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愈演愈烈的欧元区经济危机,让拜耳将目光再次集中在医药研发领域,并将重点转移向新兴市场。
近期传出的两个消息让拜耳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拜耳集团将裁员2000名员工,约削减4500个工作岗位,但又将增加约2500个新的工作岗位,其中很大部分集中在新兴市场。同时,拜耳将削减行政开支,并在2012年之前投入10亿欧元用于核心业务。危机面前,拜耳选择通过最“费钱”的研发来避险。
作为一个以研发见长的企业,拜耳曾因发明阿司匹林闻名于世,并为其带来难以想像的巨额利润。而今拜耳已发展成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拥有医药保健、高分子、化工以及农业四大重要支柱产业,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
在创新上拜耳从来都不惜血本,它们被称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拜耳方面透露,他们给专利发明人的报酬甚至会高达数百万欧元。拜耳公司大中华区知识产权总监Oliver Lutze博士称,过去的一年里,拜耳在专利发明上的投入高达27亿欧元,覆盖到农业、材料科学和医药领域,而今年该数字将增加到31亿欧元。
外界推测,拜耳或将加大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投入力度,而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无疑将成为关注的重点。公开信息显示,拜耳将在北京设立一个全球的医药研发中心,在上海设立材料研发中心,在浙江成立生物科学研发中心。
拜耳方面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里,拜耳将在中国本土上进行大量创新,并加大在研发方面的创新投入。“作为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企业,中国是拜耳整体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拜耳在美国或者在欧洲,注册有专利权的药品进到中国以后,也能够得到相应的专利。”拜耳总裁柯尼希说,拜耳看好中国。
柯尼希透露,未来增加的10亿欧元研发和开拓新兴市场的资金,其中一部分投资已经在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进行,但他担心中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能否有效地保护研发当中那些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特别在专利保护方面进展迅速,但与国外发达地区市场仍存在一定距离。
而这也是中国的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所担心的问题,正如一位参加拜耳同济知识产权论坛的企业代表所说,中国企业并不缺乏创新的头脑,但谁都不愿意顶着大风险为他人做嫁衣。在他们看来,拜耳通过“费钱”的研发来避险,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风险。
()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