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后9.11时期各信仰社团之间的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3 23: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和五角大楼于2001年9月11日遭受恐怖袭击5周年之际,我们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三位神职人员讨论9.11事件后各信仰社团间的对话。

叶海亚·汗迪(Yahya Hendi)伊玛目是首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主持宗教仪式的穆斯林教士、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伊斯兰协会(the Islamic Society of Frederick, Maryland)的伊玛目和国家海军医疗中心(National Naval Medical Center)主持宗教仪式的教士。肯尼思·科恩(Kenneth L. Cohen)拉比自2001年以来任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的校区拉比和校区希勒尔(campus Hillel )执行主任。新教长老会牧师克拉克·洛本斯坦(Clark Lobenstine)是大华府地区跨宗教大会(InterFaith Conference of Metropolitan Washington [D.C.])执行主任和华盛顿宗教联合会秘书。


9.11恐怖袭击导致惨剧发生以后,这三位神职人员都主动与其他宗教及其领导人联系,加强各居住区的邻里互助。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s)出版办公室主任乔治·克拉克(George Clack)担任这次讨论的主持人。


乔治·克拉克: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各位所在教区的信众都有什么反应?你们作为神职人员如何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

叶海亚·汗迪伊玛目:我们在乔治城大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校全体信众不分宗教信仰共同进行祈祷。几乎有600名师生出席了各宗教共同祈祷仪式,这是我见到的规模最大的一次。

参加祈祷仪式的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各宗教的教徒,大家同声为美国祈祷,为世界和平祈祷。

肯尼思·科恩拉比:袭击发生后仅几个小时,美利坚大学的所有神职人员和校区牧师就与数百名学生和教职员聚集在凯伊精神生活中心(Kay Spiritual Life Center)门前的台阶上。我对在场的人员说,全校人员不可向穆斯林们发泄怒气,因为他们与学校所有其他人一样是无辜的。这一极为重要的信息在美利坚大学得到了普遍响应。

9.11事件后最初几天,有些穆斯林不来学校上课。学生团体负责人和我本人都给我们认识的穆斯林打电话说,"请回学校上课吧。不要害怕。如果你有顾虑,我们会护送你来上课。" 9.11事件把我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上有很多不良的信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良好的信仰。我们看到各种信条有好有坏。如果我们的信仰要求造物主变得像我们一样渺小,而不是激励我们变得像造物主一样高大,那么这样的信仰无异于帮派。宗教的最高境界在于启发我们表现人性最高尚的一面。

克拉克·洛本斯坦牧师:自1978年以来,大华府地区宗教大会一直与伊斯兰教、犹太教、新教和罗马天主教等各宗教社团进行合作。因此,[9.11]那一天,我们发表了一项声明,向恐怖袭击事件的所有遇难者表示慰唁。我们还写道,少数人滥用宗教名义施暴的行为不应成为谴责该宗教所有教徒的理由,我们必须将行凶者绳之以法。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6个月里,我们安排了107名演讲人(其中约三分之二为穆斯林)参加36个不同教会、学校和社区团体就9.11恐怖袭击事件举行的活动和讨论。

汗迪伊玛目:9月11日我国遭受恐怖袭击的事件发生后,我立即嘱咐我的妻子不要外出。但她告诉我,我家的基督徒邻居对她说,她如果害怕,可以去邻居家,或者他们可以给她送去食物并保护她。在马里兰州黑格斯敦(Hagerstown, Maryland),基督教团体还派出看守人员保护那里的清真寺。

乔治·克拉克:你为什么认为各信仰社团之间的对话很重要?

