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青报关注国际关系论坛:80后“奔三”能否担当社会中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03:0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80后、90后的异军突起,这个群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前,在由国际关系论坛教育集团发起的“国际关系论坛鲲鹏创新汇·榜样的力量”主题活动中,嘉宾都是来自多个领域的年轻教授和专家学者,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都是80后的杰出人才。今年又恰巧是80后“奔三”之年,而“奔三”的 80后是否已经成为社会中坚就成为现场内外热议的话题之一。
  ●80后嘉宾集体亮相引人瞩目
  据“国际关系论坛鲲鹏创新汇·榜样的力量”主题活动主办方国际关系论坛教育集团董事长魏义虎介绍,此次活动邀请的历任中国平安集团公司、中国普天股份(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汪漪,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现供职于肿瘤医院的程钱璇子,还有今年1月毕业即签约微软搜索技术中心并任职项目经理、负责手机端Bing研发的郭昱,以及现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兼任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法研究所的研究员毕竞悦等8个领域的青年嘉宾,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标签——都是80后研究生,在建筑、医学、IT、通信、环境材料等领域颇有建树。这次活动以“接力演讲”的形式进行话题分享,通过他们对相关领域前沿和未来的思考,以及他们对人生定位和职业规划的建议,对即将步入考研大军的学生进行引导。“国际关系论坛鲲鹏创新汇希望通过这些优秀80后的‘激QING’演讲,在各种话题的密集分享与相互碰撞之中,用‘榜样的力量’点燃在校大学生的求知‘激QING’,激发他们对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以及人生的重新思考。
  ●80后正逐步成为社会中坚
  谈及今年”奔三“的80后是否已成为社会中坚时,资深人力资源总监、《职场路线图》一书作者汪漪指出,这与具体所处的行业或领域有关,比如在 IT、通信、互联网等领域,27-30岁80后已成为技术精英,集聚的力量正在推动行业的发展;而像行政、机关、管理类行业或岗位,80后尚处于事业积累期。
  ”80后涉猎广泛、沟通能力强,使用互联网显现出优势。“中龙听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敏女士介绍,在他们公司的员工中80后占85%以上,而如何激发80后优势,则需要企业循序渐进进行引导。万敏女士认为,80后已成为社会中坚,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考虑,应给予80后更多成长机会和展示舞台。
  清华大学研究生、北京服装学院年轻讲师詹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80后成为中坚力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毕竟80后正逐步进入而立之年,在整个学术和商业领域中,占据大多数中层职位。其次,与个体的发展有关,一部分80后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沿着本科、硕士、博士等学术阶梯,在相关学科领域不断精进。他说,从此次“鲲鹏会”的演讲可以看出,80后的学科体系已初具雏形,学科探索具备前瞻性,自己的观点和成果也日趋成熟,正在社会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个性化的80后、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供职于微软公司的郭昱表示,“承上启下是80后的责任。我们在不断积累经验,且朝着‘社会中坚’方向发展;同时,试图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90后。此次‘鲲鹏会’想传递一个信号,我们是一股新鲜的血液,流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各个角落。所以,真正属于我们80 后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校大学生一直追捧和模仿与自己年龄相仿的80后成功人士,他们的言行、处事方式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判断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国际关系论坛教育集团考研事业部经理梁国亮指出,因此,希望借助鲲鹏创新汇这个平台,让一些优秀的80后影响在校大学生,有利于在校大学生做好人生定位,更加注重学业、职业规划,并重塑积极健康的人生。
  ●80后是有理想、奋发向上的一代
  当谈及80后是不是人们眼中的另类形象时,资深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专家李令彬指出,80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准确分析其社会形象、角色应与其所处的时代紧密相结合。他说,在变革中成长的80后是幸福的也是不太幸运的一代:小时候他们被认定为是“垮掉的一代”、“娇生惯养”、“小皇帝”,上学期间他们又与“高考”、“考研”、“考碗”、“雅思”、“托福”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则与“啃老”、“月光”等相伴。对80后的评价总是与整个社会的期许有关。而随着80后“奔三”元年的到来,80后的集体理想正在朝着当下社会期许的方向发展:有房有车有事业。他们的状态可以用“斗志昂扬,低头赶路”来形容,可以负责任地说,他们像上辈人一样,称得上是奋发向上的一代。这是一种必然,人总是会长大的。
  清华大学研究生、北京服装学院的年轻讲师詹膑则表示,“我们过去对80后的报道过于充满‘个性’、‘叛逆’、‘另类’等词语,由于那些‘特别的故事’更容易被报道,而今天那些‘特别’则格外平淡。我个人认为,认识一代人需要时间丈量,而只有当个性相对张扬的一代成长起来以后,80后独立思考的精神将使得他们具有更强的能量。”
  参加此次国际关系论坛鲲鹏创新汇活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李娟说,“我们80后正在奋斗,且在一种极为残酷的环境下竞争。像‘蚁族’和‘裸婚’等提法新鲜、有趣且形象,这种窘迫其实是年轻人攀爬过程中的常态和必然,这一点,也不惟中国如此。另类?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4:59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