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2010考研政治重点知识记忆--政经篇(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03: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6.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速度是前提,比例是基础,效益是中心,质量是保证。在四者发生矛盾时,要坚持把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效益为标准去衡量速度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
A.积累与消费关系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C】(2006年单选题第11题)、比例是否合理。
27.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主要通过追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称之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即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式,称之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可以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并有利于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抑制上新项目、铺新摊子,有利于利用现有基础和促进老企业技术改造;可以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需要,消除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引起的生产能力闲置、开工不足和人财物的浪费;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竞争的需要。
如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好上新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既要坚持集约经营的方向,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又要从实际出发,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2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 经济实力的竞争B. 人才的竞争
C. 军事实力的竞争D. 政治实力的竞争 【B】(2005年单选题第13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做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3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将来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缓解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克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有利于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在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3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1980年翻两翻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与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翻,是我国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中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1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增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物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焦化形成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指标
指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属性(注)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增加到0.5预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55.8%提高到60%预期性
注: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2007年分析题第37题)。
“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指标
指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属性
耕地保有量减少0.3亿公顷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增加1.8%约束性
结合材料回答: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较高提供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要点】(1)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越来越显露出其弊端。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的体系,这在客观上要求经济增长必须以提高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即要以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取代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发、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二,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第五,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23:0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