汗迪伊玛目:我想按我们的说法称之为为各宗教间的对话。信仰已表现不同的宗教形式,但是都相信造物主的存在。我们的三大宗教就是例证。根据三大宗教的教义,造物主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出现,但我们的三大宗教都信奉共同的道德伦理观,尽管其具体内容不尽相同。

宗教间的对话在于促使各宗教社区齐心协力,学会如何尊重相互间的差异,而不是成为大一统。我并不希望犹太教徒和基督徒以及穆斯林遵循同一种信仰。这不可能发生,也决不会发生。《古兰经》说,真主如果原来就有此愿,就已经将你们纳入一统天下。换句话说,真主希望我们保持差异。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以人道和文明的方式保持相互间的差异。

肯尼思·科恩拉比:我认为需要认识到,宗教本身不能"对话",是人在"对话"。我们相互了解,就可以发现我们的共同之处。

宗教给予我们自我表达的精神工具。当我们有机会了解到其他宗教社区的信徒是如何与神祗接触的时候,我们就能增进对我们本身宗教的认识。

克拉克·洛本斯坦牧师:信仰社团交流会议(The Interfaith Conference)使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们以高度尊重各自宗教传统的态度相互交流。

相互交流的过程弘扬了自身的信仰传统和我们对造物主的认识,并没有使我们脱离各自的信仰传统。

无论是为了共同促进社会公正,还是为了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各宗教社团的交流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为实际了解其他信仰的信众创造机会;一旦我们了解了他人,我们会更有兴趣了解不同信仰之间的异同。

哈佛大学世界宗教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黛安娜·埃克(Diana Eck)曾表示,全世界最大的分野并不是因为宗教间的差异,而是因为在每一个宗教传统内部胸襟博大、宽厚包容的信徒与吝惜刻薄、狭隘偏执的信徒之间的天壤之别。这方面的差别还在于有些人认为只有高筑壁垒才能保全自己的信仰,有些人则凭借深厚的根基维护自己的信仰。

肯尼思·科恩拉比:在犹太教典籍中,我们的教士提出这样的问题:"谁是英雄? 谁是豪杰?" 回答是,能化敌为友者。我们需要有大量的良好愿望。我们没有必要宣扬我们信仰传统中那些好狠斗勇的因素。我们需要为对话和理解孜孜不倦地努力。

汗迪伊玛目:我主张我们的宗教社区有必要多掌握一些倾听的艺术,少一些夸夸其谈。我们通常喜欢表现自己,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或许需要稍安毋燥,倾听别人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克拉克·洛本斯坦牧师: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机会,使人们在不同的教区内都感到受欢迎。我们应该鼓励人们跨越界限,走出家门和教区,访问其他人的家庭和教区。

肯尼思·科恩拉比:没有任何情况比存在共同敌人这一点更能使大家团结起来,而我们确实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共同的敌人就是仇怨和缺乏宽容。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团结在一起,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汗迪伊玛目:有一次,我应邀在星期天举行的基督教礼拜仪式上讲述经文。我讲的是约拿与鲸鱼(Jonah and the whale)的故事。我说完后,要求听众说说他们认为刚才这段故事的出处何在。他们说:"出自圣经。"但我对听众说:"不对。故事出自古兰经。"令大家感到惊奇的是,古兰经与圣经一样,也有几乎同样的约拿与鲸鱼的故事;一位伊玛目讲述约拿的故事,竟与一位牧师在教堂布道时讲述的内容十分相似。因此,这是我们发现的共性。

肯尼思·科恩拉比:我认为我们大家所共有的还有人的本性。内心充满愤怒的人,不管其宗教信仰如何,都会受愤怒之神支配;而怀有爱心的人们则会受关爱之神指引。我们应该跨越各教派的界限,因为如果你心怀仇怨,或者充满愤怒,你都能从有关本身信仰的典籍中为自己仇恨和愤怒的心态寻求依据。但如果你天生就待人热情、胸襟开放和怀有爱心,毫无疑问你也可以从有关本身信仰的典籍中为自己找到理由。有些典籍涉及仇恨,有些则涉及友爱。问题是:你会选哪一种?

乔治·克拉克:你说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具有类似的信仰传统。在这些特定传统以外的其他宗教,如印度教或佛教,它们的情况如何?你所说的也适用其它宗教吗?

