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明确以下数据和概念。从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2004-200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中我们得知:
1. 研究生招生人数:2006年,全国共计划招收研究生398190人(实际录取可能会超过40万人),其中硕士342148人,博士56042人。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1006人,29856人,1150人。
2. 硕博总指数:博士规模与硕士规模的比例约为1:6.1(上一年的比例是1:5.7)。这是我们计算各个招生培养单位硕士博士总指数(简称硕博总指数)的依据。通俗地讲,1个博士大约相当于6个硕士。利用硕博总指数我们便可以将各个培养单位的“培养能力”数量化,从而进行比较、排序。计算的公式是:
硕博总指数=硕士招生数+博士招生数×6.1。
3. 培养单位类型:为了便于读者把握培养单位的性质,依据招生的层次和规模,我们把全国752个研究生培养机构划分为7个级别,用代码表示。第一个字母表示层次,第二个字母表示规模。详见下表
招生培养单位类型及相关数据
招生培养
单位类型 代码
定义
(p=最高学位招生人数)
单位
数量
招生总
人数
占本层次所有机构
总招生人数的比例
占全国总招生
人数的比例
博士一级
Aa
p≥1000
11 个
15642
27.91%
27.91%
博士二级
Ab
500≤p<1000
23 个
15846
28.28%
28.28%
博士三级
Ac
100≤p<500
89 个
17062
30.45%
30.45%
博士四级
Ad
p<100
237 个
7492
13.37%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欢迎您
13.37%
A类合计
360 个
56042
100%
100%
硕士一级
Ba
p≥500
13 个
8205
16.80%
2.40%
硕士二级
Bb
300≤p<500
33 个
12511
25.62%
3.66%
硕士三级
Bc
200≤p<300
54 个
13258
27.15%
3.87%
硕士四级
Bd
100≤p<200
63 个
9100
18.63%
2.66%
硕士五级
Be
p<100
229 个
5764
11.80%
1.68%
B类合计
392 个
48838
100%
14.27%
数据来源: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2004—200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
根据以上概念和定义,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2006年,全国共有752个研究生培养机构,比上一年减少6个。这主要是院校合并的结果;
2.数量上占少数的研究生培养机构拥有强大的教育资源。例如,不到总数一半的360个A类单位,拥有100%的博士培养资源和85.63%的硕士培养能力;500强中的前100个培养单位,占全国博士总规模的81.2%,占全国硕士总规模的61.6%。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地区)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研究生培养的领头羊。其优秀的导师队伍、一流的科研条件、良好的地理社会位置、优厚的学习及生活待遇,成为优秀学子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之地;
4.吉林大学是所有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最大的单位。比北京大学多一千多人、比清华大学多二千五百多人。真是巨型培养机构;
5.去年Ab级的上海交通大学,今年进入Aa级。并且进入500强的第7位,从而把清华大学从第10挤到第11。事实上,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 = 原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6.各个培养单位的“培养能力”相差巨大:最高和最低相差近2万倍。换言之,同是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地区)研究生“培养能力”相当于排在最后的两个上海研究所总体“培养能力”1万倍。
7.2006年全国研究生培养机构500强是依据“培养能力”,并不直接代表“培养质量”。换言之,排名第3的武汉大学和排名11的清华大学,并不存在“谁好谁差”的逻辑关系。
8. 基于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全国研究生培养机构500强的“培养能力”是动态变化的。例如,虽然云南民族大学的招生人数有所增长(从450人增到510人,从而级别由Bb升为Ba),但在500强的排名仍略有下降:由2005年的第234名降到今年的第236名。换言之,云南民族大学的绝对“培养能力”增大,而相对“培养能力”降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