获救大学生错误行为的根源。
  探险,是对未知领域的一种探索活动,人类由此开拓了生存空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次的驴友户外探险到底为了什么?他们又希冀从中得到什么呢?仅凭着对“野黄山”感兴趣,就网上拼团自主报名,毫无组织性,也没有起码的准备,更谈不上经验,一大队人马便向“黄山最险峻,本地人也很少走”的未开发区域走去,或者寻求惊险刺激,或者为获得一种别人没有的经历,不惜践踏规则和常识,他们的所为其实与探险无关。
  探险史上最经典的案例是,两名登山家在成功登顶之后,遇到雪崩下山受阻,一人割断绳索坠亡,另一人被永远风干在半山之中。这告诉我们,探险是勇敢者的游戏,更是智慧的竞技。低估大自然的力量,仅凭一点幼稚的爱好,便茫然地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这既是自己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更是对探险精神的严重误解和亵渎。这18名驴友滥用“探险”之名的“伪探险”,以一名年轻民警的生命为代价,深深刺痛了公众的心。
  这起悲剧留给人们另一个值得思索的命题是:作为名牌大学的学子,他们本该是这个时代最有常识、最富科学精神的一个群体,但为何他们的表现却显得如此低智化和轻浮化?他们敢于跨越无人区域,为何不能保有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他人的尊重? 相关阅读:
2010.12.17
2010.12.17
2010.12.16
2010.12.16
2010.12.16
2010.12.1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9 03: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