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一个中国军迷的三个世界再划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4:0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毛**时代,我国就一直把自己定位于第三世界。虽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范围内对于我国自我定位有着颇多质疑,但是我国仍然一直坚持类似的定位方法以获得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使用这种宽泛的定位方法是否还适合我国的长远发展已经值得推敲。

定位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对外的需求,更是一种对内的需求。一个国家的发展,始终应该坚持以我为主的战略。由此可见,定位也应该着眼于自身。正确的定位可以推导出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错误的战略则有可能将国家和民族推向毁灭的深渊。同时也不能否认,自我定位除了适应内部需要同样也应该一定程度上顾及到外部因素。

三个世界的划分原本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做法。这一方法并没有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就盲目乐观。通过三个世界的划分,我国团结了世界上的大多数落后国家。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才被第三世界国家抬进了联合国。

如今,我国的某些方面的力量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对于自身的定位由于这些决定性的转变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有了改变的需求。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正是由于人口和幅员等多种因素,我国对于自身的定位相对更为复杂。

几十年前,划分三个世界的时期,我国的经济力量相当薄弱。在经济力量薄弱的基础上,军事和政治虽然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了“强大”,但是总体看来还是属于软的。从外部环境上来,我国在中美苏政治铁三角中的处境相当微妙。我国需要一大批朋友从政治上的支持。将我国从整体上划分到第三世界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以谦逊的态度表明了我国没有称霸的野心。这种状况下,我国既在事实上影响到世界大格局又减缓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所可能承受的压力。对于美国来说,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苏联来说,我国是个仅次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将自己划分为第三世界,事实上向美国和苏联表明了我国无力更无心与他们竞争第一世界的位置。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可以看到中国从力量上与他们有着巨大的难以弥补的差距。他们所担忧的是中国不理智地出牌。在他们有足够的把握之前,他们不可能不做相应的防备。国家有基本的信誉,信誉度对于国家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将自己划分为第三世界的做法事实上是以自身的信誉为抵押担保自身的政治意愿在一定范围内。在力量不够又有信誉抵押的情况下,美国和苏联自然会一定程度上采信中国的说法。

如今,情况变化了,简单的第三世界的划分在笔者看来已经难以满足内外需要。国家发展的定位也是目标制订的重要参考。现在的中国所拥有的实力,用一句话来说最合适。一个多小的数字乘以十三亿都将成为一个大数字,一个多大的数字除以十三亿都将成为一个小数字。我国的巨大国家规模决定了我国政治、军事、经济划分的不一致。也只有这样划分才适合作为新形势下的对内对外指针。

在政治、经济、军事三要素中,政治和军事相对来说需要更多考虑到总体的力量,而经济则应该更多考虑平均的水平。当然啦,经济是军事和政治强大的基础。规模效益并不能改变经济发展本身的意义。

从整体上看,一个国家的目标是发展经济,国家之间的竞争的本质也是经济的竞争。这个经济的含义是宽泛的。既有经济水平也有经济规模还有经济质量。更多地,经济是内在的问题,是以人均为标尺的竞争。经济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即便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也并不能够解决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因此,当经济作为一种单纯的因素对比的时候,看的还是人均。我国的人均GDP非常明显,离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差距,定位于第三世界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国家在经济上给我国戴高帽子,这是在挖坑害人。在国家力量对比的时候,经济才以整体的形式出现。我国是经济大国而不是经济强国的原因也在于此。

军事上,我国与美国这样的第一世界国家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核武器、洲际导弹、卫星、弹道导弹核潜艇等战略性武器的拥有已经让我国具备了脱离第三世界范畴的基本物质条件。特别是近些年来科技强军建设的成果,让我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常规局部战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的确,我国还有相当一批部队的装备水平比较落后,可同样也有一批部队的装备水平相对比较先进。盲目地将我国的军事力量定位于第三世界的水准是不合适的。受自身内外环境的影响,我国在远离本土作战这方面的能力相对于某些第二世界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可是,将我国的军事实力与第二世界国家进行一下对比便可以清晰地看到,没有什么难以弥补的差距存在。这也是将美国定义为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够从整体上破坏我国发展进程的国家的原因。

