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媒:两次亚运见证“不一样的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6 14:2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新华侨报》11月15日载文《两次亚运见证“不一样的中国”》,摘要如下:

  日出东方,亚运又到中国。曼妙戏水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没有了五千年厚重恢弘的历史劲风,却平添了温婉柔美的南国风韵和现代城市画卷,一样扣人心弦,举世称绝。

  从北京到广州,两届亚运会跨越20年,当圣火再度点燃的时候,中国已不再躁动激动,全球华人亦心潮平复。欣然、自信、从容写进了一个历经世风考验的民族心境,映照出一个强劲崛起的大国从经济状态到思想观念的变迁与提升。



  “全民亚运”曾是华夏子孙的共同记忆。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作为中国承办的第一次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被国人戴上了诸多光环,寄予了诸多期盼,视作举国上下的一件大事。为迎亚运,国家提倡捐款,全民为之奉献。那时候说到亚运会,谁不热情支持和不参与,几乎就等同“不爱国”。一个体育盛会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使命,举办过程透出一种紧张与压抑,人民并不轻松。

  而今中国人以平常心看待广州亚运,单纯的政治因素已经远离体育盛会,当局宣传攻势中也难见高音调和自豪感,体现了“理性的回归”。亚运展示国家实力、提升荣誉感也许只是副产品,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这场体育盛事带来的快乐,以及城市生活将会发生多大的转变。两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一个是熊猫“盼盼”,一个是“乐羊羊”,从“盼”到“乐”,“全民亚运”悄然转为“乐享亚运”,意味无穷。  与北京亚运、奥运以及上海世博的喧闹相比,广州亚运可谓“悄悄来临,华彩绽放”,这种低调或许与它没有“举国之力”的重视相关,但这也恰恰是当今中国实力、魅力所在,广州亚运最引以为豪的特色。


  北京亚运除了中央财政拨款外,全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亿多人“自愿捐款”。今次广州亚运“举全省之力”,总投入1200多亿,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和赞助商。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GDP总量超过香港、台湾,去年接近4万亿,从绝对数看,两倍半于北京亚运会时的中国大陆GDP总量。正因为广东有了如此雄厚的实力,广州承办亚运会才能够从容不迫、底气十足,以中国大陆一个省会城市的大手笔充分展示了当今中国的宏大气魄,堪称世界经典样板。

  从“面子工程”到“惠民工程”,是广州亚运不同往日体育盛会的一个亮点。无论政府还是民众已不再满足于“搭台夺金牌,为国多争光”,而是“体育唱戏,民生受益”,把举办亚运会当作为百姓寻找福祉的重要平台,让市民生活更美好。“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成为共同理念,突出以人为本,注重赛后可持续发展,让“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以亚运为契机提高市民幸福感,让亚运成果惠及广大市民”,体现了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尚主流。



  应该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大型赛事和庆典已经成为中国的常态。曼谷、新德里已分别举办过四届、三届亚运会,强盛的中国时隔二十年后再办亚运,已无需刻意证明自己。让亚运回归体育,不再承受其难以承受之重。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从容展现最真最美的自我,广州亚运会突显了最鲜丽的中国气质、中国气派和中国气度。

  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见证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二十年沧桑,中国变得更加从容、更加冷静、更加理性,而其背后则是整个民族自信心的强大支撑,一个大国崛起的雄浑足迹清晰可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0 05:2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