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日益无可置疑,中国威胁论也日益甚嚣尘上。西方发达国家真的开始担心中国这个后起之秀会颠覆他们的500年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开始担心一种新的殖民主义依然会阻碍它们的自主发展。亚洲的周边国家则开始担心东亚朝贡体系变相复起。中国的外交环境,在我看来,真的开始有所恶化。其实, 这种趋势本来10年以前就开始了。只是由于9.11事件以后,美国被迫把头号注意力放到遏制伊斯兰恐怖主义势力方面,中国才意外地赢得了这10年的黄金发展期。到得如今,美国依然没有摆脱恐怖主义和中东那两场战争的困扰,但已经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遏制中国发展的方向上。
于是就有了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外交冲突。先是天安舰事件。这件事的肇事者至今不明,但它的效果则十分地明确。美日韩的同盟明显加紧,朝鲜和中国则成了这个同盟的明显的直接的和间接假想敌。接下来就是在韩国东西岸的军演。围绕美国的航母是否参加,中国与这个联盟发生了激烈的外交角力。然后是在中国的南海。美国的国务卿希拉里的确十分精明地表演了一场巧实力,只费了很小的力量就挑起了好些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最后是钓鱼岛事件。这件事在我看来,可不是中国的 什么辉煌的外交胜利。因为除了恶化中日关系之外,中国并未从中获得什么利益。钓鱼岛依然在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日本还宣布以此为由,要扩招一万名海上自卫 队,加强“西南诸岛”的防御。我怎么觉得那个船长实际上是在给国家添乱,不是功臣呢。这样的事,太复杂,老百姓还是少掺和的好。 中国的船长被关押了17天后,在中国政府的强大外交压力下被迫放回。但中国的道歉和赔偿要求则绝无可能得到满足。事实上,美国又一次 成为这个事态的最大得益者。一年前民主党新上台时,由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带来的亲中潮流那么快地就烟消云散,实在是不能不让我扼腕痛惜。
我今天的问题是,除了中国继续崛起所必然带来的利益冲突这一客观背景之外,中国在外交政策的掌握方面,是否也有一些没有尽善尽美的方面,使得这种难以完全避免的局面更早或更沉重地到来?
个人认为这方面的缺陷是有的。中国官方虽然从未接受过美国人别有用心的G2的蛊惑,但是一些人的心态似乎还是受到了影响。我现在来举一些例子。
在去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天气司司长苏伟在连续三天因胸牌问题被阻入场后,在发言时表示:“ 大会开始第一天我不高兴,第二天是很不高兴,今天是非常地不高兴。”这种说话的口气,难免让人侧目。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哥本哈根峰会温Jiabao亲自临阵指挥。结果如众所周知的不那么圆满。当然这个责任绝不会都在中国。但至少中国坚拒国际组织核查中国的减排实况是谈判破局的重要因 素之一。还有基础四国闭门开会,让奥巴马轮候不得,破门而入的场面,也实在让世界印象深刻。这G2的时代不是就这么开始了吗?
那个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中国依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一直划到日本列岛跟前,日本人期期以为不可,不难想象。事实上,春晓油田在中日海域中间线中国一侧。 日本人还要插一脚联合开采。通常情况下,联合开采的应当是有争议的部分,即中间线到中国大陆架尽头即日本海沟之间的部分才对呀?中国怎么说的那么硬而做得又那么软呀?
南海和钓鱼岛的情况也类似,中国都是口头主张强硬而实际行为(甚至过于)柔软。中国政府的基本思路我完全明白。就是暂且隐忍,保留争议地位,留待将来中国更强大时争取于中国更有利的最终解决。问题是既成事实年深日久之后,又哪里是容易撼动的。
现在我们再说远一点。毛**执政27年,为中国制定过三条外交总路线。第一、从苏反美,第二、反帝又反修。第三、联美抗苏。而邓小平只给中国制定了一条外交 总路线,叫做“韬光养晦。不当头,不扛旗,不与美国搞对抗。” 总之是谁也不反了,闷声发大财。实践证明,邓的路线为中国赢得的利益比毛的三条路线多多了。现在的问题是韬光养晦的路线所需要的背景条件正在迅速地消逝。中国日益成为众矢之的,已经很难继续韬光养晦了。
其实在我看来许多地方也还可能妥协。比如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我个人就觉得其实还有让步的余地。辩证法云:有一利必有一弊。有百弊而无一利或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情都是极为罕见的。像本币升值这样的事,可以说几乎总是利弊参半的。人民币升值,受损最大的自然是出口外贸。有领导说许多出口企业的毛利只有 3-5%。人民币一 旦升值稍多,就会导致大批出口企业倒闭。依我的常识看,人民币升值3-5%后,这些出口企业自然也可以同比例涨价,利润率并不会下降。其实导致利润率如此 低的主要原因完全在国内出口企业互相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国际竞争。人民币如果缓慢升值,导致的企业外迁状况并不可能十分严重。比如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劳动人 口还远不及中国沿海地区多呢,更别说他们是否训练有素。那复杂的庞大产业供应销售链条,又如何可能迅速地转移?转移到哪里?中国还可以沿海腾笼换鸟,升级换代,把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往内地迁移呢。如果人民币升值每年3-5%,造成的压力怎么也比不过前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锐减吧?我们不是都挺过来了,而且获益匪浅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 益自然也很多。比如进口必然更加顺畅,外贸顺差、外汇储备过巨的现象必然会得到遏制。我真是不明白,中国要那么多绿纸头来干什么?美国人其实连印钞票的机器都不用开,纸张都不用浪费,那些万亿美金不都记在银行电脑里,不就是一些0和1的数字吗?这样,中国的货币膨胀就会传输到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中国并不一定 吃亏。我们在西方做生意,就深感中国的货品太廉价,白白便宜了西方人,中国人并不能因此得利。因为中国的商品早就没有竞争对手。涨价一倍他们照样得买。太便宜只是鼓励他们浪费而已。知道吗?就一般商品比如服装而言,中国出口10欧元的货品,在欧洲平均会买到100个欧元。就在最后一关的零售商店里,价格就会翻上3-4倍(10欧元批发进来,30-40欧元卖出去),舍此商店就不能生存。可以想见这里的劳动力成本有多高。让他们一码(东西卖贵一点而已),中国并不会亏到哪里去 的。寸步不让,中国并不一定真的得益。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我想它的最高宗旨应当是保住中国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现在的外交环境还是乱了一点。中国应当更有技巧地去对付。比如刻下还在交涉中的钓鱼岛事件,要日本道歉赔款,可能做到吗?有理有利有节吗?中国古圣有言“战胜于朝廷”。就是说在朝廷上战胜敌国。意指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这种境界我们如今还不能奢望。武圣孙子所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样的高见,我们还可以领会 吧?现代社会,有核武器和全球化保卫世界和平。我们还是伐谋伐交吧。不要小不忍而乱大谋。只要再保住30年和平发展,那中华民族的再度辉煌,还有什么可质 疑的呢?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