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实行了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一系列措施,这使得中国有效地度过了这场危机,但是现在重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正在逐步退出这些政策,而是着重调整经济结构,这能使正在挣扎中的西方国家增加就业和扩大经济规模。
因为中国政府退出了刺激方案并且采取了措施来给房地产等其它产业降温,本周四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了9.6%,而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了10.3%。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经济增长引擎,中国经济政策的任何调整就为全球所瞩目。中国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已使它的经济稳步回升,并且也受到大多数贸易伙伴的欢迎,但是它们仍然希望看到此政策有所变化。例如美国已经呼吁中国政府加大开放市场的力度并且实行更加灵活的政策,以便中国的消费者能够买到更多的进口商品。中国目前实行的汇率政策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国家抱怨中国通过人为地对自已的货币进行贬值来使出口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但这却给其它的国家带来了损害。中国政府已经多次表示它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增加消费和减少外贸盈余,但实际上却没有可观的变化。中国政府正给日益繁荣的重工业和投资降温,这显示了中国政府正在履行自已的承诺。
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主要由国家支持的信贷和投资所带来的增长反弹继续放缓。随着资本支出的增加回落到2008年底开始实行刺激方案前的水准,第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放缓到了9.6%,而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10.3%。
在这些数据发布之前,官方已经表示在此金融危机中实行的宽松政策正在逐步退出。中国央行本周早些时候上调了基准利率,这是自2007年12月以来首度加息。从2008年以来,相对于美元,中国的货币正以最快的速度升值。中国这个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进行了明显的政策调整,这恰恰是在执政的共产党就经济的重大问题和即将到来的领导人继承问题达成一致后做出的,许多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政府正采取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Ma Jun,音译)说:“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为有效调整结构而允许经济低速增长。由于此时中国经济正处于低速增长期,此次加息意义非同寻常,它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这就是中国领导层已经就某种政策达成了一致”。周一中国***的高层领导结束了一次高级别的会议,会上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此后发布的公报表明这些重点将被写进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之中,此规划正在起草中,明年发布。
距二十国峰会只剩下几周的时间里,中国正不断受到国际社会的压力:管理好自已的经济,同时这些措施也要有助于其它地区的经济复苏。中国领导人所倡导的“转变”是指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西方国家和主要由贷款带动投资的模式,这曾是中国经济刺激方案的重点。
虽然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此次金融危机的阴霾,但是中国政府现在正着手解决为保增长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国有银行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贷款和城镇居民对带有资产泡沫的楼市怨声载道。
中国官员们希望人数日益增加的中产阶级的消费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增长的一个源头。有些分析人士指出由消费驱动的中国经济将会放缓,但是不易受到外部大繁荣与大萧条周期和震荡的影响——这种交易看来值得一试。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本月早些时候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指出,“强调内需是中国政府坚定的政策,并且这是一项考虑到各个方面而做出的综合性政策。中国政府将通过支持城镇化,降低收入差距,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改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来刺激国内消费。”一些政府顾问认为中国领导人强调结构调整而不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而做出的判断。清华大学经济学家胡鞍钢已经为中国的数个五年规划建言献策,他说,“我们不担心中国短期经济增长的状况,因为中国国内有巨大的增长驱动力,比如让农村人口城镇化。”
但是这种新的转变也印证了学术经济学家所普遍达成的共识: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强大和成熟,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保持最近几年超过10%的增长率。此次金融危机继续影响美国欧洲和日本,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对中国出口的需求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强劲。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的经济学家Louis Kuijs说:“基本规律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放缓,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很可能低于过去十年。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投资来促进增长,但它不会那样做。”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周四说:“本周中国领导人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所提出的重点将有助于我们以较快的速度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并且改善民生。下一个五年规划将淡化过去经常提的量化指标,这将有利于减少由此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有怀疑者认为最近的经济数据还不足以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自由支出的刺激政策。Stone & McCarthy北京的一位分析师Tom Orlik说:“政府支持的大量投资,通过使人民币贬值而带来的创纪录出口,和由刺激消费而带动的零售业代表着旧的增长模式,而不是新增长模式的转变。
由于工业产值——衡量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仍然比去年八月份和九月份分别增加了13.9%和13.3%,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放缓的趋势还是非常有限的。情况如果再严重,就能表明中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会让经济增长回落到一种平稳的态势。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普遍上升——八月份的GDP上升了3.5%,九月份的GDP上升了3.6%——这使得政府有理由加息和提高利率。
即使中国政府成功实现由消费带动增长的经济目标,人们仍然会问中国居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消费群体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发布的一份世界经济评估中写到,“充其量中国也只能部分弥补因发达经济体需求不足而带来的损失,因为中国总的消费量和对消费品的进口都占较小的比例。”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