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较“实在”的一篇东亚形式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29 17:5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后60年:东亚寻求安全新体系  
  
-
□ 周梁
总第626期 日期:2005-08-13
  
  

  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系在整个欧洲土崩瓦解,却在东亚地区完整保留,这似乎不是一件与历史逻辑相符合的事情。当地的领导人在多年冷战思维的约制下,对地区力量的变化似乎还缺乏主动的判断和富有历史眼光的战略设计。
  美国进入东亚60年的历史实践表明,美国在东亚的首要目标是防止中俄日任何一个本地区国家发展成为地区霸权,而非防止中国统一,这就给了中国施展利益折冲的空间。

  影响了20世纪的东亚甚至整个亚洲历史的二战,与两个重要的地缘政治现象紧密相联—日本的崛起和对日本这种崛起的遏制,紧接着便是美国历史性地进入亚洲。
东北亚安全体系的演变
  从日本崛起到美国主导东亚安全体系的100多年里,中、美、俄、日这四个东亚大国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俄日十八世纪末对抗为主线,到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获胜,获得在亚洲大陆的立足点;中日对抗为主线,美俄站在中国背后,一起DIZHI日本的崛起,直到二战结束;俄美对抗为主线,中日作为正式或非正式盟友站在俄美之后(在五十年代末以后,中国与苏联的盟友关系仅仅停留在名义上),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美时隐时现、尚未定局的对抗为主线,俄日分别站在中美之后的冷战后新的安全竞争态势趋向于明显。
  美俄两国在制衡日本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并主导了战后的东亚安全体系的形成,并通过这一体系保证了它们在二战中赢得的收益。在东亚势力范围的划分中,俄国获得了北方四岛、南库叶岛和北朝鲜,在俄日从1790年就开始的争夺中取得历史性的胜出。美国则越过太平洋,占据了包括台湾在内的从阿留申群岛一直到菲律宾的整个亚洲近海岛链,笼络也笼罩住了日本和韩国。
  日本作为战败国退回本岛,回到了明治维新时的地理范围,并丧失了安全上的主权。朝鲜半岛在巨大外力争夺下最终被分而治之,形成了两个相互敌对的国家。
  中国虽然也是战胜国,但抗战的胜利也不能掩盖中国本质上的羸弱,以及它自1840年以来在亚洲的落后,因而在战后东亚的力量博弈中丧失了对台湾和朝鲜的传统控制权。
  随着美俄力量越来越深地进入东亚,该地区的安全架构最终被纳入到两国全球范围的冷战当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美俄对峙的两极局面。中国后来通过战略大三角的互动促成中美脱离军事接触,艰难地在台海安全上获得美国的松动。
  随着冷战结束,地区内大国力量对比再次发生变动:美国成为本地区安全构建的主导力量;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国家正常化不可避免;俄国在冷战后力量明显衰落,再加上俄罗斯对欧洲和南部边界的安全关注分散了对东亚地区的注意力,在本地区重大问题上很难有发言权,其影响渐出东亚已成定局。东亚安全体系正从平衡的多极趋向于不平衡的多极,地区内部呈螺旋式上升的安全竞争不断加剧,平衡维持得越久,裂变时释放出的势能也就越剧烈,因此这一阶段最核心的问题是谁将打破现状。
中国的回归
  东亚安全体系现在和未来最重要的因素将是中国。但对于以大国身份回归东亚安全体系,中国似乎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目前中国在这个体系中的最重要的安全因素是台湾。作为苏美冷战的产物,台湾问题见证了长达50年的冷战历史中,超级大国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达成战略默契,决不容忍当地人民对现状的挑战。
  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系在欧洲土崩瓦解,却在东亚地区被完整保留,这似乎与历史逻辑不相符合。从中也可以看出,在多年冷战思维的制约下,当地的领导人对地区力量的变化还缺乏足够的准备和富有历史眼光的战略设计。
  1949年底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后,美国务卿艾奇逊提出对华政策重起炉灶,“让中国人自己发展一个对美友好的统一、稳定和独立的中国”。1950年1月艾奇逊又发表著名的“划线”讲话,明确将台湾排除在美国的西太平洋防线之外。杜鲁门也发表讲话对台湾的地位归属予以确认。显然,美国这一时期的政策是希望利用台湾问题使中国改变战略立场。
  但其时,苏联百万大军进驻东北,中国除了向苏联“一边倒”之外并没有其它选择。因此,美国当初踞台为质,作为对中国与苏联结盟的惩罚。冷战政策的设计者凯南所提出的“防止台湾落入‘敌对国家’的手中”,成为了美国对台政策的底线。因此可以说,台湾问题不只是一个主权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安全问题。
安全第一,还是主权至上?
  在主权上,台湾问题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台湾不能独立,其次是中国恢复对台湾的主权。在安全上,台湾问题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美军撤出台湾,中美不再进行直接的军事对峙;二是中国实现对台海安全的控制,台湾在安全选择上倒向北京。
  两个问题的前两个层面都已经实现,后两个层面则成了目前中美各自的政策底线,似乎毫无缓冲的余地。不过,在主权和安全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置换的可能。这又在很大程度上由中国的大战略—国家统一、独立确保安全、作为地区大国崛起这些目标的轻重缓急的先后次序来决定。
  美国进入东亚60年的历史实践表明,美国在东亚的首要目标是防止中俄日任何一个本地区国家发展成为地区霸权,而非防止中国统一,这就给了中国施展利益折冲的空间。比如,在新的国际安全理念下,让渡部分安全利益,获得主权回归,首先实现国家统一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无论从东北亚安全竞争的历史还是现实的地缘政治来看,中国都很难成为一个地区霸权国家,更不用说全球控制力和影响力。这样看来,国家统一成为国家大战略的首要目标未尝不可行。在确立这样的目标后,中国对自己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定位都将变得更加明确,并努力使这种定位得到现在的地区安全体系主导国家美国地承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5:3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