2006年,全球192个国家中有接近一半的国家元首访华。可以说,2006年的中国政治是盛况空前。世界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国家不多,除了中国也就只有美国能够做到了吧。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下,我国的政治影响力空前提高。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将我国的政治影响力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铁三角的顶峰推向了另一个巅峰。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以及增长趋势是一个因素。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和霸权作风将很多国家推向了中国方向是第二个因素。在实力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仍然保持着温和的态度和谦逊的作风,这是第三个因素。内外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就是中国被称为了一个新兴超级大国。对于这种说法了,笔者持有限保留的态度。不过如果真要说中国日益成为一个政治超级大国,笔者倒是比较赞同。事实上,政治影响力除了硬实力的影响之外的确不能不考虑软实力的影响。恰恰是美国在种种错误之后损失了大量的软实力,从而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综合起来,笔者认为应当将我国定位于经济的第三世界、军事的第二世界、政治的第一世界。看起来,这种定位与整体上第三世界的定位拔高了不少,有浮夸的嫌疑。然而当前的局势却需要一个新的定位以及努力与保持的方向。

第三世界的定义以及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的目标从整体上来说是合适的,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过于遥远也过于宽泛了。国家发展了这么多年了,发展在哪儿,定位应该有清晰地见解。几十年的时间,没有什么变化这是难以接受的。只有分割定位,才能细分目标,才能更好地让普通民众理解我国的各种政策措施。就比如说我国在台湾、东海等等问题上的策略和方法等等。

有这么一句话,说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无论你是不是真的骄傲,你过分谦虚了就由不得别人不往这方面想。中国,一味抱着第三世界的想法也不合适。因为你一直这样,别人的想法就多了。你的实力和你的说法已经不匹配了。当然,我国也不适合整体上把自己提到第二世界来。毕竟,关系到民生的最根本问题经济上,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旦拔高了自己,以后在国际经济斗争中,本来应该有的很多优势就没有了。这也是当年我国不愿意以发达国家身份加入WTO的原因。现在的情况还是如此,因而经济提法不能变。

政治地位终究还是不如经济和军事地位那么具有威胁性。这一点,讲求实力文化的美国人尤其如此看。相对拔高政治地位的结果并非不可接受。最重要的是,这种政治地位一部分是我们自己的争取,另一部分还是其他国家共同造就的。这就是说,这个地位,并非我们单方面拒绝就没有了。避重就轻,这是相当必要的。如果我们不接受任何一方面的较高地位,就会被认为是另一种虚伪,是另一种城府。那么,我们就接受政治上的某种地位,并通过这种地位在不损害他人的合理利益的前提下谋取自己的合理利益。也只有接受了这个地位,才能够更有效地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现在和当年不同,当年有个和美国抗衡的苏联,今天没有。别人要选择中国,很多情况下就要求中国能够对美国形成足够牵制。


当然啦,中国政治上与硬实力不匹配的强大对于美国的行动也是有影响的。只不过考虑到没有足够硬实力的情况下,美国若愿意在政治上付出足够的代价,便最终能够完成行动。这种阻碍只能称为相对阻碍,与前苏联时期以硬实力全面抗衡的绝对阻碍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一个国家的战略逻辑来看,过早地选择对手的行为值得商榷。美国必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即便中国未来真会给美国造成绝对阻碍,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美国的战略抉择至今并未明确,但仍然可以看得出来,总体上是偏向于暂时仅仅将中国当成一个潜在威胁。这种态度是务实的。以中国的实力和发展速度来看,这也是得当的应对。中国人不应当期望美国不把中国当潜在对手,那除非美国再也没有战略家。

