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俄再次合作生产道尔M1地空导弹的深入分析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1:5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俄重启“道尔”M1地空导弹系统项目谈判意味着什么?
看到一些媒体上转载了《兵器知识》上中俄重启“道尔”M1项目谈判的消息,总觉得里面几句简短的说明根本不得要领。
原消息为:
中俄重启“道尔”M1地空导弹系统项目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俄罗斯官方已经确认,就与中国合作生产“道尔”M1型地空导弹系统再次开始谈判。谈判于2006年8月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陆军装备展览会上就已经开始了。
  中国在1997年订购了15套自行地空导弹系统和120枚9M331型导弹。在2002年,中方提出与俄罗斯合作生产160套“道尔”M1型系统的要求,但2001年,俄方正式回复中方不能仿制“道尔”M1型系统。
  据称,这次合作生产的“道尔”M1型系统主要用来保护S-300型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等高价值目标。同时,将对“道尔”M1型系统进行改进,包括安装新型雷达、新型光学跟踪系统和更新软件。
  最近还有新闻报道提到中国又从俄罗斯采购了可以装备八个地对空导弹营的S-300PMU2新型防空导弹系统,这些防空导弹系统与国产HQ9等构成主要方向上的防空火力支柱,次要方向上则有HQ2的各种改进型.
  这些远程防空导弹系统配合道尔M1[或者是红旗七/红旗六]乃至高炮等,通过与防空预警指挥系统衔接,组成高中低空结合的国土防空网.有效改善早前我国"只有重要地防空,缺乏国土防空的局面".
  同时从道尔M1所具有的性能来看,这对大陆目前所面临的威胁的程度/形式等等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以台湾海峡为例,与S300搭配使用的情况下,中高空由S300组成对空拦截火力圈,同时由道尔M1对掠海飞行的目标进行拦截,可以有效威慑对手.
  不过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报道中的说明似乎都不得要领。我们已经有了国产的性能跟“道尔”相近的HQ7。而且跟HQ9产能有限、性能不稳而被迫继续引进 S300的情况相比,HQ7作为一种成熟多年的老产品,应当不存在这种问题。那为啥还要引进“道尔”呢?象保卫S300阵地这样的重要目标,HQ7同样也能胜任啊?
  其实,个人认为“道尔”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它的越野机动性。HQ7是不可能完全跟上野外开进的机械化部队的,而把导弹和侦搜/制导系统集中在一辆履带底盘上 的“道尔”却可以作到这一点。它能跟95式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以及即将入役的新双35自行高炮相结合,共同为开进中的机械化部队提供一个中国陆军已经期盼了几十年的较为有效的空中保护伞。
  众所周知,跟美军不同,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目前还有欠缺,象这种能伴随部队行动的机动防空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没了它们,行进中的机械化部队只能成为活靶。
  道尔-M1武器系统与法国的新一代响尾蛇、英国的长剑2000等先进的现役主力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比,其主要性能指标在总体上占优。由于 9M331导弹采用单室双推力发动机,在飞行初段4秒钟以内其最大飞行速度虽然仅为850米/秒,但其发动机续航时间可达12秒,所以,其主动飞行距离可达9~10千米,可对付飞行速度700米/秒、机动过载达10g的空袭目标,其杀伤区最远达到12千米;
  而新一代响尾蛇系统的VT-1导弹由于使用工作时间4秒的发射发动机,尽管在最初飞行4秒钟内飞行速度最大达到1250米/秒,但其主动飞行距离仅为5千米,所以只能对付飞行速度420米/秒、机动过载6g的空袭目标,杀伤区最远为10千米。
所采用的9M331导弹主要技术指标
弹重 167千克
弹长 2895毫米
弹径 235毫米
翼展 650毫米
战斗部高能破片式,重17千克,破片数1870块,每块约3克,飞散角约40度,杀伤半径15米
引信 X波段无线电近炸脉冲体制引信,作用距离10~20米
机动过载 30g
工作寿命 50次接通
使用年限 10年(无需检测)
导弹模块重 1017千克(含导弹)
  9M331导弹由5个舱段组成:从弹头至弹尾依次是整流罩舱、控制舱、仪器舱、发动机舱和弹翼组合舱,呈鸭式气动布局。
  弹头为尖形旋转体,由便于无线电引信发射天线工作的透波材料制成;
  控制舱为锥形,内部的舵隔框上装有4个燃气舵机,其上的4个差动舵面通过偏转改变燃气控制力矩,为导弹垂直发射后迅速转弯提供条件,同时亦可通过舵面差动实现导弹滚动稳定;
  仪器舱里装有弹上无线电控制设备、自动驾驶仪、无线电引信、化学电源、电机变流器、战斗部及保险-执行机构;
  发动机舱为单室双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级工作时间约4秒,二级工作时间约8秒,在发动机工作后约4秒将导弹推进到850米/秒的最大飞行速度;
  弹翼组合舱可相对于纵轴自由转动,其转动程度取决于作用在弹翼上的气动力不对称性。
  道尔-M1系统可配两种导弹:一种是无线电指令制导导弹,另一种是主动雷达寻的制导的导弹。前者供出口用,后者供国内用。道尔-M1的新改型道尔-M1A的最大作战距离和高度分别增加15和9千米。
  作战中,导弹的基本工作过程具有5个阶段:发射准备、弹射离架、转向目标、控制飞行、摧毁目标。
  目标搜索雷达将目标信息指示给制导雷达,在制导雷达稳定跟踪目标后即发出发射准备的信息,借助战车上的自动发射装置在5~6秒内完成战车和导弹的功能检测,车上电源向弹上设备输电,并向弹上自动驾驶仪输入导弹转弯指令(该指令在导弹飞行时自主产生)。
  根据“发射”指令,弹上电源启动,起爆弹射器将导弹垂直弹射到15~20米时,根据转弯自主指令在燃气舵作用下弹体转弯,发动机稍超前已开始工作,使导弹即刻加速飞行。
  制导雷达自动截获导弹并转入自动跟踪状态,并向导弹发送控制指令将其引向目标,制导站辐射一束探测脉冲并根据发射信号来实现目标跟踪;

  在瞄准目标时刻,制导站发送控制指令和询问脉冲给导弹,弹上应答机发出应答信号后,制导站就根据该应答信号形成导弹的跟踪误差信号,
  按此信号,战车专用计算机计算出控制指令并通过指令发送设备将此指令发送到弹上自动驾驶仪,以确保对导弹的精确制导。
  当导弹接近目标达到战斗部有效杀伤距离时,无线电引信便适时引爆战斗部将目标摧毁。
  导弹在2.5秒内若未接受到控制指令便自毁;没有命中目标、飞行22秒也自毁;导引导弹的过程、跟踪目标与导弹的质量和命中目标的情况,在指挥员显示器及跟踪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战车文件编制系统将作战过程中指挥程序的语言信息和数字信息给予记录,为战后评估和作战分析提供依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3:20 , Processed in 0.5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