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7 23:0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1)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苏联竭力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同时利用民族解放运动作为同美国争夺的筹码,妄图实现美苏两家合作主宰世界。
第二,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军事力量方面大大改变了美国占优势的局面。
第三,20世纪80年代,美国采取了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第四,1985年11月,美苏两国首脑举行日内瓦会晤,美苏关系从紧张转向缓和。此后到1990年赫尔辛基首脑会晤为止,美苏两国首脑会晤了8次,达成了包括中导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协议。其中1989年12月的马耳他会晤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因中苏关系破裂而解体。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中苏两党在和平过渡等理论问题上和如何评价斯大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1958年以后,苏共把中苏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来。1962年12月15日—1964年7月14日,中苏展开大论战。1965年3月一5月,苏共一手操纵的莫斯科会议的召开,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从政治路线、理论观点的分歧发展为组织上的***,从此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中国***和中国政府不屈服于苏联的压力,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了自己的国家主权和正当的民族权益。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阵营因美国、日本、西欧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对各自利益的考虑,也四分五裂。战后初期受到美国控制的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出现独立自主的倾向。1958年法国戴高乐重新上台执政,在对外政策上推行“戴高乐主义”,反对一味追随美国的做法,坚持恢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和独立自主的方针。他主张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力量;努力促进法德谅解,消除宿怨,以实现法德合作,作为西欧联合的轴心。在与美国的关系上,反对美国充当欧洲霸主,要求在北约组织内与美国平分秋色。当美国拒绝后,法国毅然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维护法国的国防独立。对苏实行和解政策。不顾美国的反对,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主义”,积极主张同苏联和东欧各国实行缓和和关系正常化的政策,正式承认民主德国,从1970年起先后同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建立外交关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奉行更符合德国利益的外交政策。日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政治上也提出相应的要求。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就要求修改日美安全条约以增强自己的独立地位。6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亚洲自主外交”,表明日美关系中日本地位的增强。同时,日本通过持久谈判收回由美国占领的琉球及小笠原诸岛。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两极格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科技革命的发展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一些国家的兴衰,从而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2)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这首先是因为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其次,日本在田中内阁上台后,于1972年7月提出以“对美国协调为主轴”,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明确表示“日本跟着美国脚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更是踌躇满志地要求从经济大国而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追求“政治大国”目标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国策。再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路线,20世纪70年代末又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力量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最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在斗争中成立的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05:3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