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党的基本路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5 22: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的习惯说法,它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执政纲领。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现现代化思想的雏形。
1956年在中国***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以及大会通过的决议都明确地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参见胡绳主编《中国***的七十年》345页、346页)八大政治报告和决议的这段表述,表明在当时**高层领导人中已经有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初步构想。令人遗憾的是,党的八大路线没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时,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了这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设想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到1980年左右,建立起“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实际上就是初步实现工业化);第二阶段到本世纪(20世纪)末,使中国的国民经济走入世界的前列。周恩来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虽然在当时十分鼓舞人心,但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只是中国***在经济领域内的一项目标和任务。而且,对于实现这个目标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放弃“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所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按照林彪在九大政治报告中的说法,就是1962年8、9月间毛**先后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的一段讲话。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参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78页,林彪《在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1969年内部出版。)
1978年12月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被认为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1年六月中国***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在谈到这次会议时指出:“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以及以前的左倾错误。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它完成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82年9月中国***十二大召开。按《中国***七十年》一书的说法,大会根据邓小平1979年以来的倡议,确定了到本世纪(20世纪)末,力争使我国工农业年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小康的含义看似简单,实际较为复杂。《辞源》中的小康一词有三义。一为小安,诗•大雅•民势:“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二为儒家宣扬复古,谓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虽政教修明,但仍不及古帝‘大同’之世,故称为‘小康’。三为经济较宽裕,不愁温饱。这三义与**的小康概念都有联系。十二大后,国内学者在讨论小康概念时,把它进一步量化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后又调整为800美元。小康从此也成为**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步骤。
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1987年10月至11月党的十三大召开。此时,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基本形成。赵紫阳在大会上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政治报告,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赵紫阳报告的重要的内容有二。第一、就是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指,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对此作了重大的修改)、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这两大特点决定了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出发点。第二、就是明确地概括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它的完整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所以这条基本路线又被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可以这样说,这条基本路线是中国***几十年执政经验的总结。归根结底就是,党的一切工作、一切方针政策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以实现现代化为中心不动摇;同时又要象邓小平后来所讲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反左,又要反右,主要是反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9 05:4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