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007.质体运动量的宇宙本原规律性法则(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5:5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宇宙无极定律·概论(六)·质体运动量的宇宙本原规律性法则》


●探索质体运动量的本原问题

    作者注:本文是我把前段在北京期间于2006年6月29日写给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前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先生的信函内容进行部分摘要整理改编的原创文章。



      自十七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以后,由于对力学概念的不清晰性,从而引起了笛卡儿学派和莱布尼兹学派关于物体“运动的力”的量度问题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争论的焦点是笛卡儿学派站在牛顿经典力学的立场(即F=ma)坚持认为应该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作为“力”或者物体“运动量”的量度;而莱布尼兹学派则坚持认为应当用mv·v (注:由于本电子编辑模板不支持平方数字表达式,只能采用笨拙机械的数字连乘法表示。下文类同,不再重注)----即用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来量度物体运动的力。两种运动量度的争论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1743年,法国力学家达朗贝尔在他的《动力学论》的序言中,指出了两种量度的同样有效性。这样才算稍事平息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论战。然而到了1829年,法国物理学家科里奥利则坚决主张活力应表示为(1/2)MVV(注:1696年,莱布尼兹曾经把MV称为“死力”的量度,即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力的量度;而MVV则是“活力”的量度,即称宇宙中真正守恒的东西是总的“活力”)。


      这样,在传统的现代物理学中就出现了三种“力”的量度的表达法,即MV、MVV和(1/2)MVV。那么,究竟是哪一种力的量度是正确的?或者说这三种力的量度都具有同样等价的有效性呢?
  根据宇宙本原规律性法则的超弦放射能场动量定律的等价连通、样态转化、能量守恒的方程式原理,即:

    Em=(1/2φφ)*m=(1/2)*m@@=(1/2φ)*m@=(1/4φφ)*mt=(1/8φφ)*mtt
        (1)          (2)          (3)            (4)            (5)


      以上式中的Em表示质体m在各种时空弦波能场样态相对等价转化的恒定基态范式能场总量;φ表示质体m相对处于某种时空弦波能场的范式形态量(包括浑元静势范式的形态量ρ,圆周旋转范式的形态量π,锥面螺旋范式的形态量z和径直螺旋范式的形态量k);@表示质体m的运动形态速度或加速度,类似于传统物理量的v或a;t表示质体m的时间弦波能场速度或加速度。
    (注:以上宇宙本原规律性法则的超弦放射能场动量定律及其等价连通方程式原理的整个推导过程详见《宇宙无极定律》原书著作的第一、第二章节的具体内容)


      从以上五个等价连通的方程式中,我们看到:

      (1)当某一质体m自我超弦放射或者处于相对时空弦波范式能场的频动量为(1/2φφ)时,质体m将保持与相对时空范式同步惯性和谐统一的稳定平衡势状态。因此,(1/2φφ)也叫做惯性平衡率,而Em=(1/2φφ)*m也称为惯性平衡势定律。惯性平衡势定律的运动形态在宇宙自然界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中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例。例如,所有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与地球时空范式的高速自转和公转都保持相对同步惯性运动的平衡态势;否则,所有不能牢牢固着于地球质体的表面物体将完全被摔飞干净。又如,正在行进中的车辆、轮船、飞机内的乘客和非固着器物都保持与该运动质体范式相对同步惯性运动的平衡态势。已经达到宇宙无极文明程度的外星人类所制造的ZFO光波飞碟正是运用惯性平衡势定律原理而实现在太空范式能场的任意悬浮、悬停的同步平衡势状态。


      (2)当某一质体m自我超弦放射或者处于相对时空弦波范式能场的频动量为1/2时,质体m将具有径量面积加(减)速度(即@@)运动的量态。因此,1/2也叫做径量面积加(减)速率(其实是时间弦波本原宇称偶合量基态的频动率),而Em=(1/2)*m@@也称为径量面积运动定律。抛体(包括炮弹、导弹的发射)、钟摆、落体、斜面运动、完全弹性碰撞,等都属于径量面积运动形态。目前地球人类传统物理学的最高水平也只能够正确揭示出径量面积的运动定律(即法国物理学家科里奥利于1829年所成功揭示的E=(1/2)*mvv)。


