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留学奋斗的那些日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8 23:5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留学奋斗的那些日子

普通学生的前十五年
  和那些有着耀眼经历的人相比,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
  从小到大,老师和其他人对我的评语基本就是好学生,学习好。不奇怪,小学的时候由于自己对数学的喜爱以及随大流的原因,我参加了奥数的培训。在这里我的数学能力获得了提升,对于科学也有了一些肤浅的爱好。参加过数学竞赛,也获过一些小奖,但是始终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凭借数学考上了八十中学,进入了三个数学试验班之一。年级排名基本稳定在前三十名,学科兴趣开始渐渐发散。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连歌剧的都加入过,但是很快发现自己属于只能欣赏不能实践那种,其他的学科也是这个样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但是始终没有获得什么大的奖项,也没有对任何学科产生过"我以后就干这个了"那种程度的兴趣。基本上就属于学习成绩好但是没有好到突出,兴趣广泛但是没有特长这种。后来初三凭借综合排名进入了直升班,基本上是跟初中最优秀的同学在一起学习高中课程。这样自然要比初三的学生轻松许多。然而正是在这半年的轻松中,我产生了出去见见世面的想法。

  其实我很佩服那些从小就定下类似非哈佛不上的目标的人,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梦想可能就是做个整天摇试管的科学家。而在初三的闲暇中,我才接触到了TOEFL。基本上从这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踏上了准备出国留学之路。
  高中过得挺辛苦的,我高中之前的英语水平,也就是比较优秀的初三学生水平(中考英语116分)。准备各种留学考试自然要占很多时间,然而白天大部分时间要学习高中的课程(没办法,我从来不是那种一看就会甚至不看就会的人,别人花多少时间学习我至少要花相同的时间才能不被拉下),而晚上完成作业之后也不能百分之百投入到背单词的事业当中去,因为这时候我又多了一个化学的爱好,基本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花在准备竞赛上(最后拿了个北京二等奖,还算对得起我的努力)。于是每天就过得很辛苦很程式化,基本上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到后来准备SAT的时候更是辛苦,每天早上4点起来去洗手间背单词。
  我是如何考试的
  其实这个部分也不应该我写或者说论不到我,TOEFL110,SAT2290,绝对算不上什么高分学员,但是我想我的情况比较普通,基本正常人都是能够复制的,所以可以说还是有一点参考价值。
  在前面我就说过,我在准备出国前并没有什么无比出众的英语水平,在开始准备出国的时候,我的词汇量绝对不到2000-背toefl单词的时候,一页最多认识两个词-面对各种TOEFL文章,甚至是听力材料,我基本只能认识am,is,are,这时候不要说什么以考代练的先进方法,就是让我拿着字典进考场,估计都查不完生词。所以,对我来说备考的第一件事就是背单词,单词是很重要的,肯定每个人都知道。然而有什么窍门吗?我只能说,我不知道。我的方法用付建业老师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反复多次,就是重复很多次!
  过了单词关就过了大半,这时候再看TOEFL文章就有了一种畅快的感觉,其他的听说写也就有了着手之处。在这里特别说一下口语,这个一定要重视,不单单是TOEFL口语考试的问题,在后面面试的时候口语不好也要吃大亏的。多练习就是唯一的诀窍,任何技巧都得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SATⅡ在留学考试中比较另类,因为考的是科学知识,所以这个考试只要是正经学过高中的人都能考不错的分数,多加准备就好。
  最后说一句SAT多次考试的问题。改革送分政策之后,多次考试确实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了,但是一定一定要做好准备再去考!我有两个SAT分,一个2290,一个2150,猜猜哪个是我第一次考试的分数?--是高的那个,所以说一定要有准备再去考,切记切记。
  申请之路
  在申请中,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写出一篇文章的成就感,还有在思考文章素材的时候对自己人生前十七年的一种回顾。我当时就时常想,如果当时没有出国,现在会是怎样。可能就是像一般学生一样SATⅡ,高中三年为了高考而努力,最后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而回首当时备考的艰难,报名时候的惊险(我是因为临时加了考位才报上的TOEFL),我也深深觉得,能走到今天,我已经很满意。虽然这一路有艰苦,有挫折,但是我至少坚持了下来。
  "这就像是BT下载,上传的越多,下载的越多。"
  上面这句话是公泽说的。
  可以说,Workshop班是申请中给予我最大帮助的地方。在这里我不仅仅学到了如何在申请文书中用短短的几百字概括自己人生中最出彩的一面来吸引AO的眼球,更重要是它给了我们一个与同龄人交流的平台。
  第一节课的自我介绍是到现在给我震撼最大的5个小说。从SAT1600满分到无数的TOEFL116,117,从各种竞赛的金牌得主到学生公司的CEO,他们的各种经历和成就一下子让我从考了个不错SAT分数的沾沾自喜中清醒了过来。记得当天下午回家的时候我很是郁结,甚至妈妈都问我是不是生病了。"申请美国大学考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你的综合素质。"我的那些综合素质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我要通过8次课来挖掘并最终把它们转换为文字的。
  在课堂上的交流,同学之间的相互点评,让我从第一次课后为了完成简历的作业,绞尽脑汁花了一周时间才凑出一页;到后来经常每天都能想出更好的主题,最终写了十个不同的essay。在我与那些最优秀申请者的交流中,获得的不只是知识和眼界的开阔,更是信心。正是这种"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做不到"的信心,帮我坚持了下来,完成了这些以前会让我觉得不可完成的任务。很快两个月就过去了,在最后一堂课中,周老师对我们说到:"你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交到了一生的朋友"现在看来,这才是workshop最大的目的,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等待结果
  时间过得很快,每天写写文书,查查学校的资料,9月很快就过去了。10月我去香港考了次SATⅡ,回北京之后就准备提交Early阶段的申请。10月16号,我寄出了Ed Dartmouth的申请包裹。之后的两个月,我差不多天天查申请结果的页面,希望能早早被录取,获得解放。终于,2009年的12月6日,我收到了Dartmouth的邮件,通知我8号下午出结果。那天睡觉之前我信心满满,连第二天怎么庆祝都有了计划。第二天早上依旧是很亢奋的状态,没有闹钟4点47准时醒来,冲到了电脑前,打开查询系统,输入账号,密码,一封结果通知书弹了出来。我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没有看明白。但是我没有看到"congratulations", 这时候我就明白这封信的意义了。我没有被录取。那时候的心情我无法形容,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没法想象的。
  下午的时候我从恍惚中清醒了,我知道我要抓紧时间了,因为还有十几所大学的申请材料要准备。于是从8号到31号,成为了我申请中最紧张的日子。每天守在电脑前字斟句酌,思考着如何改进每一句话。最后我终于在deadline之前寄出了全部申请。
  2010年的2月2日对我来说是个大日子。那天我拿到了University of Miami的录取,当弹出那封"congratulations"开头的申请信时,我明白我三年的努力有了一个美满的结果。
  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是昨天,当我回头望去,一路上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张晶磊老师对我阅读的指导,周容老师对我申请文书写作的帮助和同学们的支持。我想用Harvard图书馆里的一句话来为这篇文章结尾:
  "Now sleep you will dream, but now study you will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02:1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