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及精析(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02:0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5.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有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四分位差
[答案]ABC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差异量数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数包括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四分位差、全距、百分位差等。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 10分,共50分。
76.简要说明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参考答案要点]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水平有高低差异,呈正态分布。
    (2)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能力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表现出类型上的差异。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早,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能力发展差异性的理解与掌握。人与人之间在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条件下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后天环境条件,诸如社会环境、家庭生活、学校、从事的职业以及主观努力等因素,使人在能力发展出现某些差异。能力发展的差异可以分为量上的差异和质上的差异。能力的量的差异存在着两种情况:能力的水平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上的差异。能力水平有高低差异,呈正态分布。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早,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能力的质上的差异也存在着两种情况:能力的类型差异和能力的性别差异。能力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表现出类型上的差异。能力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部分能力方面上的差异。
77.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参考答案要点]
(1)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2)正强化与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但正强化是现愉快刺激,惩罚呈现厌恶刺激;正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3)负强化与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销决恶刺激,惩罚则是呈现厌恶刺激;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分析]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考生经常混淆的难点部分。为此,本题要求考生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两两比较,以考查考生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情况。
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正强化与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但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惩罚呈现厌恶刺激;正强化的合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负强化与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则是呈现厌恶刺激;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78.什么是测验的信度?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要点]
(l)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
    (2)影响因素:①被试;②主试;③施测情境;④测量工具;③施测时间间隔;⑤评分计分。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基本理论中有关测量的信度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信度是评价测验质量优劣的有用指标,在其他所有条件都等同的条件下,信度系数越高,测验质量越好。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被试、主试。施测情境。测验工具本身、实测时间间隔。信度评估方法以及测验误差来源等。
79.某研究者假设: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成两组,切除它们的海马,让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在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研究者据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请找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要点]
    (1)存在问题——任何白鼠学习复杂迷宫所需要的次数都要比学习简单迷宫多,所以实验结果可能与是否切除海马无关,用不切除海马的白鼠为被试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尽管设计体现了两个独立变量(任务难度和有、无海马),但只改变了其中一个独立变量。

    (2) 完善的方案——2×2因素设计:一个因素是有、无海马,另一个因素是迷宫的难度。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设计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考查的水平介于理解与运用之间。该题是一个不完整的2×2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是本科阶段应该掌握的典型实验设计方法。该题的实验设计缺陷在于,实验中涉及两个自变量,一个是海马切除与否,
另一个是学习的复杂程度,实验操纵了学习的复杂程度因素,而海马切除与否的因素操纵错误。考生若掌握了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就能逐项对照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操纵与观察,发现该缺陷,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正确的设计方案,达到检验假设的目的。
80.在一项英语单词记忆实验中,要求一批被试分别采用机械式、联想武。理解式方法记忆100个英语单词。各组被试正确回忆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试检验各组方差是否齐性。(取α=0.05)
[参考答案要点]
(1)已知:最大方差S2max=4.5,最小方差S2min =2.5
      三组被试人数分别为n1=29,n2=30  n3=31
(2)计算F值
F=S2max/S2min=1.8
    (3)计算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df=31-1=30
      分母自由度:df=29-1=28
    (4)查表
      查表F0。05(30,28)=1.87
    (5)结论
      F<F0.05(30,28)       因此,方差齐性。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推断统计中方差分析的原理、基本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方差分析是根据变异可加性,将实验数据的总变量分解为不同来源的变异,并根据不同来源的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比重对造成数据变异的原因做出解释。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各处理内的方差齐性。在进行方差分析时,为确保方差齐性,要对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做齐性检验。由于本题中各组的被试人数不同,题目的难度较大。
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
    81.试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各自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参考答案要点]
    (1)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作用的记忆,是个体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
    外显记忆是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搜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是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影响。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① 信息加工水平不影响内隐记忆的效果,但对外显记忆的影响明显。
    ② 一般而言,内隐记忆的消退速度比外显记忆慢。
    ③ 外显记忆的成绩随识记数目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内隐记忆则不受其影响。
    ④ 感觉通道的改变会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
    ⑤ 外显记忆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但内隐记忆很少受到影响。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能自动产生影响作用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
行有意识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操作。
    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表现为人在操作某任务时,在不需要对先前经验进行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已存储在脑中的经验或信息会在提取和操作中自动起作用,从而影响到作业的绩效。外显记忆是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搜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检索和提取的过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强凋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而不是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即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检索或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从而实现回忆或再认。外显记忆能够用语言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无论在识记或刺激信息的输人,还是在刺激信息的保持或存储阶段,两者其实并无本质区别。两者的根本差别体现在刺激信息的检索和提取阶段,即外显记忆对信息的检索和提取是有意识进行的;内隐记忆对信息的检索和提取是无意识进行的。
82.下面是一位I4岁男生的日记摘抄,试分析日记内容反映的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点。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不再是 “小小少年”。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无巨细地管着我,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断地嘴叨:“马路上多加小心”;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想看看体育新闻,
妈妈又会问:“作业做完了吗?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广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却非要买耐克的……
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会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又会觉得羞愧难当……
在同学的眼中,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总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
我有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17:52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