      (3)当某一质体m自我超弦放射或者处于相对时空弦波范式能场的频动量为(1/2φ)时,质体m将具有径量加(减)速度@的运动量态。因此,(1/2φ)也叫做径量加(减)速率,而Em=(1/2φ)*m@也称为径量运动定律。机械推动力也属于径量运动形态。


      (4)当某一质体m自我超弦放射或者处于相对时空弦波范式能场的频动量为(1/4φφ)时,质体m将具有时间弦波加(减)速度t的轨道运动量态。因此,(1/4φφ)也叫做时间轨道加(减)速率,而Em=(1/4φφ)*mt也称为时间轨道运动定律。所有星体、粒子和弦波的范式自转场和公转场都属于时间轨道运动形态。


      (5)当某一质体m自我超弦放射或者处于相对时空弦波范式能场的频动量为(1/8φφ)时,质体m将具有时间面积加(减)速度为tt的时空燧道运动量态。因此,(1/8φφ)也叫做时空燧道加(减)速率,而Em=(1/8φφ)*mtt也称为时空燧道运动定律。所有的洞穴场、螺旋场、涡旋场、空洞场的运动形态都属于时空燧道运动范式。已经达到宇宙无极文明程度的外星人类正是利用时空燧道的动力原理使得他们所乘坐的ZFO光波飞碟能够以超光速的飞行速度完全隐形地穿越于宇空、太空能场的时空燧道之中。正因为地球人类目前所达到的物理学水平无法揭示宇宙本原规律性法则的时空本原基因、超弦放射能场动量定律及其时空燧道运动原理,也就无法解开“UFO”之谜,而总是“坐井观天”地认为只有地球人类才是整个广袤无极宇宙中唯一具有最高智能的生物(除万能的上帝或神主除外)。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宇宙本原规律性法则的超弦放射能场动量定律的等价连通、样态转化、能量守恒的方程式中,虽然在径量面积运动定律和径量运动定律中分别出现m@@(或mvv)和m@(或mv)的动量,但只有在Em=(1/2)*m@@=(1/2φ)*m@的本原范式场态中,才能实现全息完备的等价守恒。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现代物理中,只有1829年由法国物理学家科里奥利所揭示和主张的E=(1/2)*mvv的动量形态,才具有宇宙本原规律性法则的能场动量力学意义。而采用E=mv(或者牛顿力学的F=ma)和E=mvv(或者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E=mcc)的能场动量表达式,都会造成范式本原能场动量的遗弃、错漏和破坏。其中,E=mv(或F=m@)对本原范式能场动量的遗弃错漏破坏率最大,尤其是在科学考查微观尺度的浑元静势核体强作用力场和宇观尺度时空引力屏蔽场的时候,其遗弃错漏破坏率达到Ew=「(2ρ-1)/2ρ」*Em=(11/12)Em(大约为92%Em);而E=mvv(或E=mcc)对相应范式能场动量的遗弃错漏破坏率都达到Ew=50%Em。



      然而,无论是经典力学,还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光、热、电、磁、波、粒的局域性物理能场的动量描述中,到处都是mv(或ma)和mvv(或mcc)的能场动量表达或计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现代物理学对原子能量的计算结果出现“无穷大”的症结根源。

      正如当代美国著名物理学家S·温伯格在其所著的《终极理论之梦》中写道:


    “新量子力学创立者之一的狄拉克(Paul Dirac)在1929年胜利地宣布:‘大部分物理学和整个化学的数学理论所需要的物理学定律就这样完全知道了,困难只是这些定律的应用带来了太复杂的方程,现在还设法解决。’……然而没过多久,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原子能量的第一个量子力学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但是,如果量子力学不仅用于原子里的电子,还用于那些电子所产生的电磁场,那么,结果将是,原子具有无穷大的能量!在其他计算里还出现了另一些无限结果。40多年来,这些荒谬的结果总是物理学进步的最大阻碍。后来发现,无限问题似乎不是什么灾难,反倒成了乐观向往终极理论的一个最好的理由。”(参见《终极理论之梦》第13页,S·温伯格著,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宇宙科学院http://zfo16888.forum.xilu.com/bbs/zfo1688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4 00:2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