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盛顿邮报:绝密美国 (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0 19:4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1年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情报机构急剧膨胀。这一系统由于太过庞大臃肿、复杂隐蔽,以致没人能说清它花了多少钱,雇了多少人,有多少项目在运作以及究竟有多少机构在做着重复的工作。《华盛顿邮报》记者历时两年揭秘这一隐藏在公众视线背后的“绝密世界”。
  重金打造的情报网络
  去年美国情报部门公布的预算达750亿美元,为 2001年的10.5倍。美国政府九年来共新建、重组了超过263个情报机构。每个组织都需要更多人手,还要配备更多行政、后勤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的敏感性,电话接线员、文秘、图书管理员、建筑师、木匠、建筑工人、冷气机工、甚至看门的都拥有绝密授权。


    全美现有1271家政府机构与1931家私民间公司在近1万个不同地点开展与反恐、国土安全、情报收集相关的活动。华盛顿及周边地区共有33座用于绝密情报工作的大楼在建或已经建成,总占地空间约合170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3座五角大楼或22座国会大厦。
  目前美国约有85.4万公务员、军事人员以及承包商的合同工拥有处理绝密信息的安全许可证,相当于华盛顿常住人口的1.5倍。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上周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承认庞大的情报机关的确影响了精确情报的收集,但不承认“失控”之说(在美国所有的情报机构中,国防部情报局的规模最大,运作最诡秘。2002年,国防部情报局共有7500雇员;到今天,它的雇员人数已经增至16500)。
  权责模糊的组织构架
  据《华盛顿邮报》调查,过度扩张的情报网络在机构协调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布什政府于2004年设立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已前后换过三个主任),旨在协调各项反恐情报工作。但由于国会未明确其权限,该办公室无法对单个部门行使权力,经常受制于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老牌情报部门。
  此外,大量安全、情报部门重复劳动,浪费严重。例如,美国15个城市的51个联邦组织与军事指挥部都在从事追踪恐怖网络经费流动的工作;几乎所有主要情报部门和至少两个军事指挥部都声称,自己在“网络战”这一缺乏严格界定的新兴领域承担主要角色。

  “漏网之鱼”尽显体系弊病
  去年秋天,美陆军少校尼达尔·马利克·哈桑在得克萨斯州胡德堡陆军基地开枪打死13人、打伤30人。枪杀案数天后,哈桑此前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担任实习精神科医生的古怪行径相继曝光。当时他曾警告美军指挥官应允许穆斯林退伍,否则“后果很严重”;他还与一位也门知名极端宗教人士互通电子邮件,对方正受美情报机关监控。
  专门负责军队反间*调查的组织对此却毫不知情。离沃尔特·里德中心仅25英里的902军事情报组,在发现军中潜在威胁方面乏善可陈。相反,旅长还决定将该旅的注意力转向总体评估全美各恐怖主义派系上,虽然国土**部和中央情报局下的106个联合反恐任务小组在这方面早已开展了深入工作。
  去年夏天,美国情报部门发现也门的恐怖组织蠢蠢欲动。这一情报上报之后,奥巴马遂签署命令,向也门派遣了一支突击队。这支突击队假设了各种监听设备、设想装置和其他情报搜集系统。他们的确手机很多极有价值的情报。但是,当这些情报被发往位于华盛顿的国家反恐中心后,它们与其他5000份情报混在一起,使得分析人员无法确认哪些情报更为重要。

    2009年圣诞节前夕,一架飞往美国底特律的客机着陆前遭遇突发事件,一名男子启动爆炸装置,企图炸毁飞机。阻止名来自尼日利亚的恐怖分子引爆炸弹的并哪些已经掌握了他的行踪的情报人员,而是邻座一名警觉的乘客,他发现了座位底下可疑的烟雾。
  缺乏关注重点,而非缺乏情报来源,正是两起事件的核心问题所在。
  权责模糊的组织构架
  猛增的人员、小组、机构致使各部门间的权限开始模糊。为克服这一问题,经两党组成的911委员会推荐,小布什政府和国会设立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行使协调各机构工作的最高权力。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问题之一是国会未明确该机构在情报事务上的法律和预算权限,因此机构长官难以对单个机构行使权力;第二个问题在于各部门间的地盘争夺。国防部将数百亿美元从一项预算移到另一项,致使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根本无法动不了这笔钱。中央情报局也提高了其部分最敏感信息的安全等级,隶属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国家反恐中心的工作人员自此无权接触。时至今日,许多情报部门官员称他们仍搞不清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究竟是做什么的。

  重复低效的信息处理
  应该说,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还是有所建树,特别是在情报共享、信息技术和预算改革方面。然而,这些成就都为其过度膨胀所抵消。从2005年春成立之初的地下室到如今在“自由十字路口”的巨型建筑,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展迅速。然而,同时猛增的情报数据使系统措手不及,挑战了现有的分析使用能力。
  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其他所有情报部门
    国家安全局每天拦截并存储各类信息近17亿条,并整合部分进入 70个互不相连的数据库,数据无法共享,也没有足够的人手进一步翻译、分析。
  各情报机构每年撰写近5万份情报报告,但由于数量过大,不少都被忽视。目前受聘的分析人员往往刚刚毕业,对重点国家如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情况及语言都知之甚少。即使是负责分析最敏感、最难获取的情报的美国全国反恐中心,其报告也常常被指缺乏创见。
  美国超过2/3的情报计划都归属国防部管理,这些计划的代号名单长达300页,只有极少数“超级用户”才能接触。其他机构成百上千的计划和子计划也分别有不同接触权限。正如国防部负责情报事务的副部长克拉珀所言:“全宇宙只有上帝才能见到所有秘密计划。”
  神秘的办公地点
  据《华盛顿邮报》披露,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和国家反恐中心总部藏身于弗吉尼亚州麦克莱恩巿郊一处名为“自由十字路口”(Liberty Crossing)的地方,其四周还聚集着大批“9·11”事件后涌现的反恐政府机构和私人承包公司。“自由十字路口”有意避开公众视线,任何公开发售的地图都没有对其进行标注,也没有任何路标指示。持枪的黑衣警卫在周围巡逻,随时防止无相关证件者靠近。
  中央情报局又建造了两栋大楼,拓展了1/3的办公空间。新建的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大楼耗资18亿,成为联邦政府第四大建筑。
  所有这些办公楼均由高科技全副武装。入口安装电磁锁、视网膜扫描系统;办公地点墙体均有防窃听功能,内设部门敏感信息沟通中心,并配备内部监视网络、视频墙、装甲跑车以及保镖。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奥巴马刺激经济方案中有上千万美元都用在情报机构办公楼的兴建上。(特约调查员朱利·塔特对此文亦有贡献。)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9 05:2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