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息后的惊叹:国外机构的经济学家赛过活神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3 22:4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加息后的惊叹:国外机构的经济学家赛过活神仙 
        作者:卢承德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一只靴子终于落地,此次央行加息的意义不可谓不大--“三个有利于”还不足以概括,用“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也难以表达,最终还得劳驾央行有关负责人出面阐述其伟大意义。

   姑且不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论央行加息的伟大意义,以免发出“加息解决不了当前宏观经济问题”或“加息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或“加息削弱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为金融开放后的外资银行提供了机会”甚至于发出“不能再加了”和“中国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咪咪之音,加息的效果还是让实践去检验吧!

   或许是因为我在加息之前参与了新浪财经加息大讨论的缘故,加息后的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太多的惊叹,与“四个有利于”相对应的是“几大惊叹”。

     惊叹(一):国外机构的经济学家赛过活神仙 

   说国外机构的经济学家个个都是活神仙,不只是因为他们赞成加息,而且什么时候加都能准确预测,甚至于能精确地计算到加多少。真的是神机妙算!

   据新浪财经策划的加息大讨论资料,亚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央行加息箭在弦上。高盛集团经济学家梁红:中国货币政策须进一步充分收紧;2006年7月13日,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陶冬,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黄益平,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同一种声音:央行请加息!


   当然,要说赞成不赞成加息还有两个知名人物不能不提,一个是大摩的谢国忠,不要说加息前的观点,就是加息后仍发出“加息是一种警告性措施”的声音,让人有一种加息还只是刚刚开始,更严厉的加息还在后头的恐惧感。再一个就是做过张五常助手的易宪容,加息后易宪容对新浪财经表示,此次央行加息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房地产业,加息一定会对房地产行业造成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不会立刻体现出来,而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逐渐体现。另外,易宪容认为此次加息从时机上来说慢了一点,加息幅度也不大,但是加息不会就此一步到位,未来一段时期还会逐步加息。

  什么时间加?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陶冬预期1个月内,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期1-2个月内。仿佛他们就象神仙似的,能掐会算。

  加多少?高盛集团经济学家梁红、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陶冬、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黄益平,亚洲开发银行的庄健均给出了100%准确的0.27百分点。

  既然是加息大讨论肯定有反对的声音,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撰文指出,在当前加息潮中,保持人民币货币政策独立性非常重要,维持存款低利率,年内人民币存款不宜加息,择机继续上调贷款利率,是货币政策出发的基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殷剑峰对记者表示,“资金面紧缩会影响股Shi走跌;利率提高也毫无疑问地增加了企业贷款利率的负担;而提高存款利率的缩小与美元的利差也无疑加大了对国际投机资金的吸引力,而这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指出,国家现在总调控的力度已经到位,甚至有点偏过,不能再过度加强调控力度了,“不能再加了。” 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表示,央行此次加息措施对经济调控作用微乎其微,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慎之又慎。他认为一方面如果央行加息是为了提高储蓄不如取消利息税,如果是为了限制投资,0.27%的幅度对目前的投资回报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巨大的回报来说几乎忽略不计。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目前高达50%。房地产商不会因为为这点成本而放弃投资。另一方面,加息对普通老百姓和银行的负面作用较大。
  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吗?细心人会发现赞成加息的国外机构经济学家均具有银行和投行背景。看来,神仙也是人,或许是因为他们所学理论的同一性或许是利益驱动,但愿他们的观点是客观 公正的,是不会有失偏颇的。
   解决中国宏观经济问题需要大智慧,需要听到中国的经济学家的多种不同声音,要综合权衡,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综合性和有效性,调控要适时适度管用。 文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06:3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