汗迪伊玛目:毫无疑问。佛教的精髓涉及信徒如何完善自我,普渡众生。印度教的教义要求培养对自我的认识,为大众做出最大的奉献。这些也都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内容之一。

克拉克·洛本斯坦牧师:古兰经说,人们对先知还有未悟彻之处。

汗迪伊玛目:对极了。古兰经49章13节是我最喜爱的章节之一,这一节说,真主拯救了全人类,真主通过一对男女创造了人类,使众人地位平等,组成了众多的国家和种族,促使大家逐渐彼此了解,而不是让你们可以相互蔑视。

肯尼思·科恩拉比:我认为我们都在攀登同一座山。我们往山上攀登的起点可能不同,看到的山峰景像可能也不一样,但有必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都朝着完全相同的山峰前进。

9.11后出现了大量关于宗教狂热的讨论。我对狂热下的定义是:任何信仰降低人类尊严和个人价值的任何表现。良好的信仰有助于提高人的尊严。

乔治·克拉克:9.11恐怖主义袭击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来说是悲惨的。但许多宗教传统强调坏事变成好事的可能性。你认为,有关袭击事件已经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教训的说法有道理吗?

克拉克·洛本斯坦牧师:全世界许多地方都存在着暴力,日常生活受到威胁。9.11是一个可恶、很可恶的事件。但它以十分痛苦和惨烈的方式给美国人提供了理解苦难的机会。我们的安全感被打破,虽然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它给了我们机会进行调适,思考这样一个事实:自由不是无价的,万万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安全无虞。

因此,我们需要治疗创伤,我们必须抗击威胁,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强调以宽容之心对待美国国内的各类群体:基督教、犹太教、穆斯林、佛教、印度教和无神论者。我们都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

肯尼思·科恩拉比:我认为,就我们提倡的价值观而言,有些人对宗教采取紧握拳头和高筑壁垒的方式,另一些人则采取开诚布公和坦然无私的态度,后者为我们提供机会彼此合作,认识到造物主呼吁我们建立共同的社区、正义的国家。愈合全世界的创伤是一切信仰团体面临的共同挑战,9.11突出地说明了这一点。

汗迪伊玛目:9.11以后,美国人认识到我们不应把我们享有的各种自由视为理所当然;我们不应把我们的安全视为理所当然;我们需要团结在一起。在9.11之前,犹太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有过某种对话,但那种对话过于拘泥形式。9.11后我看到的犹太教-穆斯林对话要比历来看到的多得多。

去年,100位拉比和伊玛目在欧洲进行有史以来第二次会晤。第一次发生在前一年,讨论内容为拉比和伊玛目如何成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希望的灯塔,为双方缔造和平的现实。因此,9.11虽说是一件十分令人悲伤和惨痛的事件,但犹太教徒和穆斯林因此团结在一起。我确信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会看到更多这种情况发生。

乔治·克拉克:你认为9.11的教训是什么?

肯尼思·科恩拉比:我们中间所有的宗教信徒及信奉各种世俗思想的人每天都面临着各种抉择。我们可作出符合人道的选择,也可以选择粗暴或冷酷。我认为我们都应遵守的一个指导原则是:错误在所难免,但永远站在人道一边。我们应该永远记住:造物主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类,这个金科玉律应永远铭记在心。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善意。这正是此时此刻的呼唤。

克拉克·洛本斯坦牧师:阿门。我想在此引用黛安娜·埃克说过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有一个。我们不可能在一个世界上进行实验,听任其遭到***、掠劫、破坏,同时有另一个世界供我们学会如何生活。"因此,作为有信仰的人和有善意的人类,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寻求一些途径,保障我们在大家共同拥有的唯一的世界上孕育生命、保护生命、实现正义。

汗迪伊玛目:人们常谈到如何把隔开他们的墙推倒。我不想把墙推倒,而是想把这些墙转化成一个个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平台,让我们共同享受上帝给予这个地球的恩惠。我们实现世界和平的能力有赖于我们如何结成夥伴并肩努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以宗教为名义的暴力是我们面临的共同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表达的意见不代表美国政府的观点或政策。

(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7 15:2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