政治是个非常其怪的东西,明明大家都明白,却都要揣着明白装糊涂。美国如此,其他国家也如此。他们将中国推向政治高位,有美国单边主义影响他们利益的考虑,也有让中国顶在上头的意思。美国人也明白其他国家这么做的意思,他也有他适度的反应。这就是一个默契了。美国在等,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空间的扩展将让中国与其他主要势力特别是周边主要势力的矛盾加剧。那么,甚至在中国能够对美国构成绝对阻碍之前,就可能有国家甚至国家联盟共同遏制中国。其他国家,则希望出现中国和美国互掐的现象。斗争在必然中也存在很多偶然,并非人们能全然把握的。

美国所最有可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觉得有人将可能挑战你的第一名的成绩,你会做什么呢?如果你是个聪明人,你会不会选择天天和那个最可能挑战你的人说话呢?的确,那样做会让你们两个都不进步或者少进步。你还是领先那个人。可是,如果这样的状况下,第三名超过了第二名呢?你又去和现在的第二名说话?那么无论你领先多少,总有一天你的领先会消失的。真正的聪明人知道,该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准备应对第二名的挑战。能够拉开差距固然好,即便不能,也要尽量延缓差距的缩小。退一万步来说,哪怕第二很聪明,有一天输给了第二可别又输给了第三。个人如此,国家也一样。最为理智的做法看起来还是加强自己。自己有了实力,可能的选择就多了。美国现在是处于全球霸主的位置上,掠夺实力非常方便,一些必要的战略准备也非常方便,所以也没有必要自己先乱了。甚至可以这么认为,美国没有明确的选择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中国的政治地位是一个巨大的筹码,别人都想算计我们,我们再不利用一下,那就是净亏。美国在很多事情上有了中国的配合,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美国就会用其他方面的利益来和中国交换。中美双方都得到了利益,这样的话,与假设中的第三的距离仍然很大。中美斗争是斗争,但合作对双方有利,为什么不做呢?敌人都有合作的时候,何况中美仅仅是潜在竞争对手。如果中国不承担这个政治地位,美国就没有必要和你交换,美国可以选择和别人交换。那么我们真叫做陪了夫人又折兵。

这也不是说中国就要公开说自己的政治力量是第一世界,而是说有些事情要坚持下去。2006年的外交就体现出了一种压迫性。对于美国,这绝对是有压力的,也证明了中国是有朋友的。无论这些朋友是真正的友谊还是利益的联合,总就是有一个圈子,而且这个圈子很大。这就足够了。口头上仍然要强调我们的第三世界身份,这是没有错的,这样才能拉住穷兄弟。我们要通过一些不留话柄的语言艺术来表明我们对于自身政治地位的定位。

比口头更为有效的就是来点实惠的。美国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不是说他没有那么多钱去做我们做的那些事情,而是精力不够。一个国家的集体智慧仍然是有限的。如果超出这个集体智慧的管理能力,那么结果就是什么也做不好。所以,美国没有在一些落后国家做好。因为那些落后国家的问题他还没有一套非常合理的解决方案。中国不一样,我们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有经验,有鲜活的例子,够生动,完全能够说明问题。中国模式的提法就很好。

