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恍如隔世:广东南雄深山内 惊现明代神秘古堡[4P]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6:3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起中世纪古堡,人们或许会想起欧洲那一座座神秘的尖顶建筑。但在粤北南雄最偏远的百顺镇,近日也发现了一座被重重大山深“锁”的明代古堡。
  这座神秘的古堡带着古代中原士族的贵族风格,寂寞地屹立于群山深处,既曾抵御过盗匪勐兽的洗劫,也曾庇护数代中原后裔,历经630年风雨沧桑依旧巍然不倒。

  古堡之内机关重重

  “城堡名叫黄屋城,顾名思义,是黄姓人家居住的地方。里面机关重重,没有城堡居民带路,进去后就难以出来。”在土生土长的城堡人——百顺小学黄校长的带领下深入古堡。
  站在城堡的东门极目四眺,宏伟的城墙向山边延伸,一眼望不到边。高达9米多的城墙分为两部分,下部由质量上乘、手工精细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则是清一色的规整厚实的青砖砌成。城墙厚从70至170厘米不等。“原来每扇城门都有2套门,1套是木门,1套是铁门。铁门厚6厘米,木门厚10厘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黄校长说。
  


  老人从深巷走来,让人恍如隔世。
  


  古堡正门。
  


  群山环绕的古堡。

  


  南雄发现一座完好明代古城堡,占地万米的“世外桃源”曾为中原士族南迁避敌之所。

  风格独特的防御堡垒

  黄屋城其实是一座庞大坚固的防御性建筑。如遇敌情,城门一关便固若金汤,居民们可在巨堡中生产生活数月无忧。高大的城墙每隔3米左右就设有一个枪炮眼,能居高临下地予敌迎头痛击。城堡南门建有一个高10多米的碉堡围楼,厚厚的铁门奇重无比。这是供城堡居民进攻和退守的第一道防线。
  古堡中的房屋之间全部都是用梁木连接,相互之间全赖其严谨的整体结构互相勾连。房屋不仅具有防震功能,还有较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冬暖夏凉。其建筑规模之宏大,技术之精湛,依明代科技条件而言非常罕见。
  走进城堡,一条条被岁月磨得又圆又滑的鹅卵石古巷伸向深处,寂寞而悠长。巷街两边全是老房子,几户人家对门而建,共用一个天井和门前水沟。雨滴从屋檐下丁丁冬冬滴下来,是寂寞的古堡六百多年来最动听的音乐。

  “堡民”只剩十多户

  黄校长说,旧时有黄、诸、严三姓共居城内,最旺盛时600多间房屋**住了300多户人家。后来诸、严二姓迁往别处,只剩下黄姓人家。
  目前的古堡“原住民”大都耐不住城堡的陈旧与寂寞外迁,只余下10多户人。听到有说话声,偶尔有一扇门“吱呀”洞开,“谁呀?”随着一句地道的客家话,伸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相询。黄校长说,有的老人喜欢城堡的幽静淳朴和与世无争,在跟年轻人在外居住后,又重新搬回古堡居住。

  中原士族南迁避敌之所

  据南雄博物馆朱馆长介绍,唐宋时期,中原大批士族为避战乱南迁,多驻足珠玑、牛田坊一带。其后,南迁珠江三角洲各地,但也有部分氏族定居南雄,时称客家人。客家人初到南雄落籍,十分艰难,尤其到崇山峻岭寄居的,常受到盗匪、勐兽的侵袭,苦不堪言。客家人为在当地生息繁衍,不得不摆脱一家一户独居的方式,集资建城堡,住在高墙城堡里面。
  沉睡了630年的古城堡能否苏醒过来,承载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的另外一种功能?当地许多热心人都期望着能有人前来开发,给古城堡穿上时代的新衣裳。
  “古城堡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距今正好630年了。古堡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共有600多间房屋,城内有街巷8条。”当地人、百顺小学黄校长说,大山深处的城堡历经630年风雨沧桑,通体难觅丝毫裂缝和倒塌之处,坚固异常,的确是一个奇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15:4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