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及精析(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02:0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逻辑一数学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智力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观点,智力是一个多元结构,由八种元素构成:身体运动智力、语言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社交智力、空间智力和自我观察者智力。语言智力是一个人运用语言思维、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逻辑一数学智力是一个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空间智力是一个人在脑中形成的外部空间世界模式。音乐智力是一个人能够敏感地感知音凋、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身体运动智力是一个人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社交智力是一个人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或与他人交往及合作的能力。自我认识智力是一个人能够深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正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个模式的能力。自我观察者智力是一个人能够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每种智力都是一种特定符号系统,具有一组特定的操作功能,它们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2.“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中的五个因素是外倾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
A.习俗性   B.自制性    C.责任心    D.特异性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人格特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人格特质理论对当代心理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大五”人格结构模型采用“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人格调查表”(NEO-PI),通过因素分析揭示出在人格特质中存在着五对相对稳定的因素: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审美和智能等特质。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具有胜任、公正、有条理、克制、谨慎、自律、成就、尽责等特质。外倾性(extraversion),具有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利他、信任、依从、直率、谦虚、移情等特质。情绪稳定性(神经质,neuroticism),具有焦虑。
敌对、压抑启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根据五个特质的起始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人格的海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3.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特点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气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气质是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把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四种。兴奋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而不平衡,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极易兴奋而难以抑制为特点,与胆汁质相对应。活泼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灵活,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以反应敏捷、活泼好动为特点,与多血质相对应。安静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不灵活,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但不容易替代或转换,以安静、沉着。有节制和反应迟缓为特点,与黏液质相对应。抑制型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弱,以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和反应缓慢为特点,与抑郁质相对应。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4.人格的核心成分是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意志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格内涵的理解与掌握。人格是构成ren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其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气质是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性格是与社
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行为方式中。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性格内涵包含在人格概念中,是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
理品质,体现人的本质属性。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据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内外部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5.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划分儿童年龄阶段的标准是
A.生理发育       B.智力发展    C.个性特征     D.活动特点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对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的掌握情况。根据以往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后,艾利康宁在维果茨基的思想基础上,借鉴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系统地提出其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他的学生达维多夫是这个理论的积极推崇者,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分期的标准是儿童发展的主导活动。其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强凋主导活动与儿童心理,特别是个性形成的一致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6.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儿童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替代自己 异性父母的对象,使恋父或恋母情结得到解决的原因是
A.个体成熟                    B.在游戏中获得自我教育
C.父母和其他成ren的教育        D.大众媒体的影响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理论中的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理论知识和发展阶段的掌握情况。艾里克森提出“人的八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发展任务,其中的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左右。在本阶段,艾里克森认为男女儿童虽然对自己的异性父母产生了罗曼蒂克的爱慕之情,但能从现实关系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遂产生对同性的自居作用,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代替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俄狄浦斯情结在发展中获得最终的解决。在这一阶段中,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7.一个婴儿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是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迟缓型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婴儿的依恋类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其中,反抗型依恋婴儿表现出: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朝母亲这里看。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故本题的上确答案
是C。
28.对儿童脑电变化的研究表明,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为
A.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B.颞叶→枕叶→顶叶→额叶
C.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D.额叶→颞叶→顶叶→枕叶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幼儿神经系统发展中儿童大脑成熟情况的掌握。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在4-7岁这一年龄阶段,自发电位的特征最突出地反映了之间的斗争。斗争先从杭叶开始,然后再向领叶与顶叶发展延伸。结果
是α波在大脑皮层逐渐扩大领域,而θ波则逐渐缩小领域。8岁以后,θ波开始从枕叶、领叶、顶叶消失,α波占主要地位。通过儿童脑电波的变化表明,儿童大脑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一颞叶一顶叶一额叶。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9.儿童能够自发运用记忆策略,对羊与牛、作业本与教科书、苹果与草莓的图片进行分类记忆的年龄是
A.4-5岁         B.6-7岁     C.8-9岁         D.10-11岁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儿童记忆策略的形成和发展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弗拉韦尔等人以5-11岁儿童为被试的研究,刺激物为一组图片,图片可以分为四类:动物、家具、交通工具和衣服。以归类作为策略考查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10-11岁儿童基本上是自发应用归类策略以提高记忆效果的,其他年龄儿童则不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本题由于考查点较细,难度较大,考生在四个选项上出现随机猜测作答现象。
30.在成ren中期,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能力是
A.逻辑推理    B.知觉速度    C.图形识别      D.机械记忆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成ren智力发展特点的掌握情况。众多成ren智力发展研究表明,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其中,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则可以排除B、C、D三个选项。逻辑推理是与思维的基本形式紧密相关的智力技能,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组织,在中年期仍保持相对稳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标志的掌握情况。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早期代表著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而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则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15:2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