无论怎么说,始终要清楚我们的政治地位的来源。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第一第二世界的局面难有大突破。我们越是往第三世界钻,第一世界的政治地位就越稳固。第三世界要代表嘛。有时候,不是完全讲实力的。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第三世界也有第三世界的立场。即便国家,有时候的选择也是感性的。这一点不要怀疑,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军事上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这要看我们的对手和自己的发展情况。如果我们真的有趋势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头号竞争对手,那么第一世界的军事力量就不要犹豫了。和平与否,并不是一方能决定的。我们今天凭什么获得现在的政治地位?军事力量是很重要的因素。至少在朝鲜,美国就没有乱来。如果不是这样,朝鲜比伊拉克更早就完蛋了。我们说,要能够让中国在现在这个角色上生存下来,打疼美国的能力是必要的。放眼世界,有这个能力的不多。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这个定位和政治定位不一样,不高不低。有必要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说说。不说反而老是被说成不透明,那咱就透明一把。印度都敢说要成为世界军事强国,我们为啥就没这胆量说呢?这话不说,国内国外都不满意。特别是不明真相平常关心少的人,很容易灰心失望。也让一些潜在关心群体远离了这方面。对于全民的尚武意识,这是个不利因素。有时候,宣扬自己的力量所带来的荣誉感是很有效的。当然了,国家这方面至少从技术角度做了一番努力。可是从笔者个人的角度上来看,还是觉得要从战略上考虑这个问题了。全民国防意识的培养任重道远,后效难以想象地深远。为了这,明面上做一些必要的牺牲也该认了。

只有经济,我们要坚持我们的说法。第三世界就第三世界,本世纪中叶就本世纪中叶。因为事实是我们的经济还很落后。美国看规模,我们看人均,角度不同而已。通过各种媒体,可以把这个问题公开来谈。看规模对于中国人民公平吗?变被动为主动,不要老让美国问我们,我们也可以反问下美国嘛。通过外交场合和媒体,我们都可以问这个问题。经济这方面,不是培养荣誉感的时候,看到成绩的同时最主要的还是差距。因为经济最实在,关系到每个人。在经济上虚荣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谈话,谈军事绝对不会谈平均,谈政治绝对不会谈平均,惟独谈收入水平,绝对不会谈整体。整体经济,那实际上不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决定了国家的军事政治基础实力。只有人均经济才是以个人为载体的内部实力因素。经济上的目标,很务实,就是要用多年努力去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将笔者的上述内容连贯起来,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经济抱三望二,军事抱二望一,而政治则抱一望三。如果能够用模型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你会发现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第三世界的经济水平决定了我们要以政治上向第三世界倾斜来获得共同的利益,争取修改扭曲的国际经济秩序。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既然我们的政治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军事实力,那么军事实力向政治实力靠拢就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现在的政治地位是内外因素共同造成的,不是因为我国单方面确定了不理智的目标。因此,只能是军事向政治靠拢。现在我们经常感到军事上的无力。政治影响力到了,但军事影响力不够,于是造成了有些利益既有可能但又没有决定性手段。换种说法,美国人如果一定不放弃,我们就没什么办法了。这对于未来斗争相当不利。至于经济,那就更好理解了。经济本身是一切的基础。既然国家要前进,经济自然应该向上走。然而,经济却又不是一步登天的东西,走也走得有个进度。军事力量更注重国家的经济规模,但经济质量和人均经济水平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没有进入第二世界水平的经济,恐怕我们就完全不要指望第一世界水平的军事力量了。这种互相之间的联系,无论正推反推,都是可以成立的。经济力量上升到第二世界,那么经济规模就相当惊人了。那个时候,美国和世界对我们持何种态度很难说。那么,进入第一世界的军事力量的保卫是必须的。否则,鸦片战争的重演恐怕又是百年屈辱了。第一世界的军事力量可能导致什么呢?要么是军事集团的对抗,如果稍微平缓一点,那也是经济集团的对抗。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政治差不多还是要回归第三世界。不是有人预测中国模式的后起国家与美国模式的既有强国之间的碰撞吗?虽然不大可能完全一样,却有可能出现发展模式之间的较量。其实最有可能挑战美国理念的就是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挑战,那么中国模式也可以说是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共存时期对于成熟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美国模式的一次新挑战。

挑战与被挑战,本来就是强国的命运。想要成为强国或者已经成为强国的国家本该有这方面的觉悟。当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看清我们有什么以及我们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的时候,想要国家不强大,恐怕也难了。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意味着他自身的觉悟高了一分。那一分觉悟能创造什么笔者并不知道,但是笔者还是那句话,任何数字乘以十三亿都将是一个大